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七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教师教学用书》指出,“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还要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考虑到《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所做的一次演讲,遂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进行知识勾连,搭建从演讲稿到议论性文章的学习台阶。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读懂它们的意思,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并积累内化。

教学目标

1、积累名言警句,并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2、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并能够仿照课文,运用恰当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积累名言警句,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标清自然段,浏览课文,圈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二、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者。毛泽东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胡适说,少年时读了梁启超的文字像受到电击,梁启超之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革新思想,演讲是重要手段之一。1922年,是梁启超的“演讲年”,他除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演讲之外,还应邀到天津、南京、长沙等地发表演说。这年8月,他应黄炎培校长的邀请,来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了一场演讲。

三、读出观点,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明确观点。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演讲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演讲要看对象,要根据听众的特点,抓住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演讲的主题,阐发观点,感染听众。

本次演讲的对象是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国的主流观念对职业教育一直存有偏见,“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根深蒂固,直到洋务运动时期,职业教育才开始萌芽,一些职业教育者有着“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错误观点。1918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他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是“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

梁启超先生参与了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建,是黄炎培校长教育理念的赞同者。他应邀来做演讲了,他给这些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从事普通职业的学生讲了一些道理——

通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明确中心论点。

预设一:

①“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

③第一要敬业。

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⑤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⑦第二要乐业。

⑧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⑨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预设二: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小结:

“观点”就是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是简洁的陈述句,大多在段首,也有的在段尾或段中。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论点必须鲜明。

(2)理清论证思路。

将以上语句压缩整合,用“首先        ,然后        ,最后        ”的句式,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预设: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从“必先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三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人类合理的生活就应该“敬业”“乐业”。  

(3)聚焦主体部分,深度梳理层次。

运用以上所学,自主概括“要敬业”“要乐业”两个层次的论证思路。提示: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要注意这些关键性词句。

预设一:

首先,提出“第一要敬业”的论点;然后,从什么是敬、为什么敬、怎样做到敬三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预设二:

首先,提出“要乐业”的观点;然后,批驳“做工好苦”的错误说法;最后,指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并进行论证。

(4)总结。

全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性文章说理的特点。

四、读懂材料,品味警句

(1)再读课文,理清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等级色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对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来说,敬业乐业并不容易。要革新思想,让大家信服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梁启超先生是怎样做到的?

预设:

①列举了丰富的事例。

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佝偻丈人承蜩。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性质并没有高下;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今日大热天气,“我”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这些事例中的小人物,做的是小事情,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把小事情做到圆满、做到极致,做到趣味自然发生,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过的便是“人类理想的生活”。

②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

《礼记》中的“敬业乐群”;《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曾文正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这些名言警句,鞭辟入里,既树立起演讲者学识丰富、旁征博引的智者形象,又使演讲魅力无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③还有通俗生动的比喻。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以及“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竟胜而得快乐。”

这些生活化、口语化的表达,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营造了亲切融洽的交流氛围。

(2)小结论据。

这些名言、警句、事例,包罗古今,横跨中外,正反兼备,雅俗共赏,作为论据,从多个角度支撑起论点。

(3)总结论证方法。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文列举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引用孔子、庄子、朱子等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蛀米虫、赛球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在论证“要敬业”这一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论述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又引用曾文正的话从反面论述不敬业的危害,属于正反对比论证。

正是借助这些论证方法,使得材料和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作者以理服人,以事育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再寻警句。

今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这篇演讲也已经101岁了,

它以常青的姿态植根于语文课本中,即使到今天也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这场演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很多精辟的句子也成为警句,启迪世人。在文中找一找你喜欢的梁氏警句,并说一说喜欢它的理由。

(2)再寻材料,学以致用。

警句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心中都要有一份热爱,一份专注,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便是敬业乐业。请试着写一段文字,选用恰当的材料来谈一谈你对敬业乐业的感受和看法。

提示: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或语文课本中寻找材料。

示例1: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和工作。在食堂,你是否关注过那些普通职工的身影?他们擦净了食堂的油渍地面,食堂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刷净了食堂的锅碗瓢盆,学生便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他们用柴米油盐谱写了无数学子的诗和远方。

示例2: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问,除了上课和吃饭,很少离开二楼的小屋,他当时住在边境小城蒙自,饭吃不好,茶喝不香,但闻一多说蒙自“是一个世外桃源”,治学是他最大的快乐;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曾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句子——这不正是从事他痴迷于事业的真实写照吗?

(3)布置作业。

继续完善自己的文字,将其扩展为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题目自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班级演讲比赛。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23-12-19 19:15:19

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学设计

2023-12-24 1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