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1.背诵月亮诗歌,导入课题
(1)以月思乡,古诗背诵。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导入课题: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3)简介作者,出示季羡林资料。
2.初读课文,感知经历
(1)检查字词预习。重点指导多音字“燕”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3)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3.细读课文,感悟内心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即使身在他乡,他也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2)对比手法,凸显感情。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
(3)仿照原文,写一个对比句。
(4)季羡林先生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
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4.回顾课题,拓展诗文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2)延伸拓展,请学生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进行积累背诵。
《梅花魂》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预习。重点指导“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等词。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外祖父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外祖父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外祖父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品析课文,体会感情。
(1)读诗落泪。默读课文,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2)珍爱梅花。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预设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预设二“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赠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4)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