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 春 》 教学实录与点评

( 温习已学过的关于春的古诗词 , 导入新课 。)
师 :今天 , 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 看看朱自清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 。放开声 , 自由朗读课文 。一是体会 , 徜徉在春天里 , 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二是看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 。
( 学生自由朗读 , 教师引导交流 。)
师 :大家的交流很不错 。书旁边有批注 。这些批注是对内容的概括 。比如第二小节旁边说 :“ 大处落笔画春 。把大地苏醒的景象写得形象动人 。” 还有的批注是提出问题 。我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也要学会写批注 。写旁批可以是内容的概括 , 可以是赏析 ,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
师 :刚才是对 2-7 小节的概括 。下面我们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下 。( 学生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三小节 。)
师 :第一小节写的是盼春 。刚才同学们关注了“ 盼望着 ” 的反复中心情的急切和 “ 春天脚步近了 ”中的欣喜 。我们再读一遍 。注意两个 “ 盼望着 ”, 语气要逐步加强 ,“ 近了 ” 要读出柔和甜蜜的欢喜 。
师 :这里作者赞颂了春天的哪些特点呢?我们还是从春天一幅幅美丽图画中去找寻吧 。我们继续读课文 , 在诵读中体会春之美 。我们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愉悦与欢快 , 读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与赞美 。有两个活动 , 先试读 2 和 3 两小节 ;然后小组合作 , 选择一段边揣摩边诵读 。( 学生自读 。)
师 :第二小节怎么读?先来试一下 。女生读第一句 , 男生读第二句 。
师 :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关注不够 。( 生 :欣欣然 。)“ 欣欣然 ” 什么意思?书下有注 。高兴的样子 ,欢欢喜喜的样子 。要读出刚醒来看到外面世界的欢喜之情 。第二句呢?要关注哪个词语?
生 :三个 “ 起来了 ”。
师 :怎么读?
生 :一个比一个重 。
师 :一个比一个高昂 。好!把这一小节齐读起来 。( 生齐读 。) 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到来的欣喜 、 兴奋 。下面去读读春草吧 。先自己在下面轻声读 。( 生自由轻轻读 。)
师 :注意最后一句话中的两个读音 。“ 散 ” 是第四声 ,“ 软绵绵 ”, 叠词 ABB 形式 ,“ 绵绵 ” 应读第一声或轻声 。读第一句 , 要关注哪些词语呢?为什么?
生 :嫩嫩的 , 绿绿的 。写出了草的颜色 。
师 :“ 绿绿的 ” 写的是颜色 。“ 嫩嫩的 ” 写的是什么?( 师去摩挲学生校服 。) 就这料子的?对了 , 质地很鲜嫩 , 嫩绿的草 。还有吗?
生 :我关注 “ 钻 ” 字 。“ 钻 ” 写出了小草冲破土层的挤劲 。这个 “ 钻 ” 字写出了草的生机 。
师 :同学说表现了挤劲和小草的蓬勃生机 。一是从表层说的 , 一是从深层理解的 。很好 。
生 :我关注的是 “ 偷偷地 ”。这个词写小草出来时不想被人家发现的样子 。
师 :这个发现很好 。大家想想 , 作者看到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吗?没有 , 这里是作者的 …… 对 , 想象 。要读好一句话 , 就要真正去品味语言 , 触摸语言的温度和力度 , 才能读出句子的情韵 。这一句话中的动词 “ 钻 ”, 这一句话中叠词的使用 。本文中有很多叠词 , 需要我们去关注 。看下面的句子 , 与原文比较一下 , 有什么不同?
PPT 显示 :
园子里和田野里 , 一大片一大片嫩嫩的 、 绿绿的小草 ,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在软软的草地上坐着躺着 , 打两个滚 , 踢几脚球 , 赛几趟跑 , 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地吹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嫩嫩的 , 绿绿的 。园子里 , 田野里 , 瞧去 ,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 ,躺着 , 打两个滚 , 踢几脚球 , 赛几趟跑 , 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 , 草软绵绵的 。
师 :把这两段话分别读一读 。体会体会有什么不一样 , 有什么变化 。
生 :没有原文的味道了 。
师 :对!看看句子的长短 。原文短句多 , 读起来欢快 。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 我们是不是有体验 。再看最后一句 , 读一读 。闭上眼睛 , 轻轻的柔柔的 , 多舒服啊!
