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妻子在古代指什么吗?

你知道妻子在古代指什么吗?

“妻子”在现代文中是男人配偶的意思,这地球人都知道。但古代妻子指什么,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吧。

现存文献中,“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不过,在古代“妻”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什么意思呢?

天子、诸候、大夫的妻子那时是不称为妻子的,而是各有尊称“后、夫人、孺人”,只有平民百姓的配偶才称为妻,是没有身份的。

在封建社会中,虽然妻子的称呼在不断变化,但在官职较高的阶层中对妻子的称呼却始终反映出当时的等级制度。

譬如如诸侯之妻称“小君”,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

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妻”的别称很多。据统计有四十余种,你可以参见《老婆的40个同义词》一文。

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

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 ,泛指妻妾为“内人”。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