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学习活动设计

文/唐春红
本课作为寓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统编教材选入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篇幅短小,以陈述性语句交代了宋人守株待兔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朴实易懂,语言精练而耐人寻味,事件虽小但蕴含深刻道理,给人以警醒。由该篇改编的现代白话文故事,很多学生都听过读过。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完整有条理地讲故事、说出其中的道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自觉把故事和生活中的人和事相联系,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设计首先聚焦语言本体学习,迁移三上文言文《司马光》学习经验,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精妙与韵味。学习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生活实际领悟寓意,获取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信心。接着整合课后阅读链接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进行群文阅读,链接阅读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寓言》一书,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通过单篇-群文-整本书三位一体的阅读带动学生进行寓言系列阅读。
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好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读出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顺文意、读懂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故事寓意,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3.迁移运用寓言学习方法进行单元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文本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两大任务分别为文言文积累和梳理、寓言思辨阅读与表达两大任务群。
任务一:文言文积累和梳理
板块一、正确朗读,感受韵味
    《守株待兔》全文共38字,“因释其耒而守之”“而身为宋国笑”两句较长,其余均为四字、五字短句。中段学生学习文言文朗读可以前置目标,以终为始,明确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读顺文意,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1.检查预学,读准字音。
(1)学生预学完成借助拼音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过程中检查正音学习任务。
(2)教师提醒朗读时需注意读准“宋、耕、耒、释、冀”的字音,重点讲解“为”的读音,在“身为宋国笑”一句中表示“被”的意思,字音读wéi,同时借助现代汉语中相似的例子“不为所动、为人耻笑”, 加深学生“为”表示“被”的印象,明白“为”字表被动时应读作wéi。
2.学习方法,读对停顿。 
文言文的停顿朗读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单句入手,初步学习文言文停顿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特点,基本为短句。教师再点拨句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哪里有什么”,另一种是“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鼓励学生根据句式断短句: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3)教师范读或引读,学生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4)重点突破长句子的朗读:因释其耒而守株、而身为宋国笑
①鼓励学生尝试断句,再提示结合注释,明确“因”是“于是”的意思。
②重点讲解文言文句首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学生正确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随之通过相同释义断句加深印象:“因/造玉清宫”。
③“而身为宋国笑”结合注释和关联词后应有停顿,断句“而/身为/宋国笑”。
(5)总结文言文标注停顿的基本方法:结合注释,在标注中朗读,在朗读中校正,在校正中完善。
3.适当拖音,读出韵味
文言文相对现代文而言,更加注重韵律,有一种和谐的音律之美。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还不够,还需要通过适当拖音来突出文言文的韵味。“人”“中”“兔”“颈”“耒”等字可以适当拖音,而“触株”“而死”“守株”“宋国笑”则需要读得简短。学生读出韵味,离不开教师的范读或引读。
 
板块二、学习文言,体会特点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需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知识,为将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1.掌握常见字义
(1)辩一辩、演一演,并思考:兔子是怎么死的?(兔子忽然从树丛里窜出来,撞到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的)兔子撞上树桩的速度怎么样?(速度很快,脖子都折断了)
①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由兔死的结果可推测兔子撞上树桩的速度之快,“走”不可能是“行走”的意思,应该是“奔跑”。
②知识关联学习: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成语“走马观花”“奔走相告”中的“走”都是 “奔跑”的意思。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意思
①结合注释和语境理解“因”在文中应为 “于是”的意思,并加以记忆。
②“释”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放下”,借助成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巩固识记。
③ “冀”是“希望”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希冀”“冀望”也都是“希望”。
(3)利用工具书义项理解其他重要字词的意思
传达学习工具理念,推荐学生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习时时时翻阅。
①“其”在文言文中的义项有若干个,结合上下文能知道文中表示指代,“他的”。
②教师提供“折”的义项,学生讨论哪个适合文中的解释。(折断)
③教师提供“守”的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字典中的哪个意思最符合“守株”这个词。(守着树桩)
2.积累简单句式
(1)说说“宋人有耕者”的意思: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教师提取“哪里有一位什么样的人”句式
(2)拓展:有打鱼的人就是“宋人有渔者”,有跳舞的人就是“宋人有舞者”,有年纪大的人就是“宋人有长者”。
 
板块三、借助工具,读懂故事
文言文学习离不开注释,将注释与插图有机结合,通过填补插图理解文意,既巩固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又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观察插图,理解字义
(1)学生找出插图四种元素:农夫、耒、树桩、土地
(2)利用插画,直观理解“株”是树桩,图中倒在地上的农具就是“耒”,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古代用来翻土耕田的农具。
(3)教师出示“耒”的字源,明确“耒”是古代一种松土的工具,现在已经演化成汉字的一个部首。进行偏旁识字,“耒”字旁的字与耕作或古代的用具有关。本课学习“耕”字就是“耒”字旁。
2.补白插图,深入故事
(1)说说农夫是怎么守株的?
(2)观察图中农夫动作、神态,农夫是怎么想的,并说说:农夫将耒放置一旁,坐在长着稀疏杂草的土地上,守在树桩子旁边,双眼直直盯着树桩,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态,等待着再有兔子撞到树桩上,可以再美美地饱餐一顿。
(3)思考插图缺少什么元素,为什么这么画呢?
点拨:呼应课题《守株待兔》,揭示结果“兔不可复得”。
3.入情入境,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故事的重要方式,在讲《守株待兔》故事时,将在新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相链接。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讲故事
①根据关键词讲故事:触株折颈、弃耒守株、笑
师生共同梳理原文,提取关键词,根据关键词讲故事
②借助插图讲故事:借助课文插图、补充插图讲故事
(2)演故事
①独白式演故事:学生化身农夫,角色自居讲故事;学生化身农夫邻居,以旁观者的角度讲故事;学生化身折颈死兔子的同伴,以受害群体的角度讲故事。
②对话式演故事:学生扮演农夫、邻居(或其他角色),共同演绎故事。
    
