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涵养文化底蕴(22 分)

1.活动会主持人为迎接此次活动,拟写了一篇演讲稿,以下是演讲稿首段,部分汉字主持 人无法确定字音字形,请你来帮忙。

同学,你好!欢迎你踏上今天的“红色少年”读书之旅。在五千多年源远流 长的华夏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 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回首百年征程,共青团始终铭记党的教 huì①       , 为了 国家的崛起而 dān②       精竭虑;百年征程,共青团早已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 命,juān③       刻在骨子里;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不屈之魂。此刻,让我们屏(A. p íng;B. bǐng)④       息敛声,开始启程吧!

2.根据活动内容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诗文中有情

曹操在《龟虽寿》 中一句“ ①    ,志在千里” 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 的精神面貌;王绩在《野望》 中写下“     ②    ,徙倚欲何依”,自然地引出了几分彷徨和苦 闷;《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 ③        , 路远莫致之”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白居易在《钱 塘湖春行》 中以花草的美景 “ ④    ,    ⑤    ”来渲染轻松愉悦的心境。

(2)◎诗文中有趣。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 中,以生花妙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⑥        , ⑦    ” 记录了山川早晚景色迥乎不同的情趣。

(3)◎诗文中有志。

刘桢用“ ⑧    , ⑨    ”赠予堂弟,以松柏在霜雪中傲立的姿态劝勉堂弟;苏轼在《记 承天寺夜游》 中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⑩    ”之句表达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崇德八年级同学就新闻“用事实说话 ”这一话题,模 拟开展了一场“斯诺专访 ”。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相应任务。

3.根据采访记录,在①②③处选择对应的问题。

A.对于新闻应该“ 用事实说话 ”这一观点,请问您有何看法呢?

B.有人认为新闻“是经过记者筛选的事实,它与真正的事实难免有偏差 ”,您的《红星 照耀中国》是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呢?

C. 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您是如何确保自己获取“事实 ”的呢?

4.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补全横线④处斯诺的回答。

记者:斯诺先生,您好!斯诺:你好!记者: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斯诺:谢谢你,我也很荣幸。记者:            ①   斯诺:毫无疑问,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因为“真实性 ”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记者,我 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向公众报道事实。记者:            ②斯诺:你可别忘了,我带着“未解之谜 ”登上“去西安的列车 ”,然后在西北采访了好几个 月呢。记者:            ③斯诺:我考虑过你所说的这种观点,因此我有意在“全面 ”上下了功夫。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方面:    ④ 。记者:谢谢您!您如此具体的分析,让我对本书的严谨客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再次感谢您接 受我的采访!祝您生活愉快!        斯诺:谢谢!

二、阅读感悟生命意义(45 分)

文学类作品阅读

罗素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平“淡 ”的生活,也可以有 滋有“味 ”。

冬天

汪曾祺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 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 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明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 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 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 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 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 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 叫做“芦柴 ”)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儿,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 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打打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 ”沿炉边挖两下, 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 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质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用炭末做 成的块状燃料,多呈圆柱形), 以纸媒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 ”,此菜味  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一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  青菜与“蟹油 ”同煮,滋味难比。“蟹油 ”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 ”成的,放在大  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 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  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 ”。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 ”,很贵。“青菜 ” 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 喝咸菜汤。

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 ”。“逍遥 ”是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上,木版印  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  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 自“起马 ”处数起,向  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 自里圈兔子  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  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宫还是龙门),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 ”“三家 ”。“逍遥 ” 两个人玩也可以,三四个人玩也可以。不知道为什么叫做“逍遥 ”。

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 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机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舂粉子。有位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 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 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粉、做“年烧饼 ”(糯米粉为蒂,包 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5.【任务一:回忆往昔】阅读这篇散文,梳理“冬天 ”里的相关活动,完成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6.【任务二:揣摩语言】汪曾祺的文章语言往往淡而有味,富有质感。请赏析下面句子。

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7.【任务三:分析效果】汪曾祺的散文,很喜欢使用括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

