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新月集》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孩子的心灵像夜空中的一弯新月,一尘不染,活泼自由,“孩子在小小的新月世界里是什么束缚也没有的”。他们渴望长大,成为“大人”,就像新月向往广阔无垠的夜空,但是,他们又对“成熟”感到困惑,充满了质疑和猜想。这是金色对于黑色的困惑,是皎洁对于污浊的质询,是童年的理想国对于“成人世界”的现实的挑战。《新月集》不是一本普通的“儿歌”,它带有浓重的现代象征主义的色彩。诗中的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立,实际上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与现实世界的对立。
荷叶 母亲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红莲,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散文后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本课的两首散文诗都是表达母爱的:《金色花》主要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荷叶·母亲》则是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从艺术手法来看,两篇作品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则象征着母亲的厚爱。
从构思角度来看,《金色花》作者是成年人,却真实地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荷叶·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从构思之境来看,《金色花》是虚境,《荷叶·母亲》是实境;但两首诗中母亲的形象正形成对比:《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诗中说她在金色花的香气中工作,沐浴后披着双肩的湿发、穿过林荫去祷告,在窗前读《罗摩衍那》,乃至黄昏时拿着灯到牛棚,都让人看到了一位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的印度妇女形象;“你这坏孩子”的嗔语、讲故事的平常,又让人看到她对孩子的温柔怜爱。而《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并没有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这首诗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从语言风格来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清新雅致。区别在于,《金色花》的语言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则显出典雅和书面化特点。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又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这就决定了它题材丰富多样、形式短小灵活的文体特点。
作者简介
图片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出身于加尔各答市名门望族。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20世纪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其创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已命运的强烈愿望,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主要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生辰集》等。另有长篇小说《沉船》、《戈拉》、《两姐妹》等以及剧作和散文作品。一生共写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 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图片
冰心(1900年─1999年)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句来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有 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课文解析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活泼天真,快乐可爱。那金色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nì 偷偷地笑),却一声儿不响。
面对母亲的寻找,“我”却在一旁偷笑,让一个活泼可爱、机灵顽皮犹如天使的孩子跃然纸上。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这是一个过渡句,既承接前文“我”变成金色花后的顽皮可爱,又自然而然开启了下文与母亲三次嬉戏的描写。
第一部分:我变成金色花,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dǎo 向神祈求保佑)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第一次嬉戏:在“我”的心里,“香气”就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第二次嬉戏:“我”化作书页上的一片影子,不让正午的阳光刺伤母亲的眼睛。暗示“我”对母亲的关爱。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第三次嬉戏:“我”突然站在母亲面前,从金色花又变回了孩子,旨在给母亲一个惊喜。
诗歌对三次嬉戏的描写,均以“当你……”的句式开头,形成排比段落,它们结构整齐,节奏匀称,清晰而典型地展示了母亲一天的生活轨迹,既有体力的付出,也有精神的汲取。虽然三个画面,都是以孩子活泼天真的口吻表述,但母亲美丽慈爱、安详沉静的形象也同时现诸笔端。
第二部分:写“我”和母亲的三次嬉戏。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诗歌在母子间的这段对话中收束。“坏孩子”,乃正话反说,表现了母亲对“失踪”一天的孩子出现后的惊喜与嗔怪,言语中满含着宠溺的滋味;“我不告诉你”,这是一直被母爱紧紧拥抱的孩子才会有的任性和撒娇。母子二人的对话十分简短,但生活气息浓厚,其间蕴含的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淳厚温馨。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从孩子的模样我们就能看到母亲的样子,那是爱与美的集合体。
第三部分:“我”恢复原样后与母亲的对话,表现了母子情深。
概括总结
诗人以儿童的口吻,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图片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平铺直叙,交代家中荷花的来历。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
引出回忆。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第一部分: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hàn dàn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
仍是不适意(舒适)!——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 歪斜)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繁密”体现了雨点之密、雨势之急。”左右攲斜”形象地写出了红莲在雨中无处躲避、东倒西歪的情形。”我”看到红莲不堪风雨侵袭而心绪不宁,”无法可想”流露出怜惜和忧虑之情。为下文写荷叶护红莲做铺垫。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写出了“我”看到荷叶保护红莲后的愉快心情。荷叶保护红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自然地由物及人。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荷叶”象征母亲深厚的爱,“红莲”象征被母亲庇护的孩子。反复写雨势之大,突出了荷花的无助可怜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承上启下。写“我”由荷叶引起的联想。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 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总结概括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图片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这一形象?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的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见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注意不宜拔高理解。
2.《荷叶·母亲》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同时对下文的触景生情做出铺垫
写作特色
1.想象丰富,构思新颖。
《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点明了作者的愿望,由此展开想象,写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嬉戏的场面。《荷叶·母亲》写的是作者看到荷叶为红莲挡雨,产生了联想,想到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借此景抒发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文章把“我”比作荷花,把母亲比作荷叶,生动形象。
2.托物言情,感情真挚。
《金色花》用一朵“金色花”把母子联系起来,通过描写三次嬉戏的场面刻画出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荷叶·母亲》借物写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由此联想到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莲花抒真情,讴歌了伟大的母爱,感情真挚。
阅读链接
印度诗圣泰戈尔
徐葆耕
在恒河两岸有一些行吟歌者。他们歌唱的主题经常是罗摩衍那等印度古代的英雄和神的故事,但也有两个现代人的名字经常在他们的吟唱中出现,这就是圣雄甘地和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在印度是一个被顶礼膜拜的名字。
泰戈尔1861年生于西孟加拉邦。他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宗教改革和文学运动的中心。他的7个哥哥和5个姐姐当中,大哥是哲学家,二哥是法学家,三哥是教育家,五哥是著名的爱国志士,有位姐姐是第一个用孟加拉语写作的作家,而对他影响至深的五嫂则是才华盖世的诗人。
泰戈尔在家庭的熏陶下长大,自学成才。他于1880年从英国归来开始写作。1890年出版的《故事诗集》为广大的印度人民所喜爱。1912年出版的带有神秘色彩的诗集《吉檀迦利》震动了英语诗歌界,使泰戈尔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新月集》《园丁集》问世。而后还有《飞鸟集》《采果集》和长篇小说《沉船》等。诗人于1941年逝世。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留下50多部诗集、30多部散文作品、12部中长篇小说和30多部剧本;他还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2000多幅美术作品,以及关于语言、哲学、历史、宗教和化学方面的论著。
泰戈尔非常关心自己国家的政治改革和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诗人的晚年,为了抗议英国侵略者在旁遮普屠杀手无寸铁的人民,他曾写信给英国总督,愤怒地表示放弃英王赠给他的爵士称号。他同圣雄甘地虽然政治观点有所不同,但两人始终是挚友。他们共同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泰戈尔还是个世界主义者。他关心各国人民的文明和幸福。他曾经两度访问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影响至深。著名诗人徐志摩说:“在新诗界中,除了几位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以外,十首作品里至少有八九首是受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这是可惊的状况,一个外国的诗人,能有这样普及的引力。”冰心在谈到泰戈尔对她的影响时说,泰戈尔哲学中“宇宙与个人的灵魂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还有诗人具有天然美感的诗句,“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冰心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尔!当我越过“无限之生”的一条界线——生的时候,你也已经越过了这条界线,为人类放了无限的光明了。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这时我把笔深宵,追写了这篇赞叹感谢的文字,只不过倾吐我的心思,何尝求你知道!
然而我们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写了,你也看见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