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种树郭橐驼传》:精思巧构 以传说理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编选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此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由种树之道“移之官理”,批评当时的弊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其精妙之处。
构思之巧

《种树郭橐驼传》名为记传,实为说理,柳宗元将谏言蕴于传记,将“官戒”寓于“树理”,将己之所思托于主人公郭橐驼之口,可谓构思独特。从题目上看,不同于一般传记“××传”的命名形式,柳宗元在“郭橐驼传”前加了“种树”二字,暗示这篇传记与传统传记有所不同,同时强调了“种树”的重要性——以一个种树人的“种树经”来说明为官之道和养人之术,“种树”是说理的源头。

从结构布局来看,全文层层深入、若断实连。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姓名的由来,既写生理因素、主观思想,也写“乡人”这一外部因素;第二段写郭橐驼种树技术高超,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第三段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写种树之理;第四段从反面落笔,写为官之道,引发读者对革新吏治的思考;第五段以问者的话作结,明确点出“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段与段之间、段落内部均体现出很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如果只是为人作传,只保留文章前两段并不会影响叙事的完整性,传主的形象已足够鲜明。第三段虽然也是在写郭橐驼,但已经逐渐脱离对传主形象的刻画;第四、第五段内容更是和郭橐驼这一人物的塑造无关。但柳宗元巧妙地借“问者”的两次发问,将前后内容串联起来,由写人转向写种树之理,继而转向写为官之道、养民之术,使文脉得以延续,将主旨引向深处,让立意更为高远。
写人之巧

文章前两段仅百余字,柳宗元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把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写得立体生动。开篇介绍郭橐驼名字的由来,欲扬先抑。“郭橐驼,不知始何名”暗示其身份低微;“病偻,隆然伏行”说明他相貌奇特,甚至有些丑陋。面对他人口中“驼”这个带有贬损意味的称呼,郭橐驼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欣然接受——“甚善。名我固当”,一“甚”一“固”,凸显出人物的豁达。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弃用原来的名字,并在“驼”之前又加了一个“橐”字,使整个名字更加诙谐俏皮。“乡人”和郭橐驼的不同行为、郭橐驼的外貌之丑和人格之美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大度、乐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段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是正面描写,语言简洁直接,“无不活”这一双重否定句的使用增强了笃定的语气。“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和“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是侧面描写,“凡”“皆”和“争”等字语气坚定而绝对,形象地写出了时人对郭橐驼种树技艺的推崇;“莫能如”强调其种树本领是“独门绝技”。
说理之巧

《种树郭橐驼传》旨在因事明理、针砭时弊,柳宗元由“树理”谈到“官理”,由“养树”说到“养人”,以寓言的形式告诫统治者要“顺其天、致其性、蕃民生、安民性”,道理深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柳宗元借用问答形式阐释道理,和苏轼《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类似,都是借他人之口言己之所想。文中的“问者”,甚至包括郭橐驼本人,都可以看成作者的化身。写作此文时,柳宗元担任监察御史里行一职,他看到了吏治的混乱、百姓的疾苦,“特为良吏作此官箴”。他倡导的为官之道,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以道为形,以儒为本,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实现百姓的富足与安定,以“无为”之法达“有为”之境。

柳宗元对郭橐驼这一人物身份的设定也颇具深意:丰乐乡的一个驼背种树人。“丰乐乡”之名寄寓反讽意味,暗示社会环境并不“丰乐”;驼背的种树人,很明显是长期辛苦劳作的底层劳动者,是吏治扰民之深、百姓生活之苦的亲历者,极具发言权。对于驼背,虽然文中明确指出是疾病导致的,但这“病”也引人深思:表面上指生理疾病,是否暗指官场与社会之弊病?

金圣叹评价《种树郭橐驼传》“纯是上圣至理,而以寓言出之”。从构思、写人、说理三个方面分析柳宗元的写作技艺之巧,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把握此文的独特之处,领会其中的道理。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9481.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2月 30日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