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重点解读写作赏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使宋代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
【创作背景】
选自《东坡东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趁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重点字词】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两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云帆:高高的帆。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归去:回到天上去。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何:为什么。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参考译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注释:
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
译文: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注释:
把酒:举起酒杯。
阙: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中的仙宫。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不胜:不能承受。
译文: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
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恨:怨恨。
何事:为什么。
共:一起。
婵娟:姿态美好,这里指月亮。
译文: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透进雕花窗户,照着不眠之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阅读思考】
1.《水调歌头》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点明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又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祝愿?
祝愿离别之人都能身体健康,共同欣赏月光。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关于祝福而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唯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他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问题简答】
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2.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3.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4. 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情怀旷达的一面。
【主题思想】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词。借月抒怀,其中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作鉴赏】

想象奇特,境界旷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亲人相隔千里、自己遗世独立的画面,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入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并在词的结尾把对亲人的思念扩展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表达出对天下人深深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虽有感伤情调,但作者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全词既抒发现实感受,又充满浪漫情怀,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