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高分范文

九下第三单元作文指导+高分范文
布 局 谋 篇
【写作指导】
所谓“布局谋篇”是指在命题作文写作过程中,经历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进行组织,对文章结构等进行规划。这也是写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何进行布局谋篇,课本中讲了很多方法,概括起来如下:
一、围绕中心,梳理材料;二、拟出框架,写出提纲。
仅仅掌握课本中讲的这些还不够,我们在学习布局谋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养成良好习惯。所谓良好习惯就是一定要有布局谋篇的意识,下笔写之前,一定要在头脑中进行“布局谋篇”——也就是打腹稿了。很多同学没有这样的好习惯,拿到题目,扫一眼,就下笔写。不是写着写着写不下去,就是写好了发现很不理想。
所以,一定要养成布局谋篇的习惯,这个跟审题立意一样,都可以“打腹稿”,不必一定要写出来,但就是不能省略这一步,直接就写作文。
(2)区别不同文体。同样是布局谋篇,不同文体要求不同。议论文、说明文之类,体式比较固定,供我们腾挪的空间有限,布局谋篇时只要按照常见文章一般体式走就不会出问题了。比如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固定的模式,必须遵守。再比如说明文,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正确说明方法,文章结构通常就是:总→分→总,或者并列式等少量几种。
记叙文就不同了。可供我们选择腾挪空间太多太大。因此,平时要加强记叙文布局谋篇的训练,掌握必要的技巧,培养起自己布局谋篇的能力。
【借鉴课文】
本号一再强调抓住课本。七到九年级,我们学过的文章很多,梳理一下那些经典记叙文,这些文章布局谋篇都是典范,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借鉴学习。
比如《驿路梨花》,处处设置悬念,层层推进,一气呵成,紧紧抓住读者。
再比如《藤野先生》,文章按照时空转换顺序,巧妙衔接过渡,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布局谋篇处理得非常好。还有《阿长与山海经》,采用先抑后扬手法,先写阿长的令人讨厌。等我们看了后文,才会发现那些令人讨厌的方面正是阿长善良可爱的一面。此种布局谋篇真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
再比如课文《邓稼先》,采用小标题,每个标题自成一段,围绕一个中心,不用考虑各大段落之间过渡衔接问题。
还有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开篇从一般人熟悉的身边自然现象说起,说清楚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进行物候观测的方法意义等等。接下去解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由主到次娓娓道来。全文逻辑条理清晰,符合认知规律,读后一目了然。 
……

不管怎么说,课本中课文都是经典作品,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认真学好,好好揣摩,向课文学习布局谋篇,对提高我们的布局谋篇能力一定大大有益。

【写作实践】
(一)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高分范文

【题目分析】
本题审题没有任何难度,按照题目提示“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找到素材也非常容易。因此,写作本题应该把重点放在巧妙“布局谋篇”上。需要注意的是,家乡的“名片”可以是“一张”,也可以是“多张”。明白这一点才能更容易选材,更容易在布局谋篇上出彩,把文章写得更漂亮。

上文“借鉴课文”中我们提到的几篇文章可以参考借鉴,当然不限于这几篇文章,课本中其他文章都可以借鉴。如果自己能够推陈出新独树一帜,进行巧妙的布局谋篇则更好。

【高分范文】
 【一】 家乡的名片 
   夕阳西下,天空蒙上了一层薄纱,正值元宵,乡里十分热闹。每家每户挂起电子烟花,拿出蜡烛、花灯,放在一个“板凳”上,好像在等待什么……
“当——当——”锣的声音从街道上传来,它已经响了三回了,我匆匆的吃完碗里的汤圆,拉着妈妈,跑向那个熟悉的会堂,一路上 看见许多人家陆陆续续的背着那“板凳”走向各村的会堂,轻车熟路的走到前巷的大会堂,推开那扇年代久远的木门,一个威严的龙头摆在正中央,全身通红,眼睛圆似珠,张着大口,口内含有一珠,因为是母龙,所以胡须并没有很多,上边插着几面旗子,映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成语。我和母亲朝它拜了几拜,拜罢,跑向一边拿起那印着“吕”字的旗灯,那时龙头已经被抬起,抬向那已连了三百多节“板凳”的街口。对,这就是我们的习俗:迎龙灯。

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的龙灯并非那种欢快的舞狮舞龙,而是由一户一户人家的“板凳”接起来的龙,叫做板凳龙,是我们这边的特色。此板凳非彼板凳,这是一块板前边加一个固定的木棒,后边挖一个洞,上边加上两盏花灯而制成的龙身。光是一节不算好看,当三百多节乃至一千多节连在一起时,犹如黑暗中的一条巨龙,照亮了整个村子。。群龙可不能无首尾,在乡人的巧手下,仅用竹子、纸和颜料,一个威严霸气的龙头和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尾就成型了。可如今,我们村里已经没有会这种手艺的人,那纸糊的灯也便成为了回忆。

