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记叙文阅读之人称及作用

记叙文中的人称:记叙文中的人称就是作者在叙述的时候所站的角度和立足点。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

第三人称:除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以外的所有人称。如:小花、小明、小红、桌子、凳子、椅子、他(们)、她(们)、它(们)……

作用

第一人称:

1. 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2. 给人以亲切感,代入感较强。

第二人称:

1. 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2. 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

3. 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如果用的是“您”。注意:“您”不能和“们”连用)

第三人称:

1. 运用广泛,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时空)的距离。

2. 便于作者发表评论。

3. 使内容表达更加客观。

常见题型:

1. 分析文章中人称的作用

2. 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3. 请运用第一人称写出当时XX人的心理。

4. 请以XX的口吻……

5. 文章为什么前面运用第一人称,而最后改为第二人称?

6. 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错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此类题型的注意事项:

1. 首先要准确判断文章当中所运用的人称到底是第几人称。

2. 对于综合性考察的,要综合两种人称的作用,看文章当中运用到的有哪些。

3. 结合题目,灵活运用。

4. 分条作答。

例文一:

  (一)                      我有天下最好的继父                     

  周冬雨
     1、我还读小学时,亲生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遇难。我痛心地以为,父亲走了,从此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男人像父亲一样爱我。而继父的出现,消除了我心底的隐忧。
     2、一个冷冷的冬日,母亲带着我走进继父的家。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继父穿着蓝色的旧棉衣,将双手搓热后紧紧捂在我的小手上,说:“小雨,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听说过太多继父虐待继子继女的故事,我以为自己的灾难就从这天开始了。我冷冷地瞟了他一眼,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泪流满面……
     3、继父让他那比我大一岁的儿子搬出次卧,住进狭小的阁楼里,让我住进原本属于哥哥的房间。有时我和哥哥发生冲突,继父总是批评哥哥:“她是你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尽管继父的爱如阳光般照耀着我,但我总觉得这种爱冷冰冰的。
     4、初三那年,母亲和继父又为我生下了一个妹妹。母亲本就没有固定工作,继父月收入不过2000元,一家五口的日子捉襟见肘。为挣钱补贴家用,母亲从工艺品厂拿回两编织袋珠子,让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坐在灯下穿珠帘。几天后,我放学回家,见母亲坐在窗前眼泪汪汪,担心地问她:“妈,你怎么了?是不是他欺负你了?”
     5、母亲哽咽着说:“小雨,你叔叔是天底下难得的好人。我让你晚上穿珠帘,他担心你睡不好,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和我大吵一场。这不,他已将珠子全部送回厂里了。”几年相处,我渐渐真切地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是真挚的,泪水从我眼眶涌出……
     6、我从小就有舞蹈天赋,进入石家庄十二中后,老师鼓励我参加学校的艺术特长班。学舞蹈要买练功服、舞鞋,还要缴纳不菲的培训费。这样一来,我比其他同学每年要多出几千元花销,这让继父和母亲感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7、从2008年3月开始,继父每天晚上都出去,很晚才回来。我多次问他:“你晚上出去干什么?”继父呵呵一笑:“我最近迷上了象棋,每晚都要与老同事老朋友杀几盘。”原来如此!但继父身上散发的淡淡药香又让我疑窦丛生。
     8、一天深夜,我半夜醒来上洗手间,客厅里的一幕刺痛了我的双眼:昏黄的灯光下,继父光着膀子坐在沙发上,后背贴满了膏药,母亲正将旧膏药揭下来,换上新的,疼得继父龇牙咧嘴。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冲过去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含泪告诉我:“你叔叔为了给你挣培训费,每天晚上都去建筑工地背水泥。100来斤一包的水泥,他要来回背50多趟。”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饱含深情地叫了一声“爸”。继父轻轻摩挲我的头发,说:“小雨,我等这一天已等了很多年。我太幸福了!”
     9、父亲身上的片片膏药,是我奋进的动力。2009年5月,我有幸被著名导演张艺谋发现,成为《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戏拍完后,我将片酬全部交给继父:“爸,我能挣钱了,你不用像以前那么累了。这些年你吃了太多的苦。”继父的话真挚而感人:“小雨,有你这句话,爸就知足了!”
     10、9月中旬,我赴北京参加《山楂树之恋》首映式,有记者问我:“能成为张艺谋导演戏里的女主角,是不是你最引以为自豪的?”我告诉记者:“能上张导演的戏,只能说明我比其他人多一份幸运。我最感骄傲自豪的,是我拥有一位天底下最博大无私的继父!没有他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会一直敬重他、孝顺他,将他当做亲生父亲。”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24期)
●1.说说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记叙人称,并说出你是怎样理解的。
(1)将双手搓热后紧紧捂在我的小手上,说:“小雨,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

我冷冷地瞟了他一眼,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泪流满面……

●2.本文最主要的记叙人称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好处。

●3.阅读第十自然段,说一说画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4.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你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参考答案】

我有天下最好的继父

1.(1)第三人称“他”,指继父。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继父对“我”的关心、爱护和劝慰。(2)第一人称“我”。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继父的冷漠、敌视与痛苦之情。

