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理解词语入手
词语理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因此,这是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入手点。
第一,指导孩子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准确理解,这是小学阅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让孩子养成使用工具书和查阅工具书习惯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生要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离不开字典、词典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词语的意思,以免“越俎代庖”,无形中反而造成孩子对字词理解能力的低下,从而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三,教会孩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对比理解。如“功夫”一词,在不同的句子就有不同的意思。
02
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中年级的孩子在这方面学过一些方法,但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独立的理解能力还需提高。
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归纳为下面这些:
1
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来理解
有些句子单独理解较难明白,如果联系上下文就容易理解了。如《金色的草地》,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这句话中草地到底为什么可爱,蒲公英为什么有趣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就知道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因此,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读,直至读懂意思,这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方法。
2
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孩子们可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理解。
如三年级《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中这一句: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在读时,只要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孩子一下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3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理解
课文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句子的理解也就不成问题了。
4
引导理解关键词来理解
孩子不理解句子的意思,经常是因为句子中有不理解的字、词。有时句子中并没有什么新词,而是因为句子中用了这个词的引申义,或这个词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其特定的意思。这时,理解这个词语就成为正确理解句子的关键。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注意事项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十分重要。只有爱阅读,才能不怕阅读、玩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