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书写“戎、尝、诸、竞、唯”五个生字。

2. 能正确朗读课文,配图再读课文,会用歌诀乐读法诵读课文,节奏分明。背诵课文。

3. 学会找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生动。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冷静推理、不随大流的特点。用古人的话评价——见微知著,和而不流。

【教学重难点】

1. 找句中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2. 有滋有味读背课文,会讲故事。

【教学过程】

壹 看图谈话 引出课题

1.  看图引入,学“戎”字。

(1)看图谈话,联系旧知,引入人物。

出示司马光与王戎的图片, 正音“戎”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识“戎”字:猜猜这是什么字?(“戎”)你是怎么猜的?

右上半包围的是“戈”——出示图片。“戎”分成两部分:戈下的代表盾。“戎”指兵器或战争。积累两个词:戎马一生 、投笔从戎。

(3)齐读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贰  多种形式 趣诵古文

1.自由朗读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赶紧读读课文。

(1)开火车读。

“多子折枝”中“折”的读音和意思?(多子折枝,树上果实累累,太重了,把树枝压弯了。看书上李树的一角插图。再看看古汉语词典上“折”的意思:引申弯曲。

“诸”是翘舌音,你读准了吗?“诸”是什么意思?“诸小儿”呢?

(2)齐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 配图诵读课文:你们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奖励——出示漫画图。

(1)学生配图,说明理由。

(2)看图读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叁  梳理故事情节 感受人物形象

1.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2.照样子填空,梳理故事情节。

王戎为什么不摘道旁的李子呢?我们把这个故事梳理一下。出示ppt:  语作本第四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读懂题目。

请生读题目前半部分要求——你看懂了什么?(故事的结果有了,要我们填写故事的起因、经过。课文一共四句,从每句话中提取最主要的内容,找句中的关键词。)

你想到了什么填写的方法?(读一句,想想意思,找一个词,写下来。)

(2)完成语作,照样子填空。

老师巡视,有目的放贴板,让学生写好后贴在黑板上。

3. 反馈、完善情节图,读懂小古文。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预设:与诸小儿游

齐读,请生说意思。讲解 “尝”的古今异义。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这句话有三个信息: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读读课题,你觉得留什么,为什么?

这句话中也有古今异义的字“走”。解释“竞走”。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预设:此必苦李

齐读读第三句,说意思。理解“之”的意思。

(3) 取之,信然。

你读懂了吗?“取之”的“之”指什么?一字多义是古文特点之一。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4. 看情节图,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

请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内容修改作业、补写完整,然后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完整。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 齐课读文,体会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我们读到了一个七岁就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分析推断、不随大流的王戎。(出示PPT)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结合他人评价,体会人物形象:古人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怎样的评价的,想知道吗?(出示PPT)

汉 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我们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夸夸王戎的言行:戎“见微知著”也。戎乃见微知著者也。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中庸 问强》子曰:“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肯定七岁王戎难能可贵的言行:戎“和而不流”也。

(3)总结人物形象,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肆 趣味诵读 读出节奏

1.看书法作品《王戎不取道旁李》,读出节奏。

这样的长长的称“条幅”。(出示竖写作品)还有横着的,称“横幅”。(出示横写的作品)正确朗读,读出节奏。

2.歌诀乐读法诵读。

课文读得很流利,如果加节奏读,会更有趣。(放视频)

我们也来试试?轻拍节奏,我读一句,你跟一句。(滚雪球式) 谁敢挑战老师,整篇文章诵读一遍?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3. 挖空背诵。

(   )七岁,(    )诸小儿(    )。看道边(        ),(    )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          )而(    ),(    )。”(   )信然。

伍 拓展诵读《徐孺子赏月》

1.  出示《徐孺子赏月》,正确朗读 。

2.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提问“尝”字)

3. 借助图示,轻拍节奏诵读《徐孺子赏月》。

4. 你喜欢徐孺子吗?为什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 出示篇章页导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与智慧儿童做朋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课后作业。背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发挥想象、讲生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魏老师评语

