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归田录》了解作者
(师生互动,了解“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卖油翁》与《归田录》。)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卖油翁》选自《归田录》,课文文本是欧阳修删改原作后给皇帝看的修改作。当然,选入课本时编者又作了一些修改。我们先来看一下欧阳修的原作。
(屏显。)
卖油翁
(《笔说》)
二、比读原作与课文
师:与原作相比,课文作了哪些修改?有哪些变化?
生:课文对故事的背景作了详细描写,对人物动作的刻画也更为丰富。
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比较一下修改前后的差别?
生:原作第1句是“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课文补充了背景。
师:好,同学们先读一下课文第1句。预备——起——
(生齐读课文第1句。)
师:好,“自高”和“自矜”有什么区别?“自矜”课本上是怎么解释的?
生:“自夸”。
师:“自夸”和“自高”有什么区别?
生:“自夸”比较直接,说明陈尧咨骄傲自大。
师:所谓直接,是不是说陈尧咨把他“自高”的性格和心理外化为“自矜”的行为了呢?
生:是。陈尧咨把“自高”外化为“自矜”,这种动作性的表达,更加突出了他的自大。
师:非常好。“自高”是一种心理,改成“自矜”,就把这种心理外化成了一种看得见的具体行动。好,这是一个变化。那陈尧咨的这种“自矜”有没有资本呢?
生:有。
师:依据是什么?
生:“当世无双”。
师:哦,“当世无双”!欧阳修为什么要加这一句呢?跟原作仅仅是“自高”相比,加了有什么好处?
生:为下文的“尔安敢轻吾射”作了铺垫。
师:哦,陈尧咨认为自己射得很好,所以卖油翁表现出漠然的态度时他就很难接受,甚至是“忿然”。
生:他能力很强,当然接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漠视。
师:显然,这样一改,故事就变得曲折有致多了。这位男同学,你说说,还有什么变化?
生:相比原作,课文还增加了卖油翁的态度,就是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时的态度。“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并不以为然。
师:很好。这一句增加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的确很精妙。第1句跟课文还有什么区别?
生:原作是“射多中”,课文是“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十中八九”用数字将陈尧咨的射箭技术的高超具体化了。
生:这一句还把“陈尧咨”换成了“陈康肃公”,突出了陈尧咨的身份。
师:非常好,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加上“公”字,是对陈尧咨很正式、很尊敬的称呼。原作称呼陈尧咨全是直呼其名。课文为什么要改成“陈康肃公”呢?
生:为了让他的身份和卖油翁的身份作对比,从而引出他们之间的交流。
师:非常棒。除了这个原因,改变称呼,改变称谓,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生:这篇文章最初是写给平民百姓看的,课文是改给皇帝看的,自然要写得具体而富有情节。
师:非常好。欧阳修的确注意了读者对象,课文是改给皇帝看的,写得自然要比较礼貌,比较得体,比较正式。继续往后看,还有什么改变?
生:原作中的“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变成了“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原作是“看”,修改成了“睨”,这样改更表现了卖油翁的轻蔑神态。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因为“睨”是斜着眼看。
师:“睨之”的“睨”是斜着眼睛看。“释担而立”和“释担而看”有什么区别?
生:“释担而看”是直接把担子放下看,没有说怎样看。
师:那“立”在那儿看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和面貌呢?
生:表明卖油翁没有自卑感,他站立在那儿,很坦然,很舒展,很自然,就是在看陈尧咨射箭的技术。
师:“立”和“看”的区别就在于“立”能够表现出人物的风度和面貌。如果是“看”,表意就会有些单薄,有些苍白。还有,有矛盾才有故事,“睨之,久而不去”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激化了故事的矛盾。
师:很好。接着看,还有什么变化呢?
生:加了“但微颔之”就设置了悬念和伏笔。这就为后面写陈尧咨很生气作足了铺垫。
师:哦,他说“但微颔之”为后文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非常棒!
生:将“沥钱眼中入葫芦”修改成“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更加具体地突出了卖油翁技艺的高超。
师:这里最大的改变是加了什么?
生:“徐”。
师:“徐”是什么意思?
生:慢慢地。
师:这个“慢慢地”能让我们看到什么?
生:卖油翁悠然的样子,好像他毫不在意。
师:很好,表现了卖油翁悠然、毫不在意、漫不经心的样子。同学们请注意,这个“徐”字通过放大细节,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好,还有什么变化?