师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在浅淡的语言中饱含浓浓的诗意 。我们可以当作诗歌来吟咏 。
( PPT 显示以诗行形式呈现的 “ 小草偷偷地 ……草软绵绵的 ” 内容 。)
师 :这样一读 , 诗意盎然 , 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行文脉络和层次 。第一层次是点的描写 , 想象 ;第二层次是面的描写 , 写草的茂盛 ;第三层次是写小孩子在草地上活动 、 嬉戏 ;最后写总体的感觉 。
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来运用刚才我们尝试的方法去读下面的内容 。
PPT 显示 :
把握情感基调 , 注意轻重缓急 , 调控快慢停顿 。
(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 教师巡视 , 适时参与小组讨论 。)
师 :好 , 哪一组愿意来展示?其他同学注意听 ,你怎么评价?
( 一组展示 , 齐读 。)
师 :哪一组愿意评价?
生 :读得很整齐 。“ 红得像火 , 粉得像霞 , 白得像雪 ” 这一句读得好 , 把花开的气势读出来 , 读出了排比的意味 。
生 :我觉得 “ 闭了眼 ” 这一句读得好 , 把想象的喜悦读出来了 。
师 :有觉得读得不够好的句子吗?
生 :蜜蜂那一句 。我觉得没有读出闹的氛围 。
师 :这里的 “ 闹 ”, 能不能改为 “ 飞 ” ?
生 :不能 。闹 , 写出蜜蜂很多 , 很热闹的样子 。
师 :哦 , 不仅让你看到蜜蜂繁多 , 还让你听到蜜蜂嗡嗡的声响 。真好!你能不能把这一句话读出来呢?( 生读 。)
师 :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 生读 。)
PPT 显示 :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 一朵接着一朵 , 彼此推着挤着 , 好不活泼热闹 !
“ 我在开花 !” 它们在笑 。
“ 我在开花 !” 它们嚷嚷 。
         ——— 宗璞 《 紫藤萝瀑布 》
师 :这里要读成怎样?用原文中的词句说 。对 ,要读得活泼热闹 。再把下面的两句读一读 。看我们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这样读 , 读出活泼热闹的动感来 。
师 :下面能不能把 “ 红得像火 ” 这一句改写成树在说在喊呢 。想想 。( 学生面露难色 。) 那我们来读读老师的改写吧 。
PPT 显示 :
桃树 、 杏树 、 梨树 , 你不让我 , 我不让你 , 开满了花赶趟儿 。
哈 , 你看我 , 我开得多红艳啊 , 红得像燃烧的火一样呢 !
看我吧 , 看我吧 , 我开得像满天的彩霞 !
还是看我吧 , 你看我 , 你看我 , 开得多白呀 , 像雪一样哟 !
师 :这样一改 , 树活了 , 热闹了 。刚才同学们觉得难了 。其实这里 ,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完成这样的改写 。再看一下面的改写 , 大家比读一下 。
PPT 显示 :
遍地是散在草丛里的各种各样的野花 , 有的叫得出名字 , 有的叫不出名字 , 像眨巴着的眼睛 , 又像是闪耀着的星星 。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 有名字的 , 没名字的 , 散在草丛里 , 像眼睛 , 像星星 , 还眨呀眨的 。
生 :改写的少了生机 。和上面一样 , 句子变长了 , 没有了韵味 , 节奏感也没有了 。
生 :这里作者写到地上的野花 。看得出来是从上到下来写的 。
师 :刚才的同学从句子的长短变化 , 从情感的体验来说 。这位同学说的是描写顺序 , 作者从树上的花 , 写到花下的蜜蜂 , 再写到地上的野花 , 由高到低 , 层次感也很强 。特别是最后一句一改就完全没有了童真童趣的生机与喜悦了 。我们再读一下最后一句“ 像眼睛 , 像星星 , 还眨呀眨的 ”。
师 :春风这一段 , 书旁边做了很详细的批注 。作者调动了触觉 、 嗅觉 、 听觉等感官 , 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形 , 丰满而富有感染力 。我们先来读一读林斤澜笔下的春风 。读的时候注意红色标注的动词 、叠词 。
PPT 显示 :
一夜之间 , 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 ,莽莽沙漠 , 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 , 漫过山梁 ,插山沟 , 灌山口 , 呜呜吹号 , 哄哄呼啸 , 飞沙走石 ,扑在窗户上 , 撒拉撒拉 , 扑在人脸上 , 如无数的针扎 。
              ——— 林斤澜 《 春风 》
师 :谁来说说 , 读完这一段的感受?