8.【任务四:学习手法】汪曾祺说,他的作品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结合文章内容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 等角度,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说到强健身体人们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的细节。为此,读书会安排了关于“我们该怎么吃饭 ”的主题阅读,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老鼠为什么爱大米

人类问老鼠:“你为什么爱大米?”老鼠说:“它能填饱肚子,还能让我变得更聪明。”

这并非异想天开—— 日本名古屋明治大学的药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细致的实验。实验显示出大米至今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老鼠喜爱的大米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特别是能提高动 物的智力。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未被淘洗过的米对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吃这种米饭的老鼠,不易受β—淀粉状朊蛋白的影响(这种蛋白能杀死脑 细胞,诱发早老性痴呆症。这种疾病多发于人的老年阶段,最终会导致患者智力的完全丧失)。同时,大米可谓容易发胖的人们的福音,它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它所含的黏性淀粉能在胃里形成保护膜,让我们远离胃病。

材料二: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 70% 。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 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材料三: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 名 2—6 岁营养不良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 占需要量的 66% ,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 40.48% 。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 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中,1305 名小学生和 1277 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 10%的小学生和 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 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 20 分钟。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 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 化和吸收。    

④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 克下降到366 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⑤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9.【任务一:找问题】统观二、三两则材料,可以看到我们在“吃饭 ”上存在哪些问题?请用简洁语言分条概括。

10.【任务二:析数据】材料三中的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11.【任务三:劝友人】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你结合以上 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文言文阅读

吃好饭不仅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小事中往往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对比甲乙两文,完成任务。

【甲】与子由

苏轼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 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①之间,意甚喜之。如食 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选自《苏轼文集》)

【乙】 东坡食汤饼②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③南迁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 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 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 ’而已。”

(选自《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肯綮(kěn    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②汤饼:面条。③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恶:同“粗 ”。    

12.【任务一:整理字词】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横线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⑴然犹日杀 一羊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⑵点薄盐炙微燋食之字源推测法: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小篆),从肉,从火  
⑶鬻汤饼参考成语法:卖儿鬻女  
⑷尔尚欲咀嚼耶查阅词典法:①尊崇;②高出;③尚且;④还  

13.【任务二:辨别句读】请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戏 书 此 纸 遗 之 虽 戏 语 实 可 施 用 也

14.【任务三:字斟句酌】参照示例,结合加横线词赏析下面句子。

示例: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矣 ”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了 ”,用在此处带有戏谑的意味,戏言若以后流行吃羊脊 骨,恐怕会与狗争食了。一个“矣 ”字,足见苏轼面对困境的旷达乐观。

15.【任务四:小中见大】有人说从一个人就能大致看出他的生活态度。请结合上面两篇选文,就此谈谈如何吃饭, 你对苏轼的认识。

三、写作锤炼积极品质(30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超燃 ”、“燃爆了 ”、“燃文 ”、“燃创意 ”……不知不觉间,“燃 ” 成为流行词。人们欣赏 “燃 ”、点赞“燃 ”,正因“燃 ”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 的精气神。这种精神状态对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请以“找到自己的燃点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内容不空洞,有真情实感;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师生姓名,并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诲;殚;镌;B

【解析】【分析】教诲:教导,训诲。殚、竭:用尽。用尽精力,费尽心思。镌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juān kè。镌:雕的意思,两个字连在一起便是雕刻的意思;“ 屏 ”是多音字,可以读“  p íng ”和“ bǐng ”两种读音,屏息 敛声的意思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这里应读“ bǐng ”故答案为:第1空、诲第2空、殚第3空、镌第4空、B          

2.【答案】(1)老骥伏枥|东皋薄暮望|馨香盈怀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分析】第  ①② ③ ⑩空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注意“ 骥 ”“ 枥 ”,“ 皋 ”“ 吾 ”等词语的书写。第 ④ — ⑨ 句属于理解性默写。从提示语“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 中以花草的美景来渲染轻松愉悦的心境 ”中可知第 ④ , ⑤  空应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提示语“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 中, 以生花妙笔记录了山川早晚景色迥乎不同的情趣。”中可知第 ⑥ , ⑦ 空应填“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从提示语“刘桢赠予堂弟,以松柏在霜雪中傲立的姿态劝勉堂弟”可知第⑧, ⑨ 句应填“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要注意“欲 “” 蹄 “” 颓 “” 鳞 “” 惨凄 “等词语的书写。

