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避也避: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答案:
1、(1)通“避”,躲避。(2)眼泪。
2、(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
3、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5、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二)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
避: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答案:
1.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2.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3.舍身取义廉洁自律
4.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三)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
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
答案:
1.(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
(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
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
4.舍生取义
(四)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答案:
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