生 :这里写的是北方的春风 , 读起来很有力量 ,春风很生冷 。
师 :这样一比较 , 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 :温暖 、 令人陶醉 、 舒适 ……
师 :好 , 我们就来感受一下 , 要读出温馨陶醉的快感来 。看屏幕 。女生读到 “ 鸟儿 ” 前面 , 男生从“ 鸟儿 ” 开始 。女生注意绿颜色的词语要轻读 , 男生注意红色词语要重读 。
( PPT 显示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到 “ 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的内容 。)
师 :好 , 剩下的 “ 春雨 ” “ 春天的人 ” 两部分 ,课后自己尝试着读一读 。读出雨的和平安详的静感 ,读出人们喜迎春天的兴奋感 。最后 , 我们再来读结尾三小节 , 结合前文试着说说作者赞美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
生 :新 , 是刚落地的娃娃 , 全是新的 。美 , 花枝招展的 , 充满活力 。
师 :不错 , 这里作者热情地赞美春的新 、 美和充满活力的特点 , 写出了春天涌动的蓬勃生命力 , 强烈的生命动感 。下面我们再一次体验作者诗意的语言 ,体会作者这篇文章的诗的韵味 。
( PPT 显示以诗行形式呈现的从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到 “ 上前去 ” 的内容 。)
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 , 你把春天比作什么呢?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 , 给这篇文章添上一个诗意的结尾 , 热情讴歌一下春天呢 。作为课后作业 , 大家完成 , 然后学习小组交流 。
PPT 显示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 , 美不胜收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 , 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 , 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
师 :这是我们的单元学习要求 。这一节课告诉我们 , 要发现春之美 , 发现情之美 , 发现语言美 , 只有去反复诵读 , 反复品味 。
点评 : 放得开手扣语用   迈得开步益语能
朱自清的 《 春 》 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 ,“ 教什么 ” 自然不成问题 ,“ 怎么教 ” 展现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功力 。 丁老师教 《 春 》, 完全从语用的角度 , 放开手脚 , 让学生酌词品句 ; 学生则迈得开步 ,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中增益着语文的素养 , 养成着语文的能力 , 有新意 , 很实诚 。
设计 :舍 “ 面 ” 抓 “ 点 ”, 放得开 。像 《 春 》 这样一篇散文经典 , 学生应该背诵 , 应该模仿着写作 。
丁老师花不多的时间让学生理清 “ 盼春 — 画春 — 颂春 ” 的总体结构 , 简要分析作者表现的优美 , 接着就拉出 “ 春草图 ”, 与学生一起细细品味 , 然后要学生用 “ 春草图 ” 品酌的方法去欣赏 “ 春花图 ” “ 春风图 ”, 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 对其他的段落自然也能浸润其中 , 悟得真谛了 。事实上 , 学生学这篇文章 , 文字上是没有障碍的 。作品的文字美 、 画面美 、 情感美 , 老师适当引导后学生自己品读 , 就能得其要义 。
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 丁老师这种舍 “ 面 ” 抓“ 点 ” 的大胆设计基于学情 , 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在课内课外去搜诵读领悟 , 另一方面 , 他更多的是从语用的角度 ,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 努力创造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的机会 , 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游弋于语言的海洋 , 直接获得语文的滋养 。教师放得开手 , 学生才能迈得开步 。舍 “ 面 ” 抓 “ 点 ” 的设计是真正为了学生的 “ 学 ” 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 是真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
导学 :品 “ 词 ” 嚼 “ 句 ”, 细入微 。丁老师教《 春 》, 因为舍 “ 面 ” 抓 “ 点 ” 的设计 , 就使课堂师生的互动更多地落脚于文字和句式 , 散发出浓浓的 “ 语文味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 , 作为一个男教师 , 他有着女教师的温婉 、 娴静 ,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很具体 ,很细微 , 深入到文字的底层 。如丁老师引导品味 “ 春草图 ” 的教学片断 , 他让学生读 、 思 、 说 , 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 , 让学生轻声读 、 齐读 , 读准声调 , 读准重音 , 读出抑扬的节奏 , 读出语言的美感 。涉及细微处 , 诸如叠词等 , 都及时地提醒 ;思 , 让学生找到文本中的重要词语 , 了解其字面意思 , 明白其再现春草某一方面的特点 , 揣摩出文字后面所隐含的信息 ;说 , 让学生说出自己体会到的 , 又引导学生去触摸他们体会不到的地方 , 走进语言深处 。学生这样去品读 , 就能真正触摸语言的温度和力度 , 读出句子的情韵 。现在 , 很多的语文课之所以没有语文的味道 , 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精雕细琢的功夫 。而只有这样一种细致 , 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言所带给我们的韵味 ,并通过有温度的语言 , 悟出作者的情感 、 倾向 , 以及表达上的匠心 。