故答案为:(1) 老骥伏枥|东皋薄暮望|馨香盈怀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3.A;C;B

4.首先,在记录红军领袖如毛泽东时,我不止描绘他们非凡的军事才能,也记录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日常生活中的一面。其次,除了描述领袖人物外,我也用大量的文字记录了“红小鬼”“红色农民”等的生活状态,全面展现了苏区人民的生活。第三,我不仅记录了人物的言谈举止,也采访了解了红军长征等重要事件的过程,可以说,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了“红色中国”的主要情况。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访问的模拟。做此类题,一般从引入主题—进入主题—结束,要注意被访问人的身份和特点等。          
(2)此题考查补全人物的对话。做此类题, 根据对话提供的信息,分析判断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做题时,要迅速准确地把握“补全对话”题所提供的主要信息,翻开思路,运用已学的知识,特别是交易场合的惯表达方式,经过综合分析和推理确定正确的答案。

3.此题可以结合自己对名著的积累理解,来采访,还要结合“用事实说话 ”这一话题来展开问题。          
故答案为:A;C;B

4.此题可以结合对名著的积累理解,还有回答来分析所提的问题。注意语言要连贯流畅,语意明确,针对性强。          
故答案为:首先,在记录红军领袖如毛泽东时,我不止描绘他们非凡的军事才能,也记录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日常生活中的一面。其次,除了描述领袖人物外,我也用大量的文字记录了“红小鬼”“红色农民”等的生活状态,全面展现了苏区人民的生活。第三,我不仅记录了人物的言谈举止,也采访了解了红军长征等重要事件的过程,可以说,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了“红色中国”的主要情况。

【答案】5.深冬|饮食(吃菜)|喝咸菜汤|下“逍遥”

6.运用短句,将动词和拟声词结合在一起,如“踏”“落”“吱扭”“嘭”,细腻地写出了踩碓的过程和乐趣,语言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又饱含生活情趣。

7.括号中的内容往往是对前面的话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不但使读者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且不断打断原有的叙述节奏,给人一种不紧不慢的闲聊感,使行文透着自在与家常,增添了语言的韵味。

8.选材上,本文写家乡冬天的日常生活,生火取暖、吃乌青菜、折腊梅花等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文章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主题,却把日常生活艺术化了,传递着自我对生活、自然、生命的温情,处处透着和谐。    

立意上,本文写了对家乡冬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冬天的喜爱和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汪曾祺的散文传递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处处流淌着对生活、自然和生命默默的温情。

结构上,本文看似信笔所至,无拘无束,有些“散”,细读之会发现其文章结构是自然和谐的,作者巧妙地将两种写作顺序蕴含其中,并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的线索。

语言上,本文语言具有雅和俗的和谐,平与奇的和谐,句式长与短的和谐。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等等,处处透着淳朴自在、幽默通达,给人自然、亲切、和谐之感。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文章按时间顺序从初冬到深冬,写冬天的日常生活。1-7段,写初冬的日常生活,其中4、5段“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写如何取暖;6段,写饮食,“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阴天下雪,喝咸菜汤”;7段,写游戏,“冬天的游戏:踢建子,抓子儿,下“逍遥”。最后两段,写深冬的日常生活,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春粉子。且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按时间顺序叙写,层次分明,且由温饱写到游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所以不可以调换顺序。          
故答案为:深冬|饮食(吃菜)|喝咸菜汤|下“逍遥”    

