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享学习之乐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比尾巴》一课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四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本课教学,我制订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竖提”1个笔画和“长、比”等4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为了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足文章: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对孩子们来说,小动物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在引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比赛吗?(比尾巴比赛)狮子大王想让你们去帮忙组织比赛,你们愿意吗?(愿意)此时,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以布置会场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学生宣传大赛举办的消息,读准“尾巴”的“巴”的轻音。接下来,让学生邀请“运动员”上场,在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当中,有本课的二类字, 也有以前学习的二类字,通过认读,不仅认识了“兔”字,也复习了之前“鸭”字。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对其它见面字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时候,我继续引导:小动物们的尾巴各具特色,它们不知道要怎么比,所以狮子国王决定请你们来当裁判,你们能担此重任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学习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二、体验成功,由趣入乐
在学习的过程中,形式上的趣味性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能停留在表层,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则能从深层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朗读课文时,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先读带问题的部分,我这样激励学生:比赛之前,请小裁判们为“动物选手们”宣读一下比赛规则。呀,里面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这该怎么办呢?孩子们马上找到了办法:“上面有拼音呢!”孩子们借助拼音,很快读熟了这一部
分课文。
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我利用课件出示“谁的尾巴长?”把“谁”和“长”的字体放大,我让学生试着把“谁”和“长”读得重一些,练读了几遍之后,再让学生试着把“长”往上扬,“尾巴”一词读得轻快一点。孩子们在不断的练习中已经读好了问句,但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这时我再让他们观察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对其进行鼓励:“你们自己学会了读好问句,真是太了不起了!”此时此刻,孩子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大多采用范读的形式,这一次,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掌握了读好问句的方法,从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三、课外探索,享受快乐
语文学习的天地广阔无垠,在我们学校不远处,就有一座动物园,这样的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学习了课文之后,我建议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进动物园,观察动物的尾巴,了解它们的作用。
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一直在犹豫:只是观察动物的尾巴吗?经过思考之后,我肯定了这个想法。一年级的孩子毕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如果布置的任务过多,反而会影响效果。
明确了目标,孩子们做好了准备,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探索。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虽然会写的字不多,但是他们用拼音、用图画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孩子们看到了孔雀的尾巴颜色五彩缤纷,上面还有像眼睛一样的图案,明白了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有的孩子看到鳄鱼的尾巴上面有一个个突起,联想到了猪八戒手中的钉耙;有的孩子看到长颈鹿的尾巴下面有一撮毛,就推测它可以用尾巴来赶走苍蝇和蚊子……
这节课,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观察体验紧密相连,不但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而且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希望我可以引领孩子们快乐地努力,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