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反思

《端午粽》执教心得

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端午粽更是大家喜爱的传统美食。部编教材将传统文化引入教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小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镇江市级选拔赛参赛内容是一年级部编教材《端午粽》,我遵循《课标》,以儿童为中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读好书、写好字”的教学目标,获得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脱颖而出。

但,即将踏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舞台,我并没有满足于原先的教学设计。《端午粽》是著名作家屠再华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中的一篇散文,原文题目是《快乐的端午节》。我一口气读完了屠再华的整本散文集,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作者童年的那一份快乐,以及对童年、对家人、对故乡的思念。再回看整本部编教材,发现“单元主题”是部编教材一个凸显的亮点,《端午粽》所在的第四单元主题就是:亲情。如何用好教材,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亲人之间浓浓的情,带给我新的思考。

一片粽叶传承佳节

粽叶,孩子并不陌生,文中“箬竹叶”是什么样的,和我们当地的“芦苇叶”有什么不同?原来,箬竹叶长在山上,南方居多,而芦苇叶长在水边,又细又长。和一年级的学生要讲吗?讲到什么程度?因为这并非是语文课要承载的教学内容,但“箬竹叶”这个生词确实是学生绕不开的陌生点。我找来箬竹叶,带到课堂让学生看一看、又用小手摸一摸,再用鼻子闻一闻,在这样过程中唤起了学生对吃粽子的记忆,拉近了“箬竹叶”和学生的距离。再想想,我们这的粽叶长什么样儿呢?学生们发现粽叶的外形虽不同,但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用相同的方式传承端午佳节,将这些习俗代代相传,这不正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箬竹叶”有了温度,不再只是一个词、一张图片,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端午的味道。“青青的箬竹叶”自然越读越有味道了!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正视他们学习的需求,我们的教学才有获得感。

一个故事收获亲情

《端午粽》介绍了端午粽的食材、味道和花样,这是课文的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情感线暗含文字之间——外婆煮好一锅粽子盼我们回去、我剥开粽叶咬一口、还装一小篮粽子带回去。看似小小的粽子,包裹着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老师要先一步发现文本的秘密,我带领学生读课文、听老师讲小时候端午节的故事,再让学生回忆以往端午节的情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与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在课堂里流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个部编教材的践行者,我们要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孩子,让我们携手在小语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反思

《夜色》教学反思

2020-4-18 10:17:56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习作5《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

2020-4-19 9: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