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题临安邸》(宋 林升)
同学们好!又到了古诗最美诵读的时间了!期待吗?今天我们要诵读的是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说起林升这个诗人,他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他的名气不大,诗作现仅存这一首,但就是这一首诗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特殊的地位。原诗仅有四句,并没有题目。清朝人厉鹗在《宋诗纪事》中收录了这首诗,并加上了《题临安邸》这个题目。来,我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要想读好这首诗,我们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背景:大约九百多年前,北方的金国日益强大,有一年,他们派兵南下,攻占了北宋的首都——汴州,就是今天的开封,并且俘虏了皇帝父子:宋徽宗和宋钦宗,把他们一辈子囚禁在金国,像对待奴隶一样侮辱他们,直到死去才把他们的棺材还给宋朝。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后人把这一段屈辱的历史称为“靖康之耻”。皇室的其他子孙和大臣们则一路南下逃难,于公元1126年建立了南宋朝廷,他们把南宋的都城临时安置在杭州,并把杭州改名为“临安”,以显示他们不忘国耻,收复中原的决心。然而,南宋朝廷统治者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他们躲在歌舞升平的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诗人林升见此情形,伤心又悲愤,诗人在当时的都城临安的一家旅馆的墙壁上题写了《题临安邸》这首诗。
说到杭州,说到西湖,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宝地。而林升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表面写杭州山水楼台的美丽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实际上通过杭州美景对比当时南宋局势的危机,以讽刺的语言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的愤懑和辛辣的讽刺。
我们在诵读这首诗时要把节奏放慢,读得缓慢些。特别是诗歌中加粗的这几个字,在诵读时试着拖长读。跟随老师/音频,试着读一遍。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为什么这几个字要拖长声音读呢?
第一句说“山外青山楼外楼”,把“山”和“楼”声音拖长,才能感受到那青山连着青山,楼阁挨着楼阁的画面;才能表现出青山连绵起伏,亭台楼阁栉次鳞比之态。来,我们试试看,把这一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杭州城青山叠嶂,楼宇众多的景象。
杭州的山水楼台啊,的的确确是美不胜收。可是西子湖畔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呢?读这一句时 “歌舞”高声重读,“休”字拖腔长读,读出质问和控诉,控诉这王公贵族日日载歌载舞的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什么时候才会想起亡国之痛啊?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现在让我们试着把前两句连起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三句中“暖风”其实是双关语,既指春风,又指南宋朝廷上下的奢靡之风,暗含讽刺。“游人”不仅指游客,更暗指那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风”和“人”要拖长读,表现出这种苟且偷安的奢靡风气之广,诗人面对这无休止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我们在诵读时也要读出这种嘲讽、悲愤的感情。
最后一句,诗人感慨“直把杭州作汴州”。在这句中,两个“州”字都要拖长读,用声音表达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之情。在诗人看来,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痴如醉,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在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说到这里,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我们一起把整首诗连起来诵读一遍,注意加粗的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其实,我们这种诵读方法,也是古人的读诗方法,也叫吟诵。《毛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把声音拖长更有利于我们表达某种意思,某种情感。我们刚才的读法就是这样的。
同学们,诗歌不仅可以诵读,加上旋律,也可以吟唱。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首诗的吟唱,在吟唱声中体会诗人的心声吧。
播放吟唱音频/视频。
杭州的春风,是那么温暖、惬意,令人沉醉不已。可是达官贵人们!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杭州是我们的家园吗?远在中原被金国霸占的汴州才是我们真正的首都啊!诗人所描述的这个场景,是每个拥有家国情怀的人都不会忘却的。通过这首诗,我们是否也想到岳飞当年“金戈铁马”想要直捣黄龙的那种壮志;想到辛弃疾归来南宋后久久不得重用的那种痛苦;想到陆游怀才不遇,力主收复中原的主张得不到最高层认可的那种失落?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跟随音频多加练习,学会这首诗的吟唱,同学们再见!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498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