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尹老师在线阅读

本课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以说写为语用途径,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炼核心话题,培养整体思维。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思维,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扣大象的想法,设计核心问题“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想一想,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探究,抓住课文第3~8自然段,理解大象决定把耳朵竖起来的原因,抓住课文第11~13自然段,找出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的原因,并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为学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打下基础。本课中的这一问题是整堂课的一条主线,课堂中“派生”出的其他问题、任务都与之存在相关的逻辑关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围绕着它展开,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2.突出语用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强化识字写字教学,突出朗读训练,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用现象,挖掘语言实践点,在实践和历练中促进言语能力的提升。如围绕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练写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小虫子在大象的耳朵眼儿里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表演中发展情节、领悟道理等,都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3.彰显汉字特点,开展字理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本课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就充分彰显了汉字的特点,凸显字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也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趣味。如识记会意字“耷”“扇”,象形字“舞”等,通过图字对照,突出字理的构成,重现文字的形象,便于学生识记字形,体会字义;再如猜谜识记“竖”“竿”“痛”“烦”等,注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通过猜这些形、义结合的字谜,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文字丨张喜杰

本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由于其他动物的议论改变想法,以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就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可是竖起来以后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烦恼。后来它也明白自己耳朵的作用,又一次改变想法,把耳朵放下来了。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整理,给学生有启示作用。

   我把这一课拿来当公开课来讲,一开始设计的时候,犯了大家经常犯得通病,啥都想讲,啥都讲的不精,课件越加越多。所以试课的时候当然讲不完,后来狠着心删删删,找师傅帮着删,指导思路,设计合适的课时容量。最后就按平时上课时的容量讲,上出了常态化。这样自己不再手忙脚乱了,设计的每个环节孩子也能切实落到实处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解读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设计了小动物连一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找出哪些动物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哪些动物的耳朵是竖着的,相机认识“耷拉”和“竖着”这两个词语,并做着动作让孩子去读,强化理解这两个词语。随后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生字词这一块的学习上实行的是集中识字,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分节读文开始,然后是词语认读,最后是生字的认读,从文到词再到生字,逐步增加难度,体现了层次性。接着再进行一个生字认读的检测过程,即看图猜字和形近字组词辨认环节。孩子们认读的都不错,生字书写这块,我选择了“扇”和“痛”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上包围的字,写字顺序为先写外后写内,平衡原则这两个字被包围的部分右侧凸出,为了让孩子看的更加清晰,我给孩子用了“魔法棒”标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在课文教学上,没有把课文讲完,选择了前五个自然段,把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进行了重点指导练习。指导孩子读好疑问句,孩子们课下把课文读了很多遍,在把握语气上把握的很准。孩子们读的有声有色,津津有味,真是读出了乐趣。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书写质量不过关,第一个字“扇”写的不好,第二个字“痛”在张利红老师的指导下写好了,我的字还得好好练。最后时间上早结束了三分钟,如果孩子写完生字后,有一个展示评议环节的话,时间就能正好了。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的磨课都是一种成长,我们真是痛并快乐着。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2020-4-28 10:30:29

教学反思

《蜘蛛开店》教学反思

2020-4-28 17: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