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题型)及答题方法技巧

考点一:   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点拨

    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1. 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2. 锁定答题区间。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文段,确定与故事或情节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3. 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答案。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题、人物感情等综合考虑。

☆考点二: “赏析句子”类答题技巧: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引用等)

答题模板:

1、通用:这个字/词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性状)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心理。

2、“拟人修辞”类: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语言/深情/态度/动作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心理。

(二)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正侧面描写)

(1)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答题思路:(      )描写。写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呼应上文、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承上启下……)。

(2)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答题思路:

景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多感官描写综合运用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作用:1点明(时间)和(地点)     2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4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答题思路:使用了(    )的描写方法,写出了景物(     )的特点+作用

(3)侧面描写:

①如何判断是否为侧面描写:

a.通过别入转述主人公的事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b.通过描写主人公周围人对主人公言行的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

c.通过描写主人公周围的环境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周围的环境必须是主人公经手打造)

②侧面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侧面描写。写的是(句子的内容)。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性状)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心理。

()从关键字词的角度:(解释 + 作用)

考点   分析重点段落作用

题型展示

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3. 分析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4. 某段内容似乎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

方法点拨

    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安排的把握能力。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开头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

1.开篇点题,照应标题。

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内容。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相照应)。

内容上:

4.揭示文章……的主旨,揭示……的主题。

5.交代事情发生的环境或背景。

6.渲染了……的气氛。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8.为全文奠定……的情感基调。

(二)中间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

1.承上启下。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3.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或严谨。

内容上:

4.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5.丰富文章内容,插叙甸段补充说明了……的内容。

6.抒发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三)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照应前文或开头(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或严谨。

内容上:

3.画龙点晴、点明事件的意义,卒章显志、点明中心

4.升华主旨,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情感。

5.交代……的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

6.结局出人意料,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

7.设置悬念,文章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增强感染力。

()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其他: 段落能否删去:

 (1)①不能。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③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   

 (2)①能。②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③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④所以可以/应该删去。

 考点四: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题型展示

     1.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好处)。

1、 理解标题的含义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以下方向分析:

①把握文章线索、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②寻找文章文眼,把握文章主旨。

③分析标题字词的指代或蕴含的情感。

④分析标题的修辞义。

⑤分析标题的双关义。

2、 标题的作用(妙处):在熟读文本基础上,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内容角度:a、表明写作对象; b、概括主要内容、情节;

②情节角度:a、设置悬念; b、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c、推动(暗示)情节发展; d、衔接照应; e、是文章的中心事件。

③形象角度:标题是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④主题角度:标题是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读者角度:标题是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修辞角度:a、比喻、拟人修辞; b、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⑦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兴趣

考点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题型展示

1. 文中的××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 文中××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 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4. 文中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方法点拨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②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③从他人评价分析;(即侧面描写)

④结合人物身份分析。

在作答时可从三方面来组织提炼答案:1. 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2. 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3. 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答题格式:

XX是个……的人,从……可以看出。(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考点  文中哪个是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作用

判断方法:

①从内容看:文章写了……内容,主要写了/极力刻画了 xx 这个人物。

②从主题看:主要人物做的……事,体现了……主题。

③从行文看: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事,主要人物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

④从人物关系看:次要人物 XX 衬托了主要人物 XX ,突出了主要人物的品质。

⑤从叙事角度看:文章是以主要人物 xx 的视角叙事的。

作用:

文章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内容,塑造了其……形象,折射出……的社会象,带给我们……的启示,深化了……主题。

考点  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次要人物是文章的线索人物,通过他(她)串联文章情节。

②文章围绕次要人物写了……内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③塑造了其……形象,从侧面衬托/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

④通过次要人物交代环境背景,揭示/暗示了……主题。

考点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题型展示

    1. 从全文看,作者(文中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说)?

    2. 文章(某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针对文章中的某一现象/某一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或看法?

    3. 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

结尾。/结合上下文,补全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对话)。

    4.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方法点拨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这类题主要考查对全文的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及知识迁移拓展能力。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谈启示、看法、做法等;补写或续写内容;主题探究等。

  1. 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解答此类题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联系上下文内容;②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或作者情感表达的落脚点。

  2. 谈启示、看法、做法等:此类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对于只要求说出启示的,只需紧扣文章中心写出感受即可;对于联系实际谈看法或做法的,要围绕文章中心,明确自己的观点,写出自身体会,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回答看法或做法。(此类题最基本的要求:观点鲜明、积极、健康、向上,言之有理。)

    3. 补写或续写内容:补写题一般要求补写人物心理、语言或景物等。补写时要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解题线索,所写内容要与文段风格(如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句式句型等)相协调。续写一般要求为文章续写结尾(或结局),续写时同样要注意题干要求,在把握文章整体语言风格及其所营造的氛围的基础上进行续写,续写内容要与上文衔接自然,要能够很好地体现或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或符合故事发展的趋势。

  4. 主题探究:对文章主题的探究一般分为两种:对主题的概括;对主题争议的评判。答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抓住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②抓住中心句(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写”或分条总结,进而概括主旨);③抓住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揭示的主旨);④注意联系文章题目。

答题格式

  1. 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②联系文章主旨阐述。

  2. 谈启示、看法、做法等:①结合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析;②点明感悟、启示或看法(鲜明、积极、健康、向上);③联系生活中典型事例或材料进行说明,阐述理由;④紧扣主旨,总结观点。

  3. 补写或续写内容:①语言风格及形式与原文相协调;②内容与文(段)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契合。

4. 主题探究:(1)①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通过写××),运用了××的手法,②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告诫(警示)××(某种思想道理)。 (2)①表明观点(我赞同主旨是×× )。②理由:从文章内容上分析;从文章结构(如详略安排)上分析。(视具体情况可从一个最主要的方面阐述理由,也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8大类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

2023-7-14 20:42:57

中考语文

90例古今异义词汇总

2023-8-6 19:48: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