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陈涉世家》(解析版)

专题27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陈涉世家》(解析版)考点:文学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朝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考点:课后注释 

⑴[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⑵[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⑶[之]去、往。

⑷[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⑸[苟]如果。

⑹[若]你。

⑺[太息]长叹。

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⑼[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⑽[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⑾[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⑿[闾]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⒀[適],同“谪”。

⒁[屯]停驻。

⒂[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⒃[次],编次。

⒄[当行]在征发之列。

⒅[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⒆[会]适逢,恰巧遇到。

⒇[度]推测,估计。

(21)[失期]误期。

(22)[亡]逃跑。

(23)[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24)[等]同样。

(25)[死国]为国事而死。

(26)[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27)[数]屡次。

(28)[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9)[或]有人。

(30)[诚]如果。

(31)[唱]同“倡”,倡导、发起。

(32)[宜多应者]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3)[乃行卜]就去占卜。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34)[指意]意图。

(35)[指]同“旨”。

(36)[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相称的敬词。

(37)[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38)[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39)[念]考虑、思索。

(40)[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4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42)[丹]朱砂。

(43)[书]写。

(41)[王]称王。

(42)[置人所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43)[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44)[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45) [以]同“已”。

(46)[间]私下。

(47)[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48)[次]军队驻扎。

(49)[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50)[篝火]用竹笼着火。这里的意思是川火装作“鬼火”。

(51)[篝]笼。

(52)[狐鸣]模仿孤狸叫的声音

(53)[往往语]到处谈论。

(54)[指目]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55)[多为用者]多是被(他)所用的。意思是,戍卒多听吴广的差遣。

(5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57)[忿恚]恼怒。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

(58)[令辱之]使(将尉)责辱他。之,指吴广。

(59)[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60)[剑挺]剑拔出鞘。

(61)[并]一齐。

(62)[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63)[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

(64)[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65)[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66)[举大名]成就尊崇的名号。

(6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68)[宁]难道。

(69)[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70)[欲]愿望。

(71)[祖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72)[为坛而盟]筑台并(在台上)起。

(73)[盟]发誓、起誓

(74)[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作祭品。

(75)[都尉]略低于将军的武官。

(76)[收而攻薪]招收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

(77)[下]攻下,攻克。

(78)[徇]招抚。

(79)[行收兵]行军中沿途招收士兵。

(80)[比]等到。

(81)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

(82)[守丞]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

(83)[谯门]建有膝望楼的城门。

(84)[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

(85)[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

(86)[与皆来会计事]一起来集会议事

(87)[身被坚执锐]自己穿着铠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白作战。

(88)[被]同“披”。

(89)[坚]指铠甲。

(90)[执]紧握着。

(91)[锐]指武器。

(92)[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析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93)[号为张楚]对外宜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

(94)[号]宣称。

(95)[刑其长吏]惩处当地郡县长官。

(96)[刑]惩处。

考点:重点译句 

⑴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答案】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惆怅了很久。

⑵苟富贵,无相忘。

【答案】如果有朝一日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答案】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⑷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答案】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⑸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答案】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⑹天下苦秦久矣。

【答案】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答案】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⑻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答案】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⑼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答案】现在我们这些人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百姓发出号召,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⑽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答案】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⑾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答案】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⑿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答案】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答案】吴广一向很关心爱周围的人,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

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答案】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军官责辱他。

⒂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答案】陈胜帮助吴广,一起杀了两个军官。

⒃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答案】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戍守边塞死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⒄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案】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算了,要死就要成就尊崇的句号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⒅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答案】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作祭品。

⒆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答案】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不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考点:课后习题 

一、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所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            

