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讲读

1
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这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学术问题。我们今天不过多纠缠。其实,和出生地相比,一个人童年、少年所在之地,也即一个人的成长之地,对一个人的影响才是更为巨大的。
那么,李白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呢?
李白在自己的文章《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他说自己是陇西人。其实,陇西指的是他的籍贯,并不是说真的在那里生活过。李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陇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位姓李的名人:一位是西汉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一位是自称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音同浩)。
这两位姓李的名人,李暠在地位上更加煊赫,他曾经做过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国王。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自称是这位西凉国王李暠的六世孙。
不知你听明白了没有?李白之所以说自己是陇西人,大概是想和和当朝的皇帝攀亲戚,这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希望皇帝叫他“刘皇叔”的目的,是一样的。
实际上,李白的童年时期生活在蜀地,也就是四川。有人认为他五岁时迁居到四川绵州,也有人干脆认为他就出生在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县(唐时称昌明县)青莲乡。
无论如何,李白的童年都是在巴山蜀水的四川度过的。虽然他离开故乡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但是他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非常眷恋。2
今天要讲解的诗歌,是李白思念故乡的名篇,题目叫《峨眉山月歌》。有人评此诗说:“色与月俱清,音与江俱长。”(严评《李太白诗集》)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诗人的情绪,读得悠长一些。诗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中,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从最后一句“思君不见”来看,李白有思念之情。思而不得见,肯定有些伤感。但是这种忧伤应该并不强烈。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倒推着往前看。第三句说“夜发清溪向三峡”,这是全诗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叙述句,叙述了诗人的行程。原来,李白是乘船夜行,顺着江流,下渝州,出三峡,走出蜀地,去到中原。
一般而言,旅途是让人辛苦劳顿的事情。不过,我们不能以自己固定的主观想法去往具体的诗歌里套用,而应该去看看诗人具体怎么写的这个旅程。
从三、四两句来看,好像这个旅程很顺。我们读一读就知道,清溪——三峡——渝州,两句内出现了三个地名,如果加上第一、二两句的峨眉、平羌来看,四句内出现了五个地名,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给人什么感觉呢?——非常流畅、非常畅快,有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了。
有人评论说“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见堆垛之迹。此则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赵翼《瓯北诗话》)与李白这首诗类似的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诗的后四句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一路畅快,不过杜甫是还乡、回家,李白顺江而下,也很畅快,但是,他却是离开故乡。所以,与杜甫比起来,李白在畅快之外,还是有些乡愁,并不像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那样地兴奋。3

要想细细品味李白复杂的内心情绪,关键之处在于品味好前两句。先来看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是在秋天的一个夜晚顺江而下的,抬头一望,空中半轮明月。其实,我这样解说这句诗,未免过于平淡,并没有道出这句诗的神韵。因为,如果按照我的解说,诗句就应该写作“秋,峨眉半轮山月”,或者再调整一下,便是“峨眉山半轮秋月”。
不用说,调整之后的两种说法,都没有原诗好。除了原诗更合乎韵律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品味的地方,就是“半轮秋”这个组合的妙处。
秋,本身是时令,但这里却形容词化了,形容月色。月色如何呢?李白却不说破,让人浮想联翩。我们可以解释为月色皎洁,月色澄清,我们感觉到月色让人神清气爽,也能体会到秋天的一丝凉意,让人思乡。
但是,换成“半轮秋月”的组合,则过于通俗,读者就不大容易有上面的联想了。可见,诗歌语言上的颠倒、跳跃,能产生一种“陌生化”效果,从而产生特殊的韵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
从字面上看,这一句也比较简单,意思是:半轮秋月映入平羌江,江水奔流。如果这样解释,我们的确看不出这句诗好在哪里。不过,诗歌除了是跳跃的语言艺术,还是浓缩的语言艺术。“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拆分: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流。
杜甫有两句诗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怎么会涌动呢?显然,月映大江,江流涌动,月影随江而涌。李白的这句诗所要表达的与杜甫类似,意思是:月影映入大江,又随江水流去。李白顺水行舟,他本身是移动的,所以有“月亮走,我也走”奇妙感觉,这一句无疑透出了李白对明月一路相随而产生的亲切与喜悦。
多年以后,老年李白还曾做过一首诗,题目叫《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开头有这样四句: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这几句诗正可以解释“影入平羌江水流”。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虽然是离家远行,有对故乡的依恋,但是诗歌仍难掩内心的畅快之感。因为,这是二十多岁的李白,青春的李白。
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思是:我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学得文武双全艺之后,就手持长剑,辞别亲友,离开故乡,去广阔的世界里大展身手。
我们都特别熟悉李白的两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一生都不想甘于平庸,他认为他一出手,就得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一出手,就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可见,李白这首《峨眉山月歌》,虽然并不算激扬慷慨,但文字里透着李白的性情:
深情却不粘黏腻,深沉而又洒脱。4
李白所钟爱的峨眉山是蜀地最有名的大山,峨眉山也就成为了李白故乡的代名词。他离开故乡后,还自我介绍说:“有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人到晚年,青春不再的李白还念念不忘峨眉山,不忘峨眉山的月亮。在前面提到的那首《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的最后,李白说: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诗里他虽然说的是别人,但其实也说出了李白自己的想法:特别特别想功成身退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再看一看那心心念念的峨眉山,赏玩赏玩那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可惜李白最终也没有如愿以偿。他没有如愿以偿地当上宰相,也没有如愿以偿地赏玩峨眉之月。
但这都不要紧,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千百篇永不磨灭的诗篇,这些诗篇代代传诵。
李白,不朽。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692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7日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7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