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诞(dàn) 械(xiè) 逆(nì) 锲(qiè)
(2)难写的字
辩:中间是“讠”,注意与“辨”相区别。
蟋:注意右上不要写成“采”。
诞: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
械:注意右边是“戒”,不是“戎”。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洪亮 盲人 清脆 单调 加速 齿轮
唯恐 丑恶 恐怖 证实 蟋蟀 真理
定理 定律 学说 创立 司空见惯
疑问 洗澡 学院 机械 教授 逆时针
实验 论文 顺时针 见解 结论 正确
转动 测量 善于 事例 见微知著
解答 灵感 领域 机遇 锲而不舍
(2)近义词
弓缴~弓箭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洪亮~嘹亮
清脆~清亮 单调~单一 加速~加快
跳动~跳跃 入神~入迷 唯恐~担心
拒绝~谢绝 丑恶~丑陋 恐怖~恐惧
证实~证明 和谐~和睦 真理~真谛
研究~钻研 敏锐~敏感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无独有偶~成双成对 静止~停止
顺序~次序 停留~保留 憎恶~厌恶
高傲~骄傲 失望~绝望 难过~难受
普通~一般 聪明~聪慧 陌生~生疏
讨论~商量 调整~调理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3)反义词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洪亮—低沉 清脆—沉闷
单调—复杂 加速—减速 入神—分神
拒绝—答应 丑恶—美丽 柔和—强烈
真理—谬论 独立—依赖 诞生—死亡
偶然—必然 敏锐—迟缓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无独有偶—独一无二 静止—移动 憎恶—喜欢
高傲—谦虚 失望—希望 难过—高兴
普通—特殊 聪明—愚蠢 陌生—熟悉
没完没了—戛然而止 全神贯注—东张西望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急匆匆
类似的词语:圆溜溜 黑洞洞 蓝幽幽 蓝悠悠
响当当 赤裸裸 脏兮兮 阴森森
②ABAC式词语:摆来摆去
类似的词语:冷言冷语 一心一意 再三再四
一五一十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 毛手毛脚
③描写动物叫声的词语:狗吠
类似的词语:鸡啼 鸟鸣 狼嚎 牛哞 虎啸
马嘶 龙吟 猿啼 鹤唳 乌啼 鸦噪
④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无独有偶
类似的词语:舍本逐末 上下其手 天罗地网
一张一弛 古往今来 一决雌雄 出将入相
⑤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专心致志
类似的词语: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凿壁偷光
废寝忘食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以一知万
⑥量词
一个老人 一把小刀 一层玻璃 一个真理 一个梦 一本书
⑦动词
发出声音 引起注意 跨渡大洋 发现真理 拍拍脑袋
⑧修饰词
洪亮地响 和谐的声音 美丽的世界 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司空见惯的现象 反复的实验 小小的蚯蚓 偶然的机遇 全神贯注地看书 鄙夷不屑的神情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刚升起来的太阳比作车盖,把正午的太阳比作盘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时间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特点。
2.拟人句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的虫在草丛中的鸣叫声看作人在唱不同的歌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晚虫子鸣叫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反问句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现了“我”对自己的猜想的肯定。
4.精彩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说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反问句变陈述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三、考试热点
1.《文言文二则》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翻译重点词句的形式考查。
2.《表里的生物》一课,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对文中的“我”的人物评价。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文中的三个具体的事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想象丰富独特,常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考查对未来上学方式的想象与展望。
5.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常以编写科幻故事的作文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李媒《奇想与发明》
推荐理由: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文章要说明的问题:任何一次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发明的动机与灵感。着重点出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与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往往能引燃发明者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接着举实例说明。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隐形眼镜”的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最后总结全文: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并告诉人们,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浅显易懂,可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行对比阅读,从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观点、议论方法、文章结构等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叙事方法。
教案点拨:
教学目标
1.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并且能够做到不懂就问或者及时查资料。
2.懂得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阐述出来。
3.积累名言警句,养成思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都是哪种类型的?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名著,要边读边思考,阅读完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和平时训练的习作一样,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查资料,确保准确。
4.小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多读名著。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写下心得。对自己的习作,要多读几遍,发现问题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等等。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去推导成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学生齐读后思考:这些画横线的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走:跑。弗:不。俱:都。然:是,对。及:达到。汤:热水。)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句子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说明任何科学发明或者真理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中得来的。)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写出了阅读的好处。)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书写提示”。
1.教师展示楷书和行书各一张,学生先说一说两种书法的区别,再读一读展示的相应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区别。学生交流。
(发现:楷书的笔画每一笔都很规范,笔画与笔画之间不互相牵连,所以,楷书写起来相对速度较慢。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但是,行书的连笔可以加快书写速度。)
2.学生齐读这两种书法的书写文字,全班交流。
3.展示赵孟楷书《三门记》。
(1)学生对比认识其楷书内容;
(2)学生自由讨论其楷书特点;
(3)总结。(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变”“通”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古文中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周易》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不受阻塞,才能不断地发展。
第二个句子出自《礼记》 ,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第三个句子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
第四个句子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简单介绍出处及作品情况。)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才是永恒的规律。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外阅读的循序渐进性,学习名著要多读多练多思考,同时积累了有关变通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了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但要想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还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辩论:交际实例与练习题

2020-6-11 13:12:26

教学设计

《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

2020-6-11 13: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