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2022版课程标准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学习需要学生发现和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
1.民间故事表达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复述可以促进记忆和理解,运用合适支架(梳理情节信息+想象创造)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为复述提供积极支撑。
《猎人海力布》是我国蒙古族地区的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热心助人的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了一块可以听得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小白蛇告诉他不能把能听懂动物说话这件事告诉别人,否则自己就会变成一块石头。但是在一次打猎中,从动物对话中得知洪水即将来袭的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说出了实情,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本单元导语页的人文主题旨在告诉我们民间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往往没有具体的创作者,是由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的,因此,民间故事一般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基于现实的想象。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映像,这些故事的内容大都情节夸张,充满幻想,不局限于真实的生活,但与神话故事相比,这种神奇的想象又都留有先民生活的印迹。比如《猎人海力布》中的主人公是一名猎人,是游牧民族中一种较为主流的职业,猎人海力布因为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所以在龙宫得到了一颗能够听得懂鸟兽语言的宝石,这一情节的想象源于先民与大自然抗衡的现实挑战,即他们需要通过观察鸟兽的异常行动来判断自然灾害。
二是口语化的表达。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猎人海力布》也不例外,例如“方便极了”、“住的好好的”、“总得”,这些语言学生一读就懂,基本不存在理解困难,不仅如此,《猎人海力布》的情节发展的时间线也很清晰,即“从前”“有一天”“这样过了几年”,根据时间线索,学生很快能够找到《猎人海力布》包含的两个小故事,即“救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成石头”。无论对讲述者还是对倾听者而言,通俗的表达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民间故事能够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三是共同的价值追求。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出来的民间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民间故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换言之,民间故事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地经历着变化。然而,民间故事中包蕴的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是不变的,在《猎人海力布》中主要体现在海力布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他总是把自己打猎的收获分享给大家;他是一个锄强扶弱的人,他从老鹰的嘴里救下了弱小的小白蛇;他还是一个不贪恋钱财的人,面对老龙王龙宫里的稀世珍宝,他并不感兴趣;他更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当面临保全自己还是拯救大家的两难抉择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海力布身上闪耀着光芒的高贵品质,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追求和向往的民族品质。
《猎人海力布》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肩负着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重任,因此,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应该定位成带领学生领略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此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是两种思维路径截然相反的训练方法,这两种矛盾的训练方法的安排,是因为它们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相契合,民间故事是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艺术,其内容是在口耳相传中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既是听众,也是创作者,因此,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而缩写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运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嘱”等11个生字,理解“叮嘱”“酬谢”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句做批注等方式,领略故事的动人情节;
3.通过变换口吻,大胆想象增加合理情节,变换情节顺序等方法,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深切体会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了解民间故事 梳理主要内容
1.联结经验,激趣导入。
(1)前置“快乐读书吧”,联结学生经验。
导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师生互动)
在你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也许给你讲过这个故事。像这样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你读过哪些民间故事?哪个民间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能用一两句话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师生交流互动)
(2)联系已有认知,认识民间故事。
过渡:学完本单元《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三篇民间故事,联系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民间故事《漏》《枣核》,想一想什么是民间故事?等我们学完这个单元再回来思考这个问题,请你先把这个问题记在单元导语旁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猎人海力布》。(板书课题)
2.阅读故事,整体感知。
(1)听写词组,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组 酬谢 珍宝 叮嘱
第二组 焦急 发誓 后悔
(2)列小标题,梳理故事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很长,我们阅读这样的长文章,很容易读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学过一种了解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还有印象?(列小标题)
请你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要求:引导学生借助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故事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救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作石头”。小标题意思相近即可。
【设计意图:基于本单元大单元主题和目标,教学时需要前置“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引导学生重温听过的民间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自然而然地导入《猎人海力布》一课的学习内容。另外,听写的两组词语是课文的行文线索,学生根据两组词语,运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可以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领略动人情节作了准备。】
板块二 领略动人情节 创造性讲故事
1.聚焦情节,深切体悟。
(1)梳理关系,抓住线索。
借助小标题,我们把这个故事分成了两个小故事,分别是“救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作石头”。这两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前一个故事推动着后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哪个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宝石的使用禁忌)
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宝石的使用禁忌,即课文的第六自然段,通过抓“再三叮嘱”“无论…都”“马上”“永远不能”等关键词,体会违背宝石的使用禁忌的可怕后果。
(2)关注高潮,感受冲突。
可惜的是,海力布并没有听小白蛇的话,让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到底是为什么。(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
要求:男女生轮流充当旁白和海力布的角色,教师充当老人的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面临洪水即将侵袭,海力布和乡亲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3)有理有据,交流感受。
在“救乡亲变作石头”这个小标题下,哪一处情节最打动你?为什么?
要求:通过联系前一个小标题中提到的宝石的禁忌,结合具体情节,谈谈海力布面临的艰难抉择,以及他令人敬佩的选择,从而深切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设计意图:“宝石使用的禁忌”为后面海力布面临两难抉择埋下了伏笔,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线索有助于学生理解海力布面临的艰难抉择和他的伟大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节交流感受,也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海力布的高贵品格,为后面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做了充足准备。】
2.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1)联结“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我们既是听众,也是讲述者,为了让我们的故事听起来更吸引人,我们要学会创造性地讲述故事。请你打开课本第45页,自己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你学到的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用笔画下来,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学到了哪几招。
要求:通过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通过圈画关键词语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三种方法:一是改变人物口吻;二是大胆想象增加合理情节;三是变换情节的顺序设置悬念。
(2)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接下来我们初试身手,用上这几招再来讲讲海力布的故事。故事比较长,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片段来讲,如“救小白蛇”“得到宝石”“得知洪水来袭”“变成石头”等。
(3)组内交流,汇报展示。
要求:学生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片段,用刚才总结的其中一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本单元一个重要的训练目标是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基于此目标,调整教材内容,联结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总结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的三种方法。变换口吻即从乡亲们、小白蛇、老鹰等不同的视角讲故事;大胆想象增加合理情节可以联系课后第二题讲一讲“劝搬家”部分的内容;变换情节顺序设置悬念可以联系课后小练笔,从石头的来历说起。】
板块三 迁移学习策略 促进持久理解
1.从《中国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故事,运用方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吸引人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1)自主选择,独立联系。
(2)小组分享,推荐展示。
(3)班级展示,评价激励。
2.回顾梳理,说说自己是怎样创造性复述的,小结学习体验,初步梳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