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该句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明显使用短句。短句的作用是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此句是描写踩雅的过程,动词“踏”和拟声词“落“吱扭”“嘭”把此过程写得简洁而又细腻,写出了踩难的过程和乐趣,语言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运用短句,将动词和拟声词结合在一起,如“踏”“落”“吱扭”“嘭”,细腻地写出了踩碓的过程和乐趣,语言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又饱含生活情趣。

7.本题考查括号的作用。括号往往起解释或补充说明的作用。如“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言还是龙门)”“终点是一座言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言还是龙门”即是对终点的补充说明,既让读者明白了什么是“终点”,还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有身临其境之感。形式上,也更加符合文章闲适的特点,不紧不慢,不缓不急,娓娓道来,增添了语言的韵味。          
故答案为:括号中的内容往往是对前面的话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不但使读者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且不断打断原有的叙述节奏,给人一种不紧不慢的闲聊感,使行文透着自在与家常,增添了语言的韵味。

8.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能力。文章选取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比如4、5段,写如何取暖,“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6段,写饮食,“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7段,写游戏,自里圆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最后两段写深冬的日常生活,到后园去折腊梅花等,虽是写日常琐事,却让读者感到无限的趣味,即使是写艰难的生活,也让读者感到生活的温青,这种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答案为:选材上,本文写家乡冬天的日常生活,生火取暖、吃乌青菜、折腊梅花等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文章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主题,却把日常生活艺术化了,传递着自我对生活、自然、生命的温情,处处透着和谐。立意上,本文写了对家乡冬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冬天的喜爱和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汪曾祺的散文传递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处处流淌着对生活、自然和生命默默的温情。          
结构上,本文看似信笔所至,无拘无束,有些“散”,细读之会发现其文章结构是自然和谐的,作者巧妙地将两种写作顺序蕴含其中,并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的线索。          
语言上,本文语言具有雅和俗的和谐,平与奇的和谐,句式长与短的和谐。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等等,处处透着淳朴自在、幽默通达,给人自然、亲切、和谐之感。    

【答案】9.①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②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低于需要量;③吃饭过快;④以零食代替主食。

10.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观念的迫切性。

11.结合材料从两个角度阐述:吃饭的好处;吃零食的害处。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新闻、材料类;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列数字;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做好这类题,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做此类题,要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接合与语段作答。          
(3)本题考查提建议。做此类题, 要学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9.。由“84名2一6岁营养不良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可知: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由“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可知: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低于需要量;由“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可知:吃饭过快;由“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可知:以零食代替主食。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②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低于需要量;③吃饭过快;④以零食代替主食

10.“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一句中运用了三个数字, 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准确地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观念的迫切性。           
故答案为: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观念的迫切性。

11.针对同学不喜欢吃午餐、晚餐,而喜欢买零食吃这种情况,结合材料内容,提出合理建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结合材料从两个角度阐述:吃饭的好处;吃零食的害处。

【答案】12.每天,天天 ;烤(肉);卖;④还

13.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

14.“徐”是慢慢的意思,体现了苏轼说话时舒缓悠闲的语气。苏辙“置箸而叹”,苏轼缓缓戏言“尔尚欲咀嚼耶”,诙谐可爱,可见其随遇而安,洒脱豁达。

15.《与子由》一文中苏轼被贬惠州,生活艰苦,但他在详细描述羊脊骨的吃法以及自己的欣喜之情后,戏问“没齿而不得骨”的子由“岂复知此味乎”。虽满纸谐语戏言,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极富生活情趣的心灵。在陆游笔下,同在被贬途中,面对难以下咽的面条,苏辙“置箸而叹”,苏轼却已痛痛快快吃完。可见饱经忧患的东坡,早已不为外物所扰,随遇而安,旷达洒脱。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①句意为:一天只杀一只羊。②句意为:加点盐烤到微微有点焦的时候吃。③句意为:路边有卖面条的人。④句意为: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吗。          
故答案为:每天,天天 ;烤(肉);卖;④还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我虽然开玩笑地写给你,但是你也不妨试一试。          
故答案为: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甚箭,比箭还快;若,像;奔,奔腾的骏马。②重点词:仕者,当官的人;嘱,嘱托;屠者,卖肉的人。          
故答案为:“徐”是慢慢的意思,体现了苏轼说话时舒缓悠闲的语气。苏辙“置箸而叹”,苏轼缓缓戏言“尔尚欲咀嚼耶”,诙谐可爱,可见其随遇而安,洒脱豁达。    

