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场景细节 关注角色表达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2.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对比、反复手法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梳理课文结构,回顾上节课所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文中的“我”所处的时代是那样穷困,家庭生活是那样艰苦。“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是这套书的价格实在太昂贵。“我”鼓足勇气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

2.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看看哪些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

【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内容时,依据故事的发展把握文章结构,整体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随后,直入主题,读文字、想场景、做批注,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慈母情深。】

二、品读厂房,感知场景

1.出示课文插图:母亲挣钱的地方是怎样的地方?

2.交流讨论:

预设:(1)阴暗低矮的厂房里密不透风,让人感觉到非常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再加上货物,实在拥挤不堪。(2)炎热的夏天,不仅窗户不能打开,更没有降温设备,每台缝纫机上还挂着发热的灯泡,作者身在其中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3)从“震耳欲聋”这个词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同时,以至于“我”和别人讲话都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音非常大,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4)这是“我”第一次来母亲工作的地方,没想到她竟是在这样糟糕的环境里忙碌操劳,“我”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

3.总结学法: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读文字想象场景、借助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以及细节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课文详细描述“我”第一次到母亲工作的厂房里的真实感受,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如何与作者、与那个时代、与那种环境产生共鸣,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和上下文、读文字想象场景、借助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以及细节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三、品读对话,感知角色

1.出示音频:听,这是一台老式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同学们想象一下,七八十台缝纫机同时工作,在这样的噪声下进行的对话应该怎么读?和同桌试试看。

2.请同学来读,边听边思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和老头的对话:“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那儿!”

我和母亲的对话:“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

同事和母亲的对话:“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听了这三组角色对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对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我”说话时的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母亲恰恰相反,说话时简单干脆,因为她正在干活,没时间闲聊。(2)母亲的回答很简短,却能看到一个慈母的形象。(3)同事的埋怨和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让“我”深刻感受到母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和对我毫无保留的爱,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

3.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的内容、标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

4.这就是一位慈母的心声。

梁晓声如此描摹场景、塑造角色,正得益于母亲对他读书的支持。喜欢写作的梁晓声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一名优秀的编剧,他总能把故事写得像电影一样,我们来看看文章中有哪些特写镜头。

【设计意图:在高分贝的嘈杂环境里,对话都那么仓促简短,但能抵达内心,通过朗读母子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理解、品读,母亲承受家庭重担却能支持孩子读书的情感跃然纸上。】

四、品读特写,感知表达

同学们看这样两个对母亲的特写镜头,读一读,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从这两个不同的镜头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第一个镜头是慢镜头,体现母亲工作的辛劳和机械劳作的麻木。读出了作者的不解:这真的是我的母亲吗?更读出了对母亲的心疼,母亲真的为我们操劳太多了!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第19自然段。

预设:第二个镜头是快镜头,体现出母亲的争分夺秒。缝纫机转起来了,噪声响起来了,一切的一切挤压着我的心。细节刻画如此得浓墨重彩,这是情到深处的喷薄,这是记忆深处的难忘。

【设计意图:特写镜头的品读犹如体会电影中的快慢镜头,旨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从而体会母亲含辛茹苦养儿育女的不易。】

五、品读鼻酸,感知内心

1.感知“我”的鼻子一酸:联系上下文,体会“我”拿到钱时为什么会鼻子一酸?

预设:(1)“我”因为愧疚、难过而鼻子一酸。看到母亲在恶劣的环境中操劳,而自己不仅帮不了母亲的忙,还因看闲书向母亲要从牙缝里省出的钱,“我”心里既羞愧又难受,不禁鼻子一酸,跑了出去。(2)“我”出于对母亲的心疼而鼻子一酸。“我”家境贫寒,母亲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却支持“我”看书。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长大了,应该要学会体恤、善待母亲了。(3)“我”因感动而鼻子一酸。“我”对《青年近卫军》梦寐以求,然而家庭贫困,当“我”怀着矛盾的心情去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血汗钱塞给“我”,“我”被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感动了。

是啊,“我”呆呆地伫立在那里,看母亲是如此劳累,如此忙碌,如此拼命挣钱,“我”手心里攥着的还仅仅是钱吗?攥的是震撼“我”、戳痛“我”、温暖“我”的慈母情深,叫“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呢!

2.拓展延伸:(1)孟子回想起母亲当初不惜三迁,为儿择邻处,为儿计深远,鼻子一酸。(2)孟郊看到“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这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他鼻子一酸。(3)张炜月第一次抱母亲,发现抢着干重活累活的母亲居然这么轻,体会到母亲一生任劳任怨,他鼻子一酸……

3.记录鼻子一酸的经历:知道怎样写既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他人吗?

预设: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关注角色和表达。请把你鼻子一酸的经历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作者鼻子一酸是情到深处的自然宣泄。通过感知场景、角色、表达以及内心,学生水到渠成地体会到“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意味着“我”买书的强烈渴望已经变成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六、品读原著,感受情深

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

【设计意图:课文刻画的是母亲在生活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尽己所能对孩子看书作出支持,体现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是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就能够感受到的。因此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我”在车间里的见闻和感想,感受“我”从中受到的震撼和触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之处进行细细品味,品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以及作者情感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会作者的鼻子一酸。同时,引导学生聚焦场景细节,关注角色表达,从而体会人物的情感。】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版2023年第6期“案例优选”栏目。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229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4日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5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