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乙】当今天下之病”古文阅读标准答案

【甲】舜
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span>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
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
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
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
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
用韩琦
、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舜
于畎亩之中(                 )     (2)
其筋骨(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                 ) (4)非
愈病(                 )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分)

译文: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分)

译文:             

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3分)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1分)

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3.    (4分,每小题1分)(1)起,被任用 (2)使……劳累(3)通晓(4)只,仅仅

4.(6分)(1)(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故” “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2) (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作”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5.   (3 分)(1)(2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出其中两小句可得1分,两句以上但不完整也只得1分)(2) (1分〉(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    (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现点:选抜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甲、乙观点各1分,相同之处2分,大意对即可)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