2.第一人称“我”。好处:显得亲切、自然、真实;便于描写心理和感受,也便于抒情。如文中关于继父言行的记叙,因为用了第一人称,所以显得真实可信。此外,心理描写如“我痛心地以为,父亲走了,从此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男人像父亲一样爱我。”,直接描写心理和感受,也显得真实而自然。再如“我最感骄傲自豪的,是我拥有一位天底下最博大无私的继父!”,直抒胸臆,真挚感人。

3.不能。因为如果去掉,后边的人称“他”就是指前面的张艺谋了,指代混乱,作者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再者,这句话是全段乃至全文的重点语句,作者的目的是借《山楂树之恋》首映式的机会表达和抒发自己对继父深厚的感情和对继父的评价。

4.主要表达了“我”对自己拥有一位天底下最博大无私的继父而骄傲自豪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5.收获:示例:人与人之间可以感化不可以被驯服,自己首先奉献了无私的爱,也必然会收获到无私的爱。(言之有理即可)

例文2  

(二)        竹篾                         

  左建明

⑴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⑵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⑶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⑷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⑸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⑹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⑺“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⑻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⑼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⑽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⑾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

⑿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⒀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⒁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⒂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⒃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⒄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⒅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⒆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⒇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选自《走过心灵的脚步没有声音》)

【注释】①竹篾:竹子劈成的薄片。

●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第一人称的作用)

5.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6.“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第⒂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3分)

7.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性格特点的?(3分)

8.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竹竹篾

 4.要点: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便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5.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对小男孩子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满分3分)

6.要点:①老婆婆不知道我是故意的;②老婆婆怕“我”受到孩子父母的责备而难堪;③老婆婆是个宽厚善良的人。(每点1分,满分3分)

7.性格特点:天真(顽皮或单纯)、善良、怯懦。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

(性格特点2分,描写人物的方法1分,满分3分)

8.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③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点1分,满分3分)   

课堂训练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8——22题。(14分)

钟霄的第九年

王璐琪

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的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忽然有一位同学喊到,“钟霄,外面有人找你。”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待他回来后,我问他,“那是你爷爷?”他面无表情地说:“是我爸,他知道我明天要考试,给我送庙里求来的馒头,说是吃了耳聪目明,一准儿能考上大学。”后来,我转身拿铅笔时,发现他正在默默地流泪,我同情地看着他。

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而这一年,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梦想的那所美院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过来祝贺我,他也不例外,那张单薄的纸,被他摩挲了好多遍,“真羡慕你,真的,羡慕你。”他复读机一样,反复讲,反复说,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你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我问他。他为难地笑笑:“我怕今年考上了,家里拿不出学费。任性考了那么多年,是该给家里挣点钱了。等攒够了钱,我再考。”我想尝试着安慰他,却发觉自己词穷了。

高考后,画室被拆除了,我们的“卢浮宫”倒塌了。

再去看他时,他气色好了很多,已经成了老师的合伙人。他邀请我去画室看一看。上了顶层后,我震惊了:顶层的墙壁上,全是孩子们的涂鸦,极像当年我们的“卢浮宫”,尤其是天台。他站在一片彩绘前对着我笑,既像从前那个执著的青年,又像一个全新的人。“虽然没有考上那所美院,可美院现在会请我讲课,也值了……”他谈起自己的事业,开始滔滔不绝。不远处有学生喊他,他去学生那里指导了。

我沿着彩绘墙慢慢地走,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幅残破的速写画,走近一看,我笑了,又是他的恶作剧,让人误以为是贴上去的。可是当我看完速写画和画旁边的彩绘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那是六、七个少年坐在天台上看月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半空,唯独他,一手拿着画笔,两只眼睛却看向我们。速写画旁边,有那么一个真人比例大小的彩绘,是个蓝色的阿凡达。她手持长矛,满脸警戒的神情,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潘多拉星球,以及我们曾经的“卢浮宫”。(原文有删改)

18、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事 件“我”的心情
钟霄被老师肯定A
钟霄放弃高考B     
钟霄请我参观画室震惊

19、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7段划线句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4段写到:“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钟霄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 个成语,60字左右)(3分) (第一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⑬段写到,“我”看完钟霄画的内容时,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笑不出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霄写的是—段钟霄的人生经历,作者却以“我”的口吻来写,请问“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案:

18.A:崇拜 ;B:吃惊

19.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老人脸上的一丝笑容比作点了一盏灯,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见到儿子时内心的喜悦,表现出老人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的鼓励和希望。

20.示例:老师的话让我好纠结。北方那所美院,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现在放弃真不甘心。可我26岁了,还在麻烦父母,真对不起他们。唉,如何是好?(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1.从画中,“我”看到钟霄一直怀念我们一起学习、 的日子,这让“我”感动;又想到钟霄为了承担家庭责任而放弃高考,“我”感到惋惜;画中体现出的钟霄不忘初心,用另一种方式执着着守护理想的精神,让“我”敬佩。此刻真是百感交集,笑不出来了。

22.(1)“我”作为本文的叙事线索,,贯串全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

(2)以“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便于作者抒发感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读来亲切自然,真切生动。(3)用“我”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衬托出钟霄内心的矛盾和伤感,以及他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

课堂巩固部分:

      (三)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9、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5分)(第三人称的作用)

10、“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4分)

11、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3分)

12、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唤醒生命

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

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对即可)

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对即可)

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意思对即可)

5、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意思对即可)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778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31日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