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记① 清·宋起凤
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鼓③,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帙踉跄行⑤,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⑥。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⑦自得,睡足徐兴乃尔⑧。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⑨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⑩。”殆谓是欤!然闻之:“尺绡绣经而唐微,水戏荐酒而隋替。”器之淫也,吾滋惧矣!先王著《考工》,盖早辨之焉。
①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六。作者宋起凤,字来仪,号紫庭,又号觉庵,河北沧州人。顺治八年(1651)副贡生,历任乐阳县令、灵丘县令、罗定知州,勤政爱民,颇有政绩。著有《稗说》四卷。文章细致描述了一个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
②司:负责。更卒:更夫,夜里敲锣报时的人。
③执:拿。桴:鼓槌。鼓:敲。
④衲(nà):僧衣,代指僧人。
⑤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踉跄(liàngqiàng):走路匆忙不稳貌。
⑥半黍:半分长。
⑦爽爽:爽快舒畅貌。
⑧睡足徐兴乃尔: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兴:起身。乃尔:如此这般。
⑨招提:指寺院。
⑩须弥:佛经里的高山。芥子:芥菜子,比喻微小之物。纳须弥于芥子: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我的小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山坳中间有一座城,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来。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里面有一个人,像是负责打更的士兵,手里拿着鼓槌,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山脚处有一座寺庙,隐于三棵老松树之间。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正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虚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把门打开,好像要请谁进去的样子——这样的揣测没有丝毫违和感。松树东边来了一个老和尚,背着佛经踉踉跄跄地前行,好像是因为佛事而夜归的。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似乎能听到他奔走劳顿的脚步声。桃核旁边露出一座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小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靠着炉子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盘踞在那里。敲钟的人神采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
整个桃坠算来,共有七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宫室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河滩石共四处,星星、月亮、灯火共三处。而人的活动像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他们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等各种神态,都惟妙惟肖。
佛语说:“纳须弥于芥子。”大概就是如此吧!然而我听说:“尺绡绣经而唐微,水戏荐酒而隋替。”大意是崇尚奢靡,沉迷享受,导致唐朝和隋朝灭亡,因此对玩物的过度喜爱,正是我所担忧的!先王子所以著《考工》,大概是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