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苏轼传》《范滂传》

1
练习内容
古诗文阅读。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谤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注释】①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唐、杜密。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2)下面是小语同学自学时做的几处注释性批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能语其要

辄:总是

B.徙知徐州

知:知府

C.行路闻之

之:代词,指这些话

D.使案察之

使:派

(3)小语觉得下面几句话语气比较强烈,能从中揣摩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你说一说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并结合句意阐述理由。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4)《苏轼传》中有“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你认为苏轼做到了吗?请结合相关事例进行阐释。

图片
别偷懒!

做完才能看答案哦~

图片
2
参考答案
图片
【分析】参考译文: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苏轼)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苏轼移任徐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被州里人饮佩,因品行孝顺、正直而被提拔。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离去。……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驿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到:“天下这么大,你为什么偏偏在这里?”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有弟弟仲博孝敬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滂下跪受教,拜了两拜辞别母亲。回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要你为恶吧,则恶不可为;要你为善吧,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想要你为恶吧,则恶不可为;要你为善吧,我不为恶。据此断句为: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CD.正确。
B.有误,句意:苏轼移任徐州。知:调任(任知府,名词活用作动词)。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朗读技巧。
①根据前文“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可知,在洪水决堤,富人们都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的情况下,苏轼说出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表现了他勇于担当、言行一致和守卫城池的决心。所以,应该用反问的语气朗读。
②根据“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可知,这句话是在范滂秉公行事而被奸人所害,自愿赴死,范母与他诀别时对他行为的肯定与赞许,侧面体现了范滂正直无私、敢于担当的高贵品质。所以,应该用感叹的语气朗读。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范滂传》中的“少厉清节”“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等评价,结合范滂的事迹,再结合苏轼“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等事迹可知,苏轼言行一致,像范滂一样品行正直高洁,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有作为有担当,由此可见,他做到了。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0594.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日
下一篇 2024年 3月 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