技法 :推 “ 特 ” 出 “ 新 ”, 有创意 。当语文教学还是 “ 以课文为例子 ” 这种格局的时候 , 一个语文老师课堂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通过教学 , 学生真正喜欢上了课文 , 与课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拥抱 。这样 , 课文的丰富养料才能真正滋润学生的心田 , 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听丁老师执教 《 春 》, 我们发现 , 他不以通常的套路自说自话地把文本之美说得天花乱坠 , 而是变着法儿以独特的路径让学生去体悟 、比较 , 从而由衷地喜欢上作品 。他的这种创意在这堂课上体现在四个方面 :
一是 “ 文句 ” 变 “ 诗行 ”。教学中 , 丁老师将作品文字的散文句式改变成诗行的句式加以排列 , 让学生朗读 。虽然只是形式上的细小变化 , 但一变而诗意顿生 。
用诗行的形式这么一排列 , 朱自清的散文句子还真的就是一行行的诗句 , 那么整饬有致 , 那么韵律优美 , 那么富有动感 , 那么情意四射 。这是朱自清散文语言本来就蕴藉着的诗意 , 更是丁老师教者诗心的本能发现 。有了这样的发现 , 作了这样的排列 , 学生惊奇了 , 课堂涌动了 , 朱自清 《 春 》 的美丽就缓缓地站起来 , 款款地走进孩子的心田 , 滋润起他们丰润的心灵 。
二是 “ 原文 ” 变 “ 改文 ”。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的美丽 , 教学中 , 丁老师还对原文进行变式处理 , 给学生展示改变后的文字 , 引导孩子将“ 原文 ” 和 “ 变文 ” 对比着读 , 悟觉作品语言的独有味道 。如将原文 “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 散在草丛里 , 像眼睛 , 像星星 , 还眨呀眨的 。” 改成 “ 遍地是散在草丛里的各种各样的野花 ,有的叫得出名字 , 有的叫不出名字 , 像眨巴着的眼睛 , 又像是闪耀着的星星 。” 学生一比较 , 就有了“ 改写的少了生机 。和上面一样 , 句子变长了 , 没有了韵味 , 节奏感也没有了 ” 这样精彩的师生对话 。
三是 “ 文本 ” 和 “ 课外作品 ” 比照着读 。丁老师在带着学生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时 , 向同学们介绍了著名作家林斤澜在 《 春风 》 一文中写北方春风的句子 ,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林斤澜笔下的春风 , 给人以力量感 , 又让人感到很生冷 。和朱自清的 《 春 》 一比照着读 , 学生就更深切地体会到文中所再现的南方的春风那温暖 、 和煦 、 舒适 、 令人陶醉的特点 。有比较才有鉴别 , 比较后才更有感触 , 丁老师将课外作品引入课内 , 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 更让学生用语文的方法感受语文的魅力 , 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思考 。
四是以想象性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 。作者写春花 , 有这样的句子 :“ 桃树 、 杏树 、 梨树 ,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 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得像火 , 粉得像霞 ,白得像雪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画面的充满活力 ,丁老师对写花的色彩的排比句进行想象性描写 , 于是有了这样的句子 :
哈 , 你看我 , 我开得多红艳啊 , 红得像燃烧的火一样呢 !
看我吧 , 看我吧 , 我开得像满天的彩霞 !
还是看我吧 , 你看我 , 你看我 , 开得多白呀 , 像雪一样哟 !
这样一改 , 树活了 , 热闹了 ,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 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
语能 :日 “ 积 ” 月 “ 累 ”, 重养成 。语文教学 ,美文是教不完的 , 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 而方法的教学必须是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 不知不觉地 , 巧妙自然地 。丁老师是深悟其道的 , 教学中 , 不经意间 , 他就在对学生进行方法的点拨 , 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 潜滋暗长着学生的阅读水平 。我们看这个教学片断 :师 :大家的交流很不错 。书旁边有批注 。这些批注是对内容的概括 。比如第二小节旁边说 :“ 大处落笔画春 。把大地苏醒的景象写得形象动人 。” 还有的批注是提出问题 。我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也要学会写批注 。写旁批可以是内容的概括 , 可以是赏析 ,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
这里 , 丁老师让学生阅读时关注 “ 旁批 ”, 要学生在阅读时自己也要学会批注 , 这种学法的引导 , 关注的是终身阅读的能力 。
摘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83103.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8月 30日
下一篇 2024年 8月 3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