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是继三上童话单元、三下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本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这些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为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准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围绕该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神奇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借用神的故事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总结、梳理神话的特点,并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予以强化。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以神话传说来讲述中国地理的古代书籍。在这部古籍中,讲述了许多奇花异树、奇禽异兽、奇国异人。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羿射九日》等,书中均有记载。
《精卫填海》应该说是《山海经》中最经典的神话故事。内容很简短,但是精卫这个角色十分神奇:它是炎帝的小女儿溺亡之后的化身,身子像乌鸦,头上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叫声是“精卫精卫”,和普通的鸟很不一样。
精卫填海的故事蕴含深刻的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无畏。虽然自身是那样的弱小,但是面对巨大的困难、挑战(或者说强大的对手、敌人),毫不畏惧,有一种敢于斗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决心。二是坚持。“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常衔”二字背后,是精卫的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无畏与坚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基因。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说出精卫的神奇之处,通过品味词句、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阅读策略,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核心目标)
4.拓展阅读《刑天舞干戚》,激发阅读《山海经》的兴趣。
1.揭示课题:精卫填海。
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谁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相机对生字词正音。
通过听教师读,自己练读,指名试读,挑战朗读等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
学习活动二 参看注释,理解内容
指名学生联系课文注释,用自己的话再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相机引导猜想文中“之”“于”“为”的意思。
学习活动三 抓住“神奇”,体会角色
(以下呈现课堂实录)
1.精卫是一只特别神奇的鸟。
师: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觉得这只精卫鸟很神奇。那么,它的神奇体现在哪里呢?
生1: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然后溺水身亡之后变成的鸟。
师:嗯,也就是说,精卫的身份很神奇。
生2:它会为自己的上辈子报仇,是一只爱记仇的鸟(众生笑)。
师:哈,你究竟想说它神奇在哪儿?就是说它爱记仇吗?
生2:不是,是它可以转世,我觉得很神奇。因为别的鸟,是不会转世的。
师:精卫的神奇还体现在哪里呢?
生3:精卫从西山衔树枝和石头,想要把东海填埋了,这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它却一直衔,一直衔,它的理想很远大,我觉得很这也神奇。
师:嗯,理想很神奇。还有吗?
生4:我觉得精卫的颜色很神奇。它的嘴是白色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白色嘴的鸟,只见过灰色的或者黄色的。还有,它的脚是红色的,我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鸟。
师:嗯,这样的鸟,我好像也没有见过。
生5:我补充一下,精卫的样子又像一只乌鸦,它好像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很特别,一般的鸟不会是这样子的。
师:精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山海经》原文中是有描述的。
PPT出示句子: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指名朗读,对照文中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PPT出示一只精卫鸟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后,学生马上发现,这只精卫鸟画得不对。于是,顺势生成教学资源,追问:哪里画得不对呢?学生图文对照,一一指出。
2.这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神话故事。
梳理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发现:这个故事只有起因、经过,却没有写出最后的结果。而且,经过部分也写得很简单。
3.聚焦“常衔”,想象画面情境。[content_hide]
借助了几个想象说话的表达支架(以下呈现课堂实录)
支架:春暖花开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1:冰天雪地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2:烈日炎炎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3:风吹雨打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4:秋风习习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5:倾盆大雨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支架:太阳初升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1:月亮落下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2:星星闪烁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支架:风平浪静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1:风号浪吼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2:烟花台风来时,(师:那时候还没有台风一说,更没有烟花)
生2:波涛汹涌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3:海啸来临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4:波涛澎湃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支架:精力旺盛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1:筋疲力尽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2:心情难过时,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师生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就这样,精卫真能把东海填平吗?
4.角色对话,洞察精卫内心。
呈现三个对话语境(以下呈现课堂实录):
语境1:精卫啊精卫,还是算了吧!你衔来的木石是那样渺小,东海是那么浩瀚,你怎能把东海填掉呢?
生1:虽然我很渺小,但是只要我一直坚持,就一定能把东海填平!
语境2:精卫啊精卫,还是放弃吧!西山距离东海是那么遥远,你何时才能把东海填掉呢?
生2:我才不要放弃呢!东海夺取了我的生命,我不能再让它夺取其它鸟的生命。虽然西山到东海这么遥远,但只要我不停地衔木石,不停地衔木石,就一定能把东海填平的!
语境3:精卫啊精卫,还是别做梦了吧!凭你一己之力,这么可能把东海填掉呢?
生3:虽然我是一己之力,但是我的父亲炎帝会支持我,我还会有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终有一天我会把东海填平的。
师:哈,好一个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你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
生3:是的,愚公的力量也很小,但是它最后还是把山移走了。
生4:精卫只要这样一直坚持坚持,感动了东海龙王,说不定东海龙王就会来帮忙的!
师:哈哈,东海龙王都来帮忙了!这是被精卫的决心给打动了呢!
学习活动四 联系经验,感悟意义
以下呈现设计者课堂实录: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精卫?
生:我看到了一只坚持不懈的精卫鸟。
我看到了一只很有理想的精卫鸟。
我看到了一只为理想而搏斗(师:奋斗)的精卫鸟。
我看到了一只百折不挠的精卫鸟
我看到了一只持之以恒的的精卫鸟
我看到了一只正在忙忙碌碌地衔木石的精卫鸟
师:你说的是具体的细节,能用概括的词语来评价一下吗?
我看到了一只勇敢的精卫鸟。
我看到了一只非常有决心的精卫鸟。
师: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这样的“精卫”?
生:我觉得我们班的***就像精卫鸟,上次在小山坡上找虫子,他一直挖洞挖洞,挖了很久,都没有挖到,但是他不放弃,就一直挖一直挖。
师:哈,原来上次那个洞是***挖的,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在校园里挖洞是不好的。
生:我觉得我爸就像是一只精卫鸟,他是一个工程师,经常要画图纸。他为了画好图纸,晚上都不休息,一直画一直画,直到把图纸画好了才会睡觉。
师:哇,要为你爸爸点赞啊!
生:我觉得我自己也有点像精卫鸟。我非常喜欢数学,从幼儿园开始我就研究数学,一直研究到现在。我现在初中的数学都已经在学了。
师:厉害!厉害!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
师:精卫填海的故事从古流传到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现在大家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流传了吗?故事流传的背后,其实是在传承一种精神!
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
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板书:勇敢无畏[/content_hide]
学习活动五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了解《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以神话传说来讲述中国地理的古代书籍。在这部古籍中,讲述了许多奇花异草、奇禽异兽、奇国异人。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羿射九日》等,书中均有记载。
2.拓展阅读《刑天与帝争神》的故事。
(1)多种形式朗读,读正确,读通顺
(2)角色比较:精卫与刑天,有什么共同点?
生1:他们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精卫溺死之后,化作精卫鸟,不断地衔西山的木石要把东海填平;刑天虽然头被砍掉了,但是他却以乳为目,以肚脐为口,继续战斗到底。
生2:他们都很神奇。首先他们的身体都很神奇,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的,身体像乌鸦,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长得很特别;刑天没有头,他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个样子非常奇怪。然后他们的本领也很神奇,精卫死而复生,要填平东海;刑天头砍掉了,还能战斗。
生3:他们都很勇敢,都很有决心。精卫就不用说了,刑天你看他头都没有了,还舞者干戚战斗。我知道这个故事中炎帝和黄帝打仗,炎帝打不过黄帝,刑天就是为炎帝来和黄帝战斗的。
3.出示一组《山海经》中的图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