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速还》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借书速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阅读训练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A、无以致书以观。      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多以书假余。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 嗜学。 (A)

  A、嗜好 B、喜欢 C、特别 D、学习

  ②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C)

  A、到 B、去 C、向 D、在

  ③余 因得遍观群书 (C)

  A、就 B、因此 C、于是 D、因为

3、指出下列句中“之”各指代什么。

  ①录毕,走送之。(书)  ②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书画)

  ③处士笑而然之。(他说的话)  ④学而时习之。(道理)

4、从下列语句可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苦读不辍

  ②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守信

译文

我小时候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什么办法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亲自抄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天气寒冷时,砚台上的墨水都冻成坚实的冰了,手指冻僵了,伸屈很不方便,但抄录从不懈怠。抄录完了,急忙把书送还,一点也不敢超过预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大量的书。

注释

1.嗜学:特别好学。

2.致:导致。

3.假:借。

4.自:亲自。

5.计:计算。

6.还:归还。

7.弗:但。

8.毕:必定。

9.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过期。

寓意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书非借不能读”,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渊源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