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先生传①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②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③,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④,无不供其齿颊⑤,纵横颠倒,一以贯之⑥,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⑦,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⑧,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⑨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⑩,在与点则为圣叹⑪。予其为点之流亚⑫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⑬。”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⑭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⑮,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⑯,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⑰,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①本文选自《二十七松堂集》。作者为金圣叹作传,对金圣叹的品行和学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章寄托了对金圣叹的无限景仰之情。
②诸生:明清时录取入府州县学生员的统称。
③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④稗官野史: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九彝八蛮:指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⑤供其齿颊:意谓供其品评。
⑥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⑦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白指俗人。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
⑧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
⑨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⑩在颜渊为叹圣:指颜渊对孔子的赞叹。语出《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⑪在与点则为圣叹:《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点:指曾点,孔子弟子。与:这里是赞许、同意的意思。曾点回答孔子问志时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⑫流亚:指同类人物。
⑬《古诗十九首》:东汉时期的十九首抒情五言古诗。梁萧统收入《文选》中,因不知作者,题作《古诗十九首》,后即称之为《古诗十九首》。
⑭“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二首。
⑮长洲:属今江苏苏州。毛序始:名宗岗,字序始,清初小说评点家,曾评刻《三国演义》。徐而庵:徐增,字子能,号而庵、十足道人。有《而庵说唐诗》,重编《灵隐寺志》等。
⑯武进:今江苏长洲武进区。吴见思:字齐贤,著有《杜诗论文》。
⑰金针随度:金针随度:《五灯会元》卷三八:“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后遂把援人以某种技术的诀窍称为金针度人。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伟,傲视一切。爱好饮酒,善于品评书籍文章,而且他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重的席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没有丝毫遗漏。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在意。先生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之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交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先生就对斫山说:“这些钱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
改朝换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朋好友谈笑,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有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分别是颜渊感叹孔子和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达十万多字。其他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称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就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恣意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临刑时先生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竟因为无意遭受到这种痛苦。”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要数长洲毛宗岗、徐增,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最出名,直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书者品说文章的精妙神奇,即为品说天地的精妙神奇,如果阐述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真的存在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以及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到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先生遭受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秋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这样一篇关于他生平大概的传记。”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少习举业,后弃不为,专事著述。他性格简傲,一生潦倒,在武水西筑“二十七松堂”潜心经史,攻古文词。廖燕著述颇丰,收辑为《二十七松堂集》,共十卷,包括论、辩、说、记、序、文、尺牍、传、杂著、疏、书后、词、诗等。
廖燕为金圣叹写的这篇传,用生动的文笔塑造了一个“倜傥高奇”的学者形象,高度评价了金圣叹一生的功业:“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指出“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另外,作者对金圣叹的不幸遭遇极为惋惜,对凶残的封建统治者无比愤慨,宣称金圣叹“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在康熙还在世的时候,作者公然为金圣叹翻案,这需要何等的胆识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