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赏析及译文解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诗 人陆游 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图片[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赏析及译文解析-跟我学语文

 

注释

  ⑴ 僵卧:静卧。僵:僵硬,僵直。

  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⑶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⑷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⑸ 思:想着,想到。

  ⑹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⑺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⑻ 夜阑:夜将尽。阑(lán):残尽。

  ⑼ 卧听:躺着听。

  ⑽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全文译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岳飞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词句;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张元干有“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同样魂牵梦萦的语言。……这些不朽的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赏析二:
这是年近七旬的 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 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 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