走到一个又一个村子,碰到一条又一条龙灯。偶然两灯相遇,兴起,便与对手比一比高。龙头很重,举起来很吃力,但人们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

背着全木制的旗灯,从自己的村走到隔壁、亦或是更远的村子里,双腿早已酸痛难耐,可依旧热情不减。走过无人之处,一片漆黑,十分寂静,地上时不时出现一块石头也不曾察觉。忽的,跃升戛然而止,人们放下手中的东西,涌向灯头。一拨人扶起因环境太暗而不小心被石头绊倒的人,一拨人托起灯头。没多久,事情就解决了,可队伍的方向依旧没变,继续向着更远、更黑的地方走去。

“为什么他们要托住灯头不让它掉到地上?”耳边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因为灯头落地意味着不吉祥。”“那为什么要走到这些没有人的地方?”“因为龙的福泽要落到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这或是迷信,又或是一种信仰。就如“年年有余”,如那龙头上挂着的旗,它是一种愿望,但不是一种空想。龙头摇摇晃晃地被人们抬起,意味着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蒸蒸日上,努力让自己变好,齐心协力让这个村子变得更好;当生活不顺时,想想那院校的龙灯,“今年迎龙灯都那么顺利,我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顺利。”登时,心就亮堂了起来。

走回自家村子的操场,三百多节长的龙灯已盘旋在一起。跑上楼,拍下这壮观的一幕。“今年龙灯可真长啊,以前都不到百节的。”“那为什么现在这么长了?”“因为团结。”……

板凳龙不仅是我乡的名片,它更是一种信仰与传承,一种团结的体现。

【二】 家乡的名片

许心如

燕子来,梨花落,清明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清晨,家乡的市场已人声鼎沸,声声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早餐摊位上,摆满各种各样馅料的艾粄、艾角,街上的人们分外热闹。我们家中,也不例外。

早在一天前,外婆已准备好材料,材料不是斥巨资买的药材,更不是下血本买的山珍海味,只不过随手从菜园摘下的艾草、芭蕉叶罢了,纯天然的食材,很是朴素。大片大片的芭蕉叶晾在竹竿上,成捆成捆的艾草摊放在盆中,芭蕉、艾草是一种自然的朴素。随后,经高温蒸后的艾草成了深绿色,外婆伴着热气把艾草倒入面粉中,冒着缕缕热气。

经过外婆的一翻碾压,前不久还白森森的面粉团子,转眼间已成养眼的绿团子,和在柜子的精致千层蛋糕相比,少了点富气,多了点朴素。

随后,外婆用新鲜采摘的芭蕉叶,剪成许多份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状,有条有序地罗列在大盘子中。包法简单易懂,没有像大菜那样做工繁琐。外婆从冷却后的面团子中,用手拿个小团子,双手挤压成扁扁的粄子,轻轻放在芭蕉叶上。或许在绿团子中放入芝麻馅、花生馅、红豆馅……品种多样,老少皆爱,风味具有。

历经数小时的大火烘培,艾粄大功告成。艾粄的清香与芭蕉叶的淳朴融为一体,一直暖入身体,真不愧于人间极品,软糯适中,微微甜意,艾草化为淡淡草香,微微苦涩。来自大自然的食材,即使看上去貌不惊人,做起来简单易懂,但也有令人赞不绝口的一面。

做艾粄是家乡过清明的习俗。艾粄不如高汤那样回味无穷,也不如海鲜那样鲜嫩多汁,但我仍钟情于它,只因那份简简单单的朴实、纯真。

【写作实践】
(二)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高分范文

【审题指导】

题目要求“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很多同学一看就知道,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按照“提示”的1/2两条,稍加用心,就能写成一篇文章了。这样看来,审题没有任何障碍。

如果大家都这样写,难免就千篇一律了。所以,要尽可能写成记叙文才更容易出彩出新。如果一定要写议论文,就要想办法在“立意”上胜人一筹,否则难免平庸,更难避免千篇一律。

【高分范文】

好母亲成就好儿女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读了这段材料,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耳边回响一句话:好母亲成就好儿女。
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往往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因为孩子从小更多的时间跟着母亲,这决定了母亲的角色往往更加重要,母亲的言行举止无疑都会对身边的孩子造成很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都是很经典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其他的不及孟母、岳母有名的教子成功案例就更多了。
所以说,好母亲成就好儿女,这话一点不假。
看看这段材料中的母亲,她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要与人分享,要懂得珍惜享用品尝生活的甘甜……完全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见缝插针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犹如春雨润物轻柔无声,带来的长期影响却是无可估量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母亲不当的教育,导致孩子最后荒废的很多。
比如我们身边有很多母亲,自己从来不读书看报,浑浑噩噩,毫无追求,整体沉迷于麻将中,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出人头地,替自己争脸面。而且,往往有过多的不切实际幻想,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惨痛的教训真是太多太多了。

可见,好母亲成就好儿女,这是毫无疑问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据说,在日本,政府特别注重对女童的教育,这做法真是值得世界各国政府好好学习借鉴