小古文由人教版五下进小学课堂,提前到三上就让学生接触小古文,可见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青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上的一篇故事性小古文,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四个关键词:诵读、语言、文化、方法,让生本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1. 诵读显特色 。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学习小古文以诵读为主,淡化串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正确朗读课文,配图读故事,看书法作品诵读,用歌诀乐读法趣读课文,以及最后的积累背诵。课堂上朗朗的诵读声,声声入耳、入心。尤其是引导学生用歌诀乐读法打着节奏诵读文本,学生意犹未尽,非常投入。即使借班上课,在课堂上加一点动态的诵读,趣味性会更浓。

2. 语言见发展。  

学习小古文也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看图片配文字是个体逻辑思维的过程;图文相配说理由是思维转化语言的过程。课后第二个问题与课堂作业本第四题整合,梳理故事情节,借助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更是本堂课突破难点,辨析思维、语言思维发展的生发点。

3.文化现渗透 。   

小古文本身就是文化的因子之一。我们的古文课堂呈现的文化味理应更浓些。

(1)字理文化:“戎”字理文化的引入,并积累两个带戎的成语。

(2)文言文化:学习中学生了解文言最常见的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师评价语的文言文化渗透。如:请诸生齐读课文;又如,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王戎的理由后,教师用文言添上一句:戎善察也!戎善思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品王戎这个人物后,出示了两本古籍中评价善察善思不随大流品性的文言,让学生读读,选取古人的一个词来夸夸王戎。学生也尝试用文言的形式表达——戎见微知著也;戎和而不流也;戎乃见微知著者也。

(3)板书文化: 黑板上除几张学生写的板贴,两副课文书法作品,两个古人夸善察善思之人的成语:见微知著、和而不流,文化气息浓。

(4)传统文化:学生诵读老师写的课文书法作品,不仅能自觉断句诵读课文,还感受到传统文化书法之美,了解古代书写的格式文化等等。另外由一篇小古文,拓展学习另一篇《徐孺子赏月》,再引导学生读《世说新语》中的智慧故事,与智慧少年做朋友,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正向引导。

4. 方法于无形 。 

读懂小古文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诵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读懂小古文。诵读贯穿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借助连环画帮助理解小古文,为后面把故事讲生动作铺垫;学生独立梳理故事情节中在了解故事大意;学生交流板贴中明晰故事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最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时,只看情节图,没有连环画。因为这是四年级的学生,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有画面感的故事才生动。把故事讲生动是上限目标。

一堂公开课的设计,一个小小的环节也体现引领专家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谢谢魏特的悉心指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教学也如此,留下一些遗憾。对小古文感兴趣的同仁们,一起继续探究有趣、有料、有效的文化气息浓郁的小古文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今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本课,时间有点赶。自以为教学得挺好,不过班上还是有部分孩子不能流畅地讲出这个故事。

首先请孩子齐读课题,识记“戎”字,并请学生根据题目,猜猜本课的主要内容,最后划分题目的停顿。
接着,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指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划分节奏放在理解课文内容意思过程中,让孩子发现,在表示时间、人物、地点、动作之后可以适当停顿)逐句理解句意,其中“尝”、“走”是古今异义字,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概括为“借注释”、“看插图”、“组词语”三种方法。
其中,对于第二句“多子折枝”的理解是借鉴优课的的方法:首先出示一张李子压弯枝丫的图片,请学生用词语去形容(硕果累累、密密麻麻等),再引导:看到这幅图,老师想到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出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请学生做诗人,仿照这种写法描写李子(学生回答挺多,有千颗万颗压枝低,有千李万李压枝低,还有千个万个压枝低)继续引导:文中作者也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李子多得把树枝压弯的景象,请你找出来,学生就理解了“多子折枝”的意思了。
课文意思理解之后,就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为担心时间,这里只抽了一个学生回答,的确太仓促了。
紧接着和学生一个聚焦王戎不动的原因,利用思维导图“道边李树——人们不摘——此必苦李”来理解,再出示“树在道边而(   ),此必甜李”,请学生填空,很多孩子能够答出“少子、无子”并说出原因。
最后请学生表演这个故事。表演放在下午进行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排练,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告诉我,为了排练,中午吃饭速度快了一倍。看到孩子们这么积极,我也很有感触:如果我能多设计一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的活动就好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20-7-24 13:27:11

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20-7-24 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