【答案】示例:少有大志→读谪戍渔阳→因雨失期→共谋大计→行卜威众→置书鱼腹→并杀两尉→召令徒属→起义收兵→自号张楚

二、读史要细,只有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才能品出历史的“滋味”。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也可以再找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1.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起义的成功发动与陈胜、吴广的性格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陈胜,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等,生动再现了这位农民起义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陈胜虽然地位低下,却少有大志,有着非凡的抱负,在遭受压迫时,是“怅恨久之”,而不是逆来顺受;在旁人不理解时,能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陈胜擅长谋划,对天下形势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想到“诈称扶苏、项燕”以号召人心。陈胜考虑问题很周全,充分借助各种力量为我所用,做好舆论、军心、人员等方方面面的准备。置书鱼腹、狐鸣而呼,借舆论造势,体现出他的周全;并杀两尉,为起义扫除直接的障碍,体现出他的果敢;号令徒属,袒右称大楚,见出他对人心的洞察力和智慧。起义顺利进行,他“号令召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足见他擅长团结切力量,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文章中对吴广着墨不多,但亦能看出吴广的果断和勇敢。处于.“失期当斩”的困境中时,他与陈胜是共谋大计,说明他也是有大志之人,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对于陈胜的分析和谋划,吴广是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卓越的执行者。他非常聪慧,“行卜”而喜“威众”之意,置书鱼腹、狐鸣而呼,用实际行动为陈胜做好一切舆论准备。文中也有对吴广的直接评述,“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显示出他一贯的宽厚和威望。他又是机敏而富于谋略的,在将尉面前“故数言欲亡”,故意诱导将尉处罚他,激起众人的愤怒,收揽军心,而后果断地“夺而杀尉”。没有他坚定的支持和辅佐,陈胜难以独自起事,历史可能是另一番面貌。

2.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答案】起义的成功发动,离不开陈胜、吴广的谋划。他们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看到各地蕴蓄着反抗的力量,“诈称扶苏、项燕”,利用人心所向,这是起义能顺利发动的基础。他们进而利用鬼神之说,进行舆论造势: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鱼腹;吴广,“狐鸣而呼”,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同起事。此外,对于发动起义的各个环节也进行了精心的策划:首先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支持,所以吴广运用“苦肉计”,激起众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群龙无首之际,陈胜站了出来,揭露秦的苛政,晓以利害,鼓舞兵众坚定抗争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唯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为坛而盟”,组建起义队伍。这样支队伍自然势如破竹,攻城略地,越来越壮大。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答案】编次/军队驻扎

2.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答案】同样/诸位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答案】屡次、多次/几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答案】写/字条

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并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给予陈胜这么高的评价?

【答案】因为陈胜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是非常成功,因此司马迁是歌颂的,司马迁将陈胜比作汤、武,肯定他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

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凡:总共。②陈:地名,指陈县。③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④颛(zhuān):同“专”。⑤系:拘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百人屯大泽乡屯:停驻

B.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C.已为王,王陈王:称王

D.客人愈益发舒发舒:放肆

【答案】C

【解析】C.错误,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王,做王。故选C。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年轻时虽“与人佣耕”,但却不甘心受人奴役,有鸿鹄一般的远大志向。

B.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看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

C.陈胜将来客斩杀,是因为来客多次跟别人讲陈胜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

D.陈胜作为农民领袖,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却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最终失败。

【答案】D

【解析】D.错误,由“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陈王斩之”“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可知陈胜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滥杀故人,失掉民心;信用奸邪,轻信小人,使众将不再依附于他;最后众叛亲离,起义失败。不仅只是“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故选D。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答案】示例:①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②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词:①会,适逢,恰巧遇到;度,估计。

②以,因为;故,缘故;亲附,亲近依附;此,这。

参考译文:

【甲】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乙】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就去敲皇宫的大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辩解,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真多呀!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道不通,度已失期 度:            ⑵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亡:          

【答案】(1)推测、估计。   (2)亡:灭亡。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注意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在课出内出现时的解释。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王者何贵?

【答案】(1)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2)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

“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甲】文中陈胜以“           ”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       ”。

【答案】天下苦秦久矣    民怨其上

【解释】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乙】文参考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者, 阳城人也, 字涉。 吴广者, 阳夏人也, 字叔。 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 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会天大雨   会               (2)  剑一人敌,不足学   足:                     

【答案】(1)适逢,恰巧遇到。  (2)值得。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注意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在课出内出现时的解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梁以此奇籍。

                                                                          

【答案】(1)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羽很奇特。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甲】文中表现陈涉的远大抱负的语句是            ;【乙】文中体现项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的语句是               。

【答案】【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彼可取而代也。

【解释】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乙】文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畏惧项籍了。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比至陈                     其两膝相比者

B.会天大雨                   会宾客大宴

C.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B

【解析】A.等到/靠近;B.适逢,恰巧遇到,正赶上;C.名词,字条/动词,写;D.表示假设,如果/确实,的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并杀两尉    ②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B.①召令徒属曰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C.①从民欲也    ②虽欲言,无可进者

D.①乃入据陈    ②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A.一起;B.部下,部属/类似;C.愿望/想;

D.占据/相连;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为坛而盟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①复立楚国之社稷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①陈涉乃立为王         ②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D.①杀之以应陈涉    ②以告先帝之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A.承接/修饰;B.结构助词,的;C.于是,就;D.来;

故选A。

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祭以尉首                 B.卷石底以出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苟全性命于乱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把握。注意常见的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和倒装句的区分,倒装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ACD均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B不是特殊句式句式;故选B。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752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17日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17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