15.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通过阅读可知,整句话的意思是:放下筷子的苏轼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徐”在这里的意思是慢慢地,我们可以想象出苏轼苏轼的悠闲酒脱,好美食的他面对贬谪中的困境,安闲自适,可见其旷达乐观。          
故答案为:《与子由》一文中苏轼被贬惠州,生活艰苦,但他在详细描述羊脊骨的吃法以及自己的欣喜之情后,戏问“没齿而不得骨”的子由“岂复知此味乎”。虽满纸谐语戏言,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极富生活情趣的心灵。在陆游笔下,同在被贬途中,面对难以下咽的面条,苏辙“置箸而叹”,苏轼却已痛痛快快吃完。可见饱经忧患的东坡,早已不为外物所扰,随遇而安,旷达洒脱。

16.【答案】找到自己的燃点          
本人幼时便遗传祖上基因,不论何时何地,在同龄人之间总是“鹤立鸡群”一不 是才能,而是“海拔”。确实,从小到大,我一直为众人所“仰视”,为了方便他人,本人每每和同学说话都得“卑躬屈膝”, 久而久之,颈椎有些酸疼,而“站着说话腰很疼”也一直被我奉为真谛。          
因为这身高的优势,我没少遭受羡慕嫉妒恨朋好友已习以为常,但每次遇见生人,当他们得知我的年龄后,总会用一种打量外星人的惊诧眼光瞪着我,再甩下几句酸溜溜的“美言”。喂,这是我的错吗?          
也正因为这身高的“优势”,本人没少吃苦头当别的孩子还能免票乘车时,我就得买全票;当别的孩子还在儿童乐园里尽情玩耍时,我因为身高超标,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门外……前者苦了我爹妈的钱包,后者苦了我自己。这身高,真是殃及全家!          
上小学三年级时被误认为是六年级的学生,上初一时被 当成高中….这也就罢了, 但最令我头疼的便是座位:从幼园到初二,最后 一排永远有一一个属于我的“宝座”, 雷打不动。都说前排是“学霸区”,中间是“休闲区”,后排则是“养老区”,我苦笑从小到大,我就没离开过“养老区”!          
新学期新气象。这学期开学后,老师安排我们调整了一次座位。别人兴奋地设想着自己会和谁同桌,我则细细打量着最后排的六个座位,猜测哪个将是我接下来的“宝座”。谁知,不排不知道,一排吓一跳,一年半悄然流逝,我原先算是全班“高原”的身高优势已不复存在。女生暂且不论,放眼望去,已有十多个男生实力“碾压”我的身高。我抬头望着他们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仰望”别人的次数还真不多。不久,我便发现仰望时比俯视时颈椎更疼,我终于体会到了以前朋友们跟我说话时的感受。          
破天荒地,我平生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脱离了最后一排。虽说进步不大,只挪到了倒数第二排,但在我的人生中,也算是可以写入“史书”的大新闻了。          
我会好好珍惜这等了十多年的机会,也希望同学们多喝牛奶,好好加油,早日“超越” 我,让我领略一下前排的风景!找到自己的燃点,让自己做得最后!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关键词——“找到”“燃点”。在这里要理解其抽象含义。燃点可以理解为让自己充满斗志和活力的事情。燃点,可以是我们的初心,可以是我们的夙愿,可以是我们的梦想等等。“找到”一词它说明有一个过程,最终找寻得到(发现明白)精神动力所在。“自己的”表明不是别人的。这就暗示了“燃点” 给人带来的触动,最好要表达积极向上的、温馨美好的、催人奋进的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情感。文体为记叙文或者散文。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试题练习

《5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解答

2024-9-12 20:59:44

试题练习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9-22 19:14: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