板块四、有效指导,课堂书写
1.出示:释和耕,观察写字要点
(1)偏旁的“捺”变成了点
(2)左窄右宽
(3)笔画穿插避让
    2.课堂练习写字,展示点评
 
任务二、寓言思辨阅读与表达
板块一、联结生活,理解寓意
理解课文的寓意是寓言学习的难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能完整、有条理地说出其中的道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不善于把故事和生活中的人和事相联系。在寓意的理解上以“身为宋国笑”中的“笑”为切入点进行层层分析。
1.农夫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他有什么特点?
2.第一天,农夫在守株待兔,他美美地想着……一个月过去了,他还在傻傻地等着、想着……看着宋人坚定地守着树桩,你想对农夫说什么?
(1)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穿越回当时,与农夫对话,劝说农夫。
3.思考:人们为什么要笑这位农夫?(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把偶然现象当成必然事情;不知变通,不会灵活处理问题)
(1)分解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兔为什么不可复得?农夫错在哪儿?我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不能心存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脚踏实地,勤劳耕耘。
4.单元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守株待兔”为镜照一照自己或生活中的人和事,畅所欲言自己想到的(不刻苦学习就想取得好成绩的人、不肯辛苦劳动就想一夜暴富的人、白日做梦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人。)
5.寓言学习小结:读故事、品故事、明道理、想生活
 
板块二、链接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链接”《南辕北辙》由《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同名故事改写而成,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学生易于阅读和理解。阅读链接的学习旨在迁移学法,巩固学习文言文和寓言故事,拓展阅读。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整合阅读素材,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为本单元更高阶的根据身边的具体现象创作寓言故事打下基础。
1.文白对照,体会不同
教师提供《南辕北辙》文言文原文,学生通过文白对照的方式,对比表达的字数、篇幅,直接感受文言文和白话文表达的不同,如:“吾马良” (我的马跑得快)、“吾御者善” (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吾用多”(我带的盘缠多),再次品析文言文精炼的表达特点。
2.迁移运用,感悟寓意
(1)迁移之前对“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的讨论与思考,说一说“坐车人错在哪里”,并联系生活说说感想。
(2)补充历史知识,明白寓言的劝诫作用。
①韩非发现君王依旧用先王国策治理当世民众,其他国家都在变革,韩国却没什么变化,国力越来越弱。因此韩非写了《韩非子·五蠹》用来规劝韩王,不因循守旧,要积极图变革新,要以“农战”为立国之本,重视农耕和战争。
②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日渐衰落,可是国王魏惠王仍想出兵攻打赵国。季梁本来已奉命出使邻国,但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返回魏国,赶来求见魏王,用《南辕北辙》来劝阻魏王攻打赵国。
③总结:古人善于利用寓言故事劝诫。
3.参考范例,改写故事
(1)对照《南辕北辙》改写的范例,讨论交流如何改写《守株待兔》
(2)改写 《守株待兔》的故事。
 
板块三、群文阅读,日积月累
本课展示了两种文本材料,一种是寓言原文,一种是由文言文改写的现代白话文版本,以《守株待兔》为引子进行中国古代寓言学习,学生习得“读故事、品故事、明道理、想生活”的方法。随后整合多种文本资源,从课文、阅读链接、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从学一篇到实践一类,最后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的《中国古代寓言》一书。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九个寓言中,《刻舟求剑》《井底之蛙》学生已学习过,课上进行与“愚人”形象有关的《邯郸学步》《掩耳盗铃》《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群文阅读指导,其他的课下自主学习。
1.方法学习,梳理故事
(1)回顾已学,梳理故事
从旧知引入新知,复习巩固刚学过寓言学习方法“读故事、品故事、明道理、想生活”,在阅读人物寓言时,通过分析人物及故事品寓意,归纳两则寓言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的共同点:傻人傻事。
寓言
事件 结果 寓意
《守株待兔》 农夫 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等待着再有兔子撞到树桩上。 没有捡到兔子,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南辕北辙》 坐车人 想去南边的楚国,车子向北走。 距离楚国越来越远,到不了楚国。 比喻行动和目标完全相反。
(2)小组合作,梳理故事
①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阅读同一寓言故事。
②学生运用分析人物及故事结局的方法,阅读教师提供四则寓言的现代白话文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学习单。
寓言
事件 结果 寓意
《邯郸学步》 燕国人 去邯郸学习走路 不会走路了,爬着回去。 比喻效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本领。
《掩耳盗铃》 偷铃铛的人 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被人捉住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 楚国商人 同时卖矛和盾,夸耀自己的盾坚硬、矛锐利 被人嘲笑 比喻言行不一,互相抵触。
《画蛇添足》 楚国人 比赛画蛇,画得快的赢取一壶酒 给蛇添画了脚,得到的酒被夺走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把事情弄坏。
③小组汇报梳理的寓言故事信息,教师及时点拨点评,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2.横纵比较,发现特点
(1)比较四则寓言,说发现
①傻人傻事
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出了可笑之处
③运用夸张的写法,幽默风趣
(2)找出第二单元的其他寓言,说发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滥竽充数》《刻舟求剑》《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①都是中国古代寓言
②以人物寓言为主
③用成语作为题目,看到题目能想起故事内容
3.学生课下查找阅读《滥竽充数》《杞人忧天》《杯弓蛇影》三个故事。
4.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寓言类成语。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22-3-3 20:14:23

教学设计

五下《景阳冈》学习活动设计

2022-3-6 9: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