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为心印,景语情语——六上《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叙事

课前,我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把《古诗词三首》中的“词”描红。我请同学们回顾四年级下册所学的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的时间我们要充分用起来。
一上课,我问同学们:“‘词’与‘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潘承希说:“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应该是一首诗的每一句字数都相同,而词却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句话可以字数多一些,也可以少些。”我表扬他善于比较和概括,补充说:“同学们,词又可以称为长短句。今天我们要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齐读诗题。”
“这首词题中有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月’,看见‘月’,怎样的诗句浮现你的脑海。”同学一一分享,我也展示了一些,供同学们吟诵。“那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谁来谈一谈题是什么意思呢?”韩束奕轩说:“‘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就是辛弃疾在夜间行走在黄沙岭上。”我指着题目,对同学们说:“题目告诉了我们词中内容所对应的时间、地点,我们一起去黄沙岭瞧一瞧。”我结合几幅黄沙岭的图片,给同学们介绍了黄沙岭的地域特点。
“那作者在黄沙岭夜行又见到什么了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优美的朗诵,边听边画下停顿符号。”在朗诵的最后,我见同学们记下了“见”的读音“xiàn”。我立马鼓励道:“你们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将会受益一生的。‘见’还出现在哪些诗句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请同学们对照课件更正停顿后,同桌互相朗读,接着潘承希主动展示朗读,流利准确很有节奏感,同学们学着潘承希齐读两遍。这首词意不难理解,在反复朗读中,部分已“其义自见”。我请四人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接着,同学们逐句理解句意。
我课件出示一二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问:“同学们,这两句中你有何所见所闻所感?”王子轩:“我看到了明月和枝头的喜鹊,我还听到了蝉鸣,感受到了夜半徐徐凉风。”我鼓励他:“那你一定能说出这两句词的意思,试试。”“明月让树梢上的喜鹊惊飞了,深夜在徐徐清风中听到蝉鸣声声。”这两句都是景物叠加,通过景物“加一加”“移一移”的方式理解了句意。
接着课件出示第三四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年”是丰收的年景。叶瑾萱说:“在稻花的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我请同学们带着理解读这四句词,并告诉同学们,这是词的上阙。“那词的下阙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同学们齐读。我说:“我这样读行不行?请听: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谈晶说:“不行!因为七八个和两三点分别形容星和雨的。”我说:“你看,停顿停正确了,意思自然不难理解。七八个星在哪?”“天外!”“两三点雨在哪?”“山前。”“连起来说一下意思?”吕天乐:“天边有七八颗星,山前有两三滴雨。”我告诉同学们:“像词人这样的写法,我们称之为叫倒装。”我请大家记下来。“这诺大的夜空只有七八颗星星吗?下雨时只下几滴吗?”潘忆潼:“不是的,作者想表达的是忽明忽暗的星空和淅淅沥沥的小雨。”
最后两句,顾恩喆解释了意思:“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丛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同学们大致理解了词意。我请同学们再自由吟诵这首词,结合词句,想象画面,思考:“读着读着,你还有哪些问题?”
同学们问题不少,有问:“为什么喜鹊会‘惊’?”有的问:“这首词描写的到底是什么季节?”“到底是谁在说丰年?”还有的问:“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深入的思考,才能共情诗人,理解词意。
我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词,且说:“同学们,我们的学习还是要从词句中探索的,你能通过词中的蛛丝马迹,解决刚刚同学们的问题吗?”
周诗尧:“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蝉鸣、蛙叫是夏季的代名词。”
韩束奕轩:“喜鹊对光线很敏感。”我顺势补充了两句关于喜鹊的诗句,尤其是苏轼的《杭州牡丹》——月明惊鹊未安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芮雨奇:“以动促静,动静结合,衬托出当时的清幽。”“词中有多处动静结合,请同学们仔细品析。”
狄蕊:“是青蛙在‘说’丰年。”“为什么这样写呢?”“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青蛙生命,很灵动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内心期盼。”我追问:“这会还是夏天,没有到秋收的季节,怎么说‘丰年’呢?”潘忆潼补充:“是作者期盼丰收,闻到稻花香,想到大丰收。”
我给同学们小结:“作者通过联想、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写蛙,实际是在写自己期盼丰收,想到丰收的喜悦之情。至于,词人为何如此喜悦呢?请同学们看这段材料。”我给同学们拓展了《辛弃疾传》中的他为官时,赈济灾民,渡过灾荒;隐居后,在院中栽种水稻和蔬菜的故事,让同学们对辛弃疾的感受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出示了几幅图片,激发同学们对词的下阙的想象。我请同学们想象:“当你游玩得很愉悦时,却开始下起了雨?你心情如何”
“会觉得扫兴,意外总是那么突然。”“也会很着急,荒郊野外,去哪里躲雨呢!”
我回道:“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你此刻的心情?”“惊喜!”“运气也太好了吧!”
我请同学们回顾词人心情的跌宕起伏。徐赵忆说:“夜游美景时,词人无比陶醉;闻到稻花香时,词人喜悦极了;突然下雨时,词人有些焦急;最后看到茅店时,词人惊喜无比。”“陆游有句诗也是这一种峰回路转的惊喜,哪一句?”谈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刻,必须有掌声。
我说:“陆游的诗句与辛弃疾的心情不谋而合,而同样写月夜的《宿建德江》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你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
韩束奕轩说:“前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而这首词能体会到词人的喜悦与悠然自得的心态。”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通过对比,我们更深入作者内心。
接着,我出示了诗人的生平,并请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思考:“诗人憧憬与所思的难道仅仅是黄沙道的恬静安乐吗?”潘忆楠略作思考后回答说:“辛弃疾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他更希望,宋朝所有的领土、所有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
“是的!”我继续推进:“辛弃疾把一生所愿:收复失地,国泰民安,都写进了他的词中,我们一起来朗读。”接着我出示了《清平乐·村居》以及《青玉案·元夕》,请同学们朗读。
课堂的最后,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再一次背诵了这首词,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辛弃疾的内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反思

景语中含有哲理——六上《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叙事

2024-9-8 12:24:40

教学反思

薛法根老师《小猴子下山》听课笔记

2024-9-9 19:22: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