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心要点整理

要点1:忧乐观

1.(对比“乐”之不同)本文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普天同乐。

要点:2:览物情

2.课文第3、4段写了不同的览物之情,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要点3:表达方式

3.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点4:洞庭胜景

4.课文第3,4段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请结合具体语句举例说明。

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淫雨霏霏”写出了阴雨的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出了风大浪高,令人生畏。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出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的景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出了水天一色,浩瀚无边的景象。这一段描绘了幅“洞庭春晴图”。

要点5:仁人形象

5.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身上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请你结合本文概括几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激励着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优国忧民,无私奉献。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范仲淹的这种精神,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要多为集体和他人着想,要吃苦在

先,享乐在后。

图片

醉翁亭记核心要点

图片
图片

要点1:与民同乐

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变式题(1)(角度1“乐”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到的“乐”有三重境界,清分条概括。

一是自然境界,即山水之乐、禽鸟之乐,那是与自然和谐,与生命俱来的喜乐境界;二是功利境界,即宴饮之乐、滁人之乐,随从太守游乐的这群人,他们为躲避尘世烦恼而与太守游山玩水,当其个人目的达到以后,他们就快乐了;三是道德境界,那就是太守之乐,即为百姓的快乐而快乐的胸襟与气度。

(2)(角度2:)《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①相同: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②不同:欧阳修的“乐”,还包含山水之乐、宴饮之乐。

要点2:作者志趣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要点3:写作顺序

3.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删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作用:标记语意转变。“若夫”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这三段是按照写景一写人一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要点4:虚词“也”的表达效果

4.文中用了21个“也”字,有什么样的效果?

运用21个“也”字,化呆板为神奇,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叙事抒情风格,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默,在漫不经意的叙述中,有一股任性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9473.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2月 29日
下一篇 2023年 12月 3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