【写作实践】
(三)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高分范文

【审题指导】

本题没有审题障碍,题目中已经给我指明了方向。“在路上”三个字可以从“路”着手,有“生活路”、“学习路”、“交友路”、“追求路”……从路上我们的感受体验着手,则有“坚实的脚步”、“丰富的体验”、“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按照以上两个方面指引的诸多点立意选材角度,任意选择一个点都可以写出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点,然后进行适当的布局谋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更漂亮。

【高分范文】

【一】在路上

柯淇珊

 

走在路上,枯黄的叶从枝头上飘落下来,缓缓落到校道两旁,正如,三年前初见模样。

初一。

踏进校园,落叶缀满宽敞的校道,似铺上了一层地毯,欢迎着彼时懵懂的我们。我提着行囊,迈进教学楼,正式踏上了三年的初中生涯。

来到陌生的班级,见到许许多多陌生的面孔,心里的不适应让我始终不敢迈出结交朋友的第一步。可小草不会拒绝阳光的光辉。一天一天,也渐渐熟识起来。

窗外的鸣蝉肆意唱着,闹着。楼下那棵小树仍旧剩几片叶子。当夕阳漫不经心地走过长街,阳光轻轻照进窗来,伴着朗朗书声,时光不经意间过去。

从当初那个懵懂的小女孩,踏上这条路,已经过了两年有余。旅途中,遇过美景,比如夕阳,比如星辰;也面临选择,当然少不了阻碍,比如风雨,比如荆棘。

那阵欢声笑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头望,那群熟悉的面孔正打闹着,嬉戏着,只是比起初见时褪去了青涩。

小树的枝丫爬上窗来,慵懒地挂在窗边,似是也想来听听今天的趣事。鸟儿自在地哼着歌谣,稍稍驱散了近日以来的疲惫。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香味。

突然瞥见那四角的黑板,那时,又是谁同我一起擦过黑板,一起在讲台上做过题目。我这么想着,缓缓趴在桌上,想忙里偷闲。同桌轻轻推了推我,我转头,落日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微风吹起她的头发。我只笑了笑。趴在桌上看面前叠的高高的书本,身后的箱子装满了书,却似乎,装的是这三年的一点一滴。

中考倒计时仅剩那一百五十多天,在这条路上,或者很多汗水和泪水,但始终走着。孜孜不倦的我们在朗朗书声中度过了秋霜冬雪。

我漫步在校道上,未来会怎样,我不敢断言。至少现在,我还有方向,仍旧带着梦想,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地走着,走着……

【二】在路上

李栩君

一直在寻找这么一条路,它能给予我正确的方向。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一直都未曾离开过这条路。

一路走来,路过太多风景,错过了许多记忆。偶尔感觉前方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周身似被黑暗笼罩着,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黑暗中摸索着。

钟表滴滴答答地响着,日子一天天被翻过,倒计时数字越来越小……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被认真复印,时光在悄悄地流逝。眨眼间,回眸间,挥手间,初中三年也快要过去。

还记得刚踏进这个校门的我,对学校里的一切都不熟悉,刚开始还觉得学校跟个迷宫似的,找不着方向。我深深地知道,在我踏进这个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已经踏上了自己要寻找的路。

一个学期就在我慢慢适应,慢慢熟悉中过去。假期回来后,学习生活仍在继续,我仍在自己要寻找的路上。每天上学路过许多学校,常常会想象,如果我在自己追求的路上越走越远,是不是以后就会在这些我所向往的学校里继续我的求学之路?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张我在我向往的学校里的生活蓝图。每天早上都提早到教室早读,每天中午都和好伙伴一起去吃食堂里的美味佳肴,每天傍晚都去操场打一会球、跑一会儿步,每天都会过得异常的充实。

直到后来成绩的不稳定。时好时坏的成绩令我脑海中的蓝图一点一点消失,使我脑海中的蓝图渐渐变得模糊。一次成绩的极速下降,令我那颗充满信心的心变得忐忑起来,也因此动摇了心中的那条道路。我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我的能力开始不行了?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找过爸爸聊聊我的问题。爸爸给我详细地分析过我的问题,也给了我信心。

初一时地理生物成绩不太好的我,经过八年级的努力学习,最终在会考中拿到了双A,我又找回了方向。当九年级来临前,我也改掉了一些恶习。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成绩也有所提升了。在黑暗中,我看到了前方的一丝光亮,我伸出了手,想要抓住它。就在我快要抓住它时,它又变得微弱起来。我害怕了,害怕被黑暗吞噬掉。但我不能只一味的害怕,我要努力去冲破黑暗,战胜它。我期待着黎明的到来!我也相信,黎明终归到来!

蓦然回首,我一直在路上。在路上偶尔会遇到绊脚石,但我们要把路上的绊脚石变成我们的垫脚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满分作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写作指导+高分作文】

2022-4-8 20:55:52

满分作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2022-4-8 2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