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守芬
学习目标定位:
1. 知道什么是梗概,能够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2. 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单等工具,模仿借鉴《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梗概,让自己的习作表达清晰、语言简洁。
3.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互相分享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反馈,把自己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名著导入,交流学习体会
1.本单元所学习的名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为什么?
2.在你的阅读史中,你最喜欢哪本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
三、出示梗概,明确什么是梗概。
1.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常用于电影、电视剧和小说故事的简单介绍等。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这里主要指写一本书的梗概。
2. 通过阅读梗概发现特点。
梗概要包含作品的主要情节,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等关键内容;写作顺序跟作品基本一致;要保留恰当的次要内容,保持情节间的连贯等。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书,是为了激发学生表达与写作的欲望,这是打开学生习作之门的前提。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激发兴趣,更能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出示梗概,帮助学生明确梗概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学生才能更准确地知道怎么写梗概。】
板块二: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一、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填写学习单。
《 》这部作品主要写了 (主人公) (起因),他/她(怎样做) (结局)。刻画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
以人物为中心,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二、回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复习用小标题串联内容的方法。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就是按照以上线索展开叙述。
【设计意图:回顾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可以为练写梗概奠定基础。复习课文《鲁滨逊漂流记》中运用小标题梳理文章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把握整本书的内容。】
板块三: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一、根据目录,圈出主干。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二、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根据汤姆的五次历险经历,可以将这本书的35个章节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章节
主要内容
第1——8章
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人物关系及人物基本特点。
第9——12章
墓地历险
第13——22章
荒岛历险
第23——24章
审理凶杀案
第25——30章
鬼屋历险
第31——32章
山洞历险
第33——35章
得到宝藏
【设计意图:如果说“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那么“筛选概括,合并成段”就是写梗概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保留“主干”,去除“枝叶”,可以参考目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然后将同样内容的合并在一起,将之可视化,有利于学生写作时把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内容放在一起。】
板块四: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一、借助整合到一起的段落,试着说一下书籍的梗概。
二、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言清楚连贯。
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片段,寻找过渡语。
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严重受损,同伴们在乘小艇逃生时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
从这些语段中可以发现“有一天”“很多年过去了”等表示时间的词汇,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以时间顺序串联的梗概。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关联词,或者加入上下文情节的语句,通过这些方法实现语段的自然过渡。
三、例文引路,共学梗概范文。
出示范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主要描述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的冒险故事。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汤姆与好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罗宾逊医生和恶棍印江•乔埃以及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在混乱的厮打中,乔埃把雇用他们去盗尸的罗宾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过了一段时间,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凶杀案,法官即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这让汤姆十分的愧疚和不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勇敢地站出来指出印江•乔埃就是杀人凶手,但狡猾的乔埃却从法庭上逃走了。
不久之后,汤姆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奇到山上野餐时,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汤姆他们在洞中再一次看见了杀人犯印江•乔埃。经过一番周折,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脱险。
汤姆把杀人犯印江•乔埃藏在洞中的消息告诉了贝奇的爸爸萨契尔法官。谁知萨契尔法官之前把山洞的入口封住了,躲在洞里的乔埃活活饿死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后来,汤姆和好友哈克再次回到山洞,找到了凶手埋藏的那笔宝藏。
通过范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写梗概的注意事项,比如要扣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故事的核心环节,对原著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合并,叙述时要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四、参照提示,起草梗概
1. 提示一:把描述性语言改成叙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朴实的“是什么”,描述性语言是生动的“怎么样”,因此把描述性语言改成叙述性语言,可以参照公式:保留“是什么”,去掉“怎么样”。
2. 提示二:学习让作品保持连贯的几种方式
(1)按照时间连接,也就是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写,如《鲁滨逊漂流记》
(2)按照空间连接,这样的作品是按照空间变化来写的,如《西游记》
(3)按照环境连接,故事情节的变化跟环境息息相关,如《骑鹅旅行记》。
写梗概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选择,有条理地组织文章。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梗概中如何做到既连贯,又能保持内容的完整,也就是注意前后内容之间彼此相互勾连是一大难点。为此,借助例文引路,搭建提示支架,让学生从故事中寻找内容之间的连接点,习得过渡连接的方法,举一反三,从而实现自然过渡。】
板块五:评价修改,总结提升
一、参照评价标准,互相评价习作。
二、总结提升,发表文章
修改好之后,带着写好的梗概参加学校的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活动。
【设计意图:习作评改应是贯穿习作全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这里设计的评价标准与写梗概的方法一一对应,从对作品内容的把握、重点的提取筛选组合,还有语言表达是否连贯通顺,有没有达到字数要求等角度进行评价。除了评改,写完之后的发表也很重要,与创设任务情境相结合,发表是习作交际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