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同学们,掌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能唤起人们的自信,甚至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英子,去聆听她的故事。
来,看大屏幕,词语宝宝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来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老师要找一个优秀的列车长来开这列火车。强调:落
过渡:恭喜大家顺利地闯过了词语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忧郁)(板书: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赶紧记录下来,不要让你的感受偷偷溜走。那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3、“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当同学们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时,英子—女生读,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地游戏时,英子—男生读,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英子—齐读。
4、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5、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原来她不愿意让同学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教她(跳舞)。还忧郁吗?性格变得(开朗)。
6、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们高兴吗?那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心情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那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在故事会上,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英子上台讲故事前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轮到你上台了,你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指导读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英子,轮到你讲故事了,你为什么犹豫了呢?指导读。
过渡:从课桌走到讲台,这并不遥远的距离,可对于英子来说,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就在这时候,(齐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4、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5、教室里为什么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
6、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1、同学们那充满鼓励,饱含赞赏的掌声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记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2、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鼓励、赞赏)
1、读了英子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英子写封回信吧!
2、如果你就是英子,让你来讲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讲呢?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有多处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英子,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2.重视朗读的指导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在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两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该怎样读好英子犹豫的心里、英子激动的心情,以及英子那种感激的心里。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起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