生:“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相比,表意比较谦虚。
生:还有,“无它能,但手熟尔”跟“我亦无他,惟手熟耳”相比,后者卖油翁的表现更加谦虚一点。
师:真的是改后的表达更谦虚一点吗?我们来看两人的对话。原作中卖油翁的回答,第1句是“无它能,但手熟尔”,第2句是“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第3句是“此无它,亦熟耳”,相较于课文,哪一种表达更笃定,更自信?
生:修改后的表达,也就是课文中的回答。
师:对,修改后人物形象显得更自信、更笃定了。比如,“无它能”删掉“能”,语句变得简洁明了,显得说话的人很自信。还有一句,原作是“此无它,亦熟耳”,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师:我也没有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练罢了。这时卖油翁和陈康肃公沟通的姿态是怎样的?或者说,这时候卖油翁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一开始是否定陈康肃公,这时却表现得很谦虚、很亲切,已经没有了开始时的批评。
师:对。这样交流,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对方,交流才会顺畅。这样看来,是语气的调整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了。还有什么变化?
生:“陈笑而释之”改成了“康肃笑而遣之”,“释”换成了“遣”。
师:非常好,你很有发现的眼光。“释”是什么意思?“笑而释之”是把卖油翁怎么样了?
生:放了。
师:“释”的前提是把卖油翁怎么样了?
生:抓起来了。
师:对,“释”说明陈尧咨本来是打算把卖油翁抓起来的。课文中变成了“笑而遣之”,“遣”是什么意思?
生:打发。
师: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生:表现了陈康肃公的谦和大度。
师:那他现在心中觉得怎么样呢?
生:很羞愧。
生:很轻松,有一种释怀的感觉。
师:“遣”让我们感觉到陈康肃公此时已经释然,不再“忿然”,所以他的表现才会是“笑而遣之”。同学们,这就是精选动词的妙用。选用动词,不仅要注意其内涵,还要注意其表达的语气,体会其所表现的人物个性。
师: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生:将“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改成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动作描写更加明确生动,故事情节也更加精彩曲折了。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将“尔知射乎?吾射精乎”改成了“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加强了语气,使陈尧咨自傲的性格更加明显了。
师:你太棒了。“吾射精乎”是设问句,改成“吾射不亦精乎”后是反问句,这就通过加强语气突出了陈尧咨骄傲的个性特征。还有不同吗?
生:原作中是“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课文里是“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样修改更能突出卖油翁的技术精湛。
师:很好,这样修改还使语句更加简洁生动了。还有吗?
生:将“汝何敢轻吾射!”修改成“尔安敢轻吾射!”语气更强烈了,更能表达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轻视和愤怒。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遍,先读原作,再读课文。
生(齐):“汝何敢轻吾射!”“尔安敢轻吾射!”
师:课文改动了哪些词?
生:把“何”改成了“安”。
生:把“汝”改成了“尔”
师:“汝”和“尔”有什么区别?
生:没区别,都是“你”。
师:“汝”带有一种什么色彩?或者说,“汝”比较怎么样?
生:“汝”是一种敬称,比较书面化。
师:那“尔”呢?
生:“尔”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用在这里带有愤怒或轻蔑的意思。
师:对,“尔”用在这里语气强烈,带有愤怒、轻蔑甚至是讨厌的意思。“何”和“安”又有什么区别?“何敢”“安敢”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何”带有质问的语气,“安”不仅是在质问,还包含有厌恶的语气。
生:“何”含有一种尊敬的意味。
师:请坐。“何”表达了尊敬,“安”含有愤怒,我觉得我感受到了。“何”在音节上听起来内敛低沉,“安”在音节上听起来明亮高亢,更适合表达陈尧咨的愤怒。
三、拓展阅读
师:好,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但编者编写教材时删掉了最后一句。
(屏显。)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句能不能删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庄子》。
(师播放“庖丁解牛”动画视频,生欣赏。)
师:我们再来看“轮扁斫轮”的故事。此处,“轮”指制作车轮的匠人,“扁”是这个匠人的名字。
(屏显。)
(师朗读并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师:“庖丁解牛”是厨师跟文惠王之间的对话。这个叫做“扁”的制作车轮的人,制作车轮时跟谁进行了对话呢?
