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第一周
《敕勒歌》
同学们好!又到了古诗最美诵读的时间了!期待吗?今天要诵读的是著名的乐府诗,北朝民歌《敕勒歌》。来,我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不管是谁,只要一读这首诗,思绪一定会飞到莽莽苍苍的大草原上。说到草原,不知道你们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情景,是一碧千里?还是牛羊成群?凡是去过草原的人都会被它那壮丽的景色所吸引,著名作家老舍曾在《草原》这篇文章中说:“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老舍先生表达的是我们今天的愉快,《敕勒歌》呢,是一首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表达的是一千多年前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大家都知道,“敕勒”是指敕勒族,他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据说敕勒族的人很会造车,车轮很大,跟马差不多高,所以他们也被称为“高车族”。据记载,这首民歌是一位叫斛律金的大将为了鼓舞打败仗的军士,为了提振军心而唱的。他唱起了这首歌,战士们仿佛随着歌声回到了北方的大草原,再次看到了美丽富饶的家乡。
斛律金当时是怎样唱的,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规律,进行“仿古式”诵读,或许就能感受到诗歌的美好意境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民歌的现代版吟唱。
(播放《敕勒歌》吟唱。)
听了这个吟唱,《敕勒歌》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们刚才已经听到了,前四句的吟唱是舒缓、悠长的,这正表现了草原的辽阔,阴山下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在天地间延展,似乎一直延展到天边。天和地相连在一起,天空犹如一顶巨大的毡帐,笼罩住大地。前四句押的是“马”韵,韵字是“下”和“野”,笼盖四野,“野”这个字这里读yǎ,这样读声音才协调,才押韵。“下”和“野”两个字韵母是“a”,拖长读这两个韵字时,会发现我们的嘴巴是张得大大的,声音是明亮的,这是两个开口音的字,所以吟唱的时候,草原那种辽阔无边的感觉就很容易体会到了。把押韵的字拖长吟唱,这也是诗歌吟唱的一个规则。
来,再听听前四句,感受一下。倘若你也能跟着哼唱,那就更好了。(播放音频前四句)
诗歌的后三句,写得最精彩。“天苍苍,野茫茫”,这天地之间苍茫一片,空无一物,让人容易联想到荒野、荒漠、荒沙、荒原、荒草……这幅画面里似乎没有一点生命的痕迹。但最后一句笔锋一转,“风吹草低见牛羊”,把荒凉辽阔的草原,赋予了生命的灵动和美感,牛羊成群,自由自在,传达着生命的喜悦,因此你们刚才听到这三句的吟唱时语调转而高昂,节奏也略快了。来,再听听这后面的三句,希望你也跟着一起唱哦。(播放后三句音频)
很好听吧?很美吧?如果你也想学,多听几遍,多跟着哼唱几遍,很快就能学会,因为你很聪明!
有的同学也许会问:如果不唱,朗读,能不能感受到诗歌描绘的壮美的意境呢?哇,你真会问,问到点子上了!答案是肯定的:能!
现在,老师就告诉你诵读的巧妙方法。
首先,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放开声音,就是要大声朗读。来,先试一试: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次,朗读的时候,尽量把速度放慢!来,尽量放慢速度地读,试试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三,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点,大家可要看清楚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注意到诗歌中加粗的几个字了吗?他们分别是“川、山、庐、野、苍、茫、羊”。这几个字,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拖长声哦!
先听老师读一遍。(播放范读音频或视频)
下面,我就简单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把这几个字拖长声音。
“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如果读的声音很短,我们感受到的草原就不够大,更谈不上广阔无边。如果拖长声音,一下子就能把我们带进一望无边的情境之中。试试看:敕勒川——怎么样,你口中的草原够大吗?
“山”,这里是指阴山。阴山,是中国著名的大山,如果你把山字拖一点声,就能感受到阴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试试看:阴山——下。现在可以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了:敕勒川——,阴山——下。
“庐”和“穹”字连在一起,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但是,这个蒙古包,是天做成的,非常巨大!当你把“庐”字拖长声的时候,那巨大的天一样的蒙古包就呈现在你的眼前啦。
“野”,就不用多说了。既然是四野,肯定很大,自然地,拖长了声音,四野也就很大了。还有,这个字之所以读作yǎ,是为了押韵。在古代,押韵的字,也就是韵脚,都要适当拖长声音的。
“苍、茫、羊”,这三个字,都是韵脚,自然都要拖长声。你现在可以试一试,这三个字拖长了声音读,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辽阔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巨大画卷,不仅呈现在眼前,而且镌刻在心里了。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整首诗连起来诵读一遍了?来,我们一起读,注意加粗的字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们这种诵读方法,也是古人读诗的方法,也叫吟诵,只不过没有音乐性罢了。
叶嘉莹先生说:“吟诵一首诗时,觉得它还有一个情谊没有终了,所以可以重叠。”这首民歌正是这样,后四句以回环往复的吟唱方式抒发着无尽的赞美之情。这么动人的民歌传唱了千年,成为了经典,元代诗人元好问曾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会这首民歌的吟唱,在这美好的声音中感受草原迷人的风光。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497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