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与《桃花源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以百姓为甲兵

原文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翻译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仓库的盔甲兵器,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的盔甲兵器难道不够吗?他终究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注]:

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阅:查看。

上:指唐太宗。

炀帝:指隋炀帝。

乂(yì):安定。

诚:确实。

卒:最终。

通假字:“阙”通“缺”,缺少

点评

作为中国古代难得伟大的清明君主,唐太宗作为帝王在民政上的认识是空前的,他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所体现出的观念又一次在这件事中体现,而且他还以史为鉴,从隋炀帝甲兵足却仍然亡国的例子中总结出了民对国家的重要,国家上下一心,百姓安定,这就是最好的甲兵,最好的不朽长城!

阅读训练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8.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9.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参考答案

  6.(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7.(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大意对即可。第二空只答“隋炀帝”不得分。每空1分,共2分)

  (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大意对即可。(1)题每个分句1分,

  (2)题前两个分句1分,后一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9.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观点1分,结合古代作品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