生:“轮扁斫轮”主要是制作车轮的工匠和齐桓公之间的对话。
师:“轮扁斫轮”的故事中,齐桓公最后并没有处死扁。欧阳修在《卖油翁》中说:“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生:都是地位低者和地位高者的故事。
师:非常好。都是身份悬殊的人之间的对话,是吧?最后的结果都是什么呢?
生:都是地位高的人被地位低的人说服了。
生:都是地位高的人接受了地位低的人说的道理。
师:非常好。那地位低的人都说了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三个故事都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人生道理。
师:可以再具体一点吗?
生:熟能生巧。都是用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人以影响。
师:全都是这样的吗?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
(生沉默。)
师:这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道理,并将之落实在今后的行动中。
师:好,请坐。
生:这三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师:很好,要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有吗?
(生沉默。)
生:这三个人都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做事的技巧和方法。
师:乍一看,卖油翁是在讲射箭的技术和倒油的技术,轮扁是在讲做轮子的技术,庖丁是在讲解牛的技术,但比技术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生:得心应手,用心去感受技巧的道理。
生:不能怀才自傲。
师:不能怀才自傲。的确,一个在技术上真正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是不会骄傲的。这三个故事都含有一个从“术”到“道”的思考。《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亲”通“新”,更新生命的“新”。那“大学”和“小学”的区别在哪里呢?朱熹说过,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什么是大人之学呢?古人八岁开始学习。学什么呢?学洒扫、应对、进退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5岁进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成人的道理。所以说,古人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道”,即无论做什么最终都能“止于至善”,成为一个有很高境界的、有很多美好品行的人。现在,我们来看《卖油翁》中人物的身上有什么闪光点,找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生:由陈康肃公“笑而遣之”可以看出他虚心接受了卖油翁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
师:由“笑”可以看出陈康肃公虚心纳谏,为人豁达。那卖油翁身上又有什么闪光点呢?
生:由“我亦无他,惟手熟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逊的人。
师:卖油翁以身示范,告诉陈康肃公无论在什么领域,技术多么高超,都不值得骄傲。瑞士学者毕来德在《庄子四讲》中说:“他们是‘生于陵’的普通人或是匠人,却跟显赫的君王或是名师孔子及其高足们对话,在他们身上又看不到任何过分恭敬的态度。其技艺之不断精进赋予了他们独立人格和清醒的思维。”从卖油翁身上能看到这种情况吗?
生:能。
师:从庖丁身上能看到吗?
生:能。
师:从轮扁身上能看到吗?
生:能。
师:《工匠精神》这本书有同学看过吗?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在秋山木工中,不训斥后辈的人不能由学徒晋升为工匠,后辈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不告诉他们,这是缺乏爱心。有人觉得,卖油翁是在倚老卖老教训陈康肃公。其实不然,这是他真正有爱心的表现,正是他帮助陈康肃公有了更高境界的提升。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爱心。秋山利辉还说过,“试着放弃自尊和矜持,让自己变傻一次。变傻的关键是要坦率、谦虚,腾空脑袋,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陈尧咨后来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他最后是“笑而遣之”。
(屏显。生读。)
只有丢掉自己的小小自尊,坦诚、谦虚地当一次“傻瓜”,这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匠人。
——秋山利辉
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如果傲慢自大,都无法为他人带来幸福。
——秋山利辉
师:这就是对卖油翁为什么要教训陈康肃公的原因的很好解释,而且陈尧咨也真的从卖油翁身上得到了教益。《宋史·陈尧咨传》里说:“(陈尧咨)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同学们由此能联想到什么?
生:《卖油翁》。
师:卖油翁曾沥油从钱孔入而钱不湿,后来陈尧咨也经常练习一箭穿过钱币的孔。历史上的陈尧咨虽然性格暴躁,执行刑罚很严厉,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曾经大兴水利,造福一方,而且还因提拔寒门学子做官受皇帝嘉奖而升官。陈尧咨还是一个学霸,是当年的状元,能文能武,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再去了解一下陈尧咨这个人。
预习材料
《卖油翁》预习材料
甲文:
卖油翁(《笔说》)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乙文:
卖油翁(《归田录》)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耳。”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思考题:
1.甲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认为乙文哪些地方修改得好?为什么?
3.乙文的最后一句话,课本上没有。你认为删掉好还是保留好?
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深圳 熊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