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实施,我思考
- 课标要求:
2022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七至九年级的“表达与交流”(P16)第六条中明确提出“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 教材要求:
七上第五单元蒲松龄的文言短篇故事《狼》,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九下第六单元《十五从军征》,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 个人解读
在部编教材中,这一头一尾的“改写”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九下《十五从军征》,将叙事诗改写为记叙文,文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七上《狼》改写,将文言文改写为白话文,文体本身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视为扩写,因为有提到“注意充实内容”一句。
但将文言短篇故事《狼》,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是不是就等同于翻译呢?改写的原则是什么呢?有哪些改写策略,可以帮助充实内容呢?题目提示,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我很快产生了一个疑惑:《狼》一文里,只有屠户一人,狼两只,如何增加人物语言描写呢?难不成让屠户对狼说话?或者让他自言自语?总之,我有点困扰。当然,这个困扰是难不住我的,当老师的都擅长根据正确的答案编出正确的理由。我认为,“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从根本上,是增加对屠户的“心理活动描写”。
图片
- 教学设计
如此,基于第四单元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走》的学习,基于“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一知识点的已知认知框架
——借助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通过语言描写,透露人物的心理状态;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妙用标点符号,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
——准确使用关联词、副词,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在学生已有认知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狼》改写一文,巩固训练,强化落实这一知识点,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于是我的作业布置里,要求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增加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景物等,以此来表现屠户的心理活动。
二、学生反馈,我指导
- 学生问题
图片
两个班陆续上交的《狼》改写作文,我逐个进行了浏览。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到老师的作业意图,学生的问题具有一致性。主要问题如下:
(1)将“改写”大体等同了“翻译”,将247字的文言故事,翻译成了500字左右的白话文故事。
(2)“人物心理活动”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实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呈现。学生只能简单地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不能通过动作描写、景物描写、标点符号等来立体全方位地呈现人物的心理世界。知道这一知识点,与真正学会运用这一知识点,还有相当的差距。
(3)学生不知道在恰当的位置充实相应的内容,想象力缺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头脑简单,单线化思维。从本质上看,是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停留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对初一的孩子要求过高。
- 写作指导
基于学生的作文问题,我打算老老实实进行“改写讲评”,重点放在对“心理描写”这一知识点的落实训练上。务必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学设计:
(1)首先澄清错误认知:改写不等于翻译。
(2)明确改写原则:尊重原文,合理想象,适当添补。
(3)重点讨论交流:改写策略。
图片
其中,尊重原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采用了直接讲述的方式,以此深化学生对课文的已有认知。
一是尊重课文的两个核心点:屠户从“惧”到“悟”的心理变化过程;狼的行为变化过程,从“缀行甚远”到“顷刻两毙”。改写必须始终围绕这两个核心点展开。
二是尊重原文的写作重点:“杀狼”。
三是尊重原文的表达方式:前四段记叙,最后一段议论。
四是尊重课文的结构安排: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论狼。
在尊重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如何合理想象,适当添补呢?我就第一段作了示范,引导学生思考添补的内容,具体如下:
图片
有了这样的示范之后,学生自然秒懂如何操作。接下来的工作就应该不费力气了。
果然,我还没有结束本次“改写”指导课时,6班王宥轶就更新了她的改写作业,从改写情况来看,大有好转。尤其是第二段关于屠户的心理活动描写,显然丰富了不少。
可惜,她在钉钉上直接更新了作文,我下载的时候也直接覆盖了她的第一次作文。大家不妨欣赏一下她关于屠户的心理活动描写。她的优点在于直接细腻刻画。
【王宥轶】
屠夫开始害怕了,心里一颤一颤的,如何是好?于是便把担中的骨头投了一根给一头狼吃。那一头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下来,开始吃骨头,而另外一头狼仍然像之前那样跟紧屠夫走。屠夫心想:只要我把骨头们全都投给他们吃,他们吃饱了,应该就不会来追我了吧!屠夫又像刚才那样投了一根骨头给狼吃,后来得到骨头的那头狼停止了,而前面的那头狼又跟紧了屠夫。此时,屠夫担中的骨头已经喂完了,那两头狼一起像一开始那样跟紧屠夫。屠夫一边走一边心里嘀咕:这可咋办呢?这两头狼跟了我这么久了,骨头都喂完了,他们怎么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啊?我得保护一下子自己!
有没有侧面烘托人物心理的景物描写呢?
我在6班田子涵的第二次上传文稿中,同样也看到了他的可喜进步!虽然在语言的表述上不够精准,但进步是显著的!
【田子涵】
第一次:屠户很害怕,不由地加快了步伐,并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再投,后来的狼停了下来而前面的狼又继续跟着。扁担中的骨头已经投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第二次:屠户很害怕,不由地加快了步伐,并把骨头投给狼,心中默念:吃吧,应该不会再追我了吧。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夫见狼还跟着,心中的大石头似乎又提了几分。小路上吹着丝丝凉风,树上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屠户又赶忙拿出骨头再投,结果后来的狼停了下来而前面的狼又继续跟着。扁担中的骨头已经投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三、教学成效,我反思
我想,经过这样老老实实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可以得到提升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应该是牢固的。像这样认真老实地展开教学,对于我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只可惜了岁月,折了我的老腰,不能强有力地支撑起我对教育的追求!本人已不能久坐,闲事就勿扰了,专注练内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