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子成分的辨识
1.牢记口诀
句子成分位置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一般成分弄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讲谁或什么,陈述主语是谓语。
动词涉及人或物,涉及成分叫宾语。
修饰限制算定状,补充说明就是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还有标志的地得,帮助分清定状补。
状语有时主语前,逗号隔开心有数。
注意位置和关系,认真分析莫疏忽。
2.规范使用划分符号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二、病句辨析小技巧
1.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3.句式杂糅 4.不合逻辑
5.表意不明 6.成分残缺
7.重复多余 8.关联词误用
病句辨析口诀
病句辨析并不难,压缩主干看缺残;
看过残缺看搭配,再把语序辨一辨;
句中数字要细判,约数倍数经常乱;
动词连用有顺序,两面不能对一面;
滥用介词成分缺,否定词语意易错;
关联词语易误用,并列成分别出错。
(一)先找主干,后分枝叶
所谓“主干”,即句子的主语、谓语以及宾语这三种成分的中心语。
所谓“枝叶”,即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等修饰限制成分。
例句1:
[今天晚上],(全体)同学[必须]做 <完>(语文)作业。
这一句中,抽取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分别是“同学”、“做”、“作业”;“今天晚上”做状语,“全体”作定语修饰名词“同学”;“语文”作定语修饰名词“作业”;“必须”作状语修饰动词“做”;“完”作补语,对谓语动词“做”起补充说明作用。
例句2:
分析:这是一个长单句。
主语中心语是“高校”,谓语中心语是“开展”,宾语中心语是“光盘行动”。
其中,主语中心语“高校”的定语是“多所”。谓语中心语“开展”的状语有三个:一是表目的的“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二是表结果的“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教师、学生的自觉行动”,三是表时间的“日前”。宾语中心语“光盘行动”的定语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从语句的主干“高校开展‘光盘行动’”入手分析,就比较容易把握语句的整体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地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
- 看到介词不放过(容易造成缺主语)
(1)是否滥用介词造成淹没主语。当发现“通过”“在”“随着”等介词与“使”连用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需分析这个句子是否缺少主语。
(2)介词是否错用。
(3)介词是否残缺;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4)“对”“对于”是否主客体倒置。
表时间、处所 :随着、从、于、到、往、向、自从、沿着、顺着
表对象、范围 :对、对于、关于、把、跟、与、和
表原因 : 由于—使、由于、因为、为
表被动 : 被、叫、让、给、使
分析:缺少主语,主语被状语掩盖了,“对”字多余,应删掉,让“法律水平”作主语。
1.一般地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
例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地关心。
2.表示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他对我很热情。
对党忠诚老实。
3.相当于“跟”,“向”,“朝”的意思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我对他说过了。
他对我笑了笑。
不对困难低头。
(2)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若不能,即可判定该句搭配不当。
(3)动词的连续使用,有时会导致逻辑语序不当,因此需判断几个连续动词的前后顺序是否颠倒,进而判断句子有无语病。
例1: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改正:增强缺少宾语,应在“保护”后加上意识
例2:科区各小学举行远足活动,纪念“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改正:纪念不能与到来搭配,将“纪念”改为“迎接”。
例3:通辽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保护地球”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响应。
改正:开展与策划前后顺序颠倒,应该为“策划与开展”。
加强—建设、作用;
增强—观念;
解决—困难
改善—态度;
降低—成本、风险;
缩短—距离;
召开—会议;
组织—活动;
组织、举办—活动;
举行—典礼;
召开—会议
培养—能力、习惯;
看到—表演、演出;
听到—歌声
引起—关注;
获得—反响
①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如“和”“与”“跟”“同”“以及”等;
②用“、”表示的并列;
③用逗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
(1)首先判断并列成分之间是否存在前后逻辑关系,若存在,需判断它们的前后顺序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恰当。
(2)若无逻辑关系,就要判断并列成分与其他成分是否搭配。
例1: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改正:看到“和”连接的并列成分,就需要考虑它们的前后顺序是否符合逻辑,应该是先“防范”再“打击”。
例2:端午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祖母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改正:并列成分“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无逻辑关系,“乡音”是不能看到的,故此句看到与乡音搭配不当,应将“和”改为“听到了”。
认识、管理、把握
审议并通过
发现并解决
警示、惩戒
宣传和推广
生产、销售、使用
调查并采取措施
完善并推动
句中出现正反意义的两面词,如“是否”、“能否”、“是不是”、“高低”、“成败”、“好坏”、“优劣”、“大小”、“快慢”、“得失”、“能不能”、“有没有”等词时,特别要注意前后句对应是否恰当。句子如果出现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就是病句;反之,句子前后都出现两面词(含可理解为正反意义两面的词),互相照应,则不是病句。
例1: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改正:应将“良好的学习态度”改为“学习态度的好坏”
例2: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分析: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否则自相矛盾。
(1)奇数重否定为否定,偶数重否定为肯定。
(2)特别要注意隐性否定词,如“阻止”、“避免”、“杜绝”“切忌”、 “难免”等,这类词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用法,就不易辨别语病。
(3)反问句本身就相当于一重否定,不要误用多重否定。
(4)特别注意 “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都”,不要误认为双重否定。
双重否定词:不可能不、不能不、没有不、不得不、非……不可 ……
含否定意味的词:避免、切忌、忌、防止、禁止、杜绝……
分析:例句不合逻辑,应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例3: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分析:“不可能”与“不”双重否定,导致句意改变,删去后一个“不”。
(1)是否成套使用,是否搭配恰当,是否多余。
(2)位置是否恰当,在复句中,如果分句主语一致,那么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语就放在主语之前。
例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分析:主语不一致,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本句“他”应移到“如果”后。
例2:亲子运动虽然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给孩子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把“虽然”改为“不仅”。
例3: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成功攀登到顶峰。
分析:根据句意,应为转折关系,所以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1. 并列:不是…而是 是…不是 既…又 既…也
2. 选择:是…还是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3. 递进:不但…反而 尚且…何况 别说…连
4. 假设:即使……也
5. 条件:不管……都
6. 因果:既然……就 既然……那么
7. 转折:尽管……还
复句类型顺口溜(1)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
“尽管”配“还”是转折;“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复句类型顺口溜(2)
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
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选择;
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
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
只有和才只有就,条件还有无论都;
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设。
(1)累计、至少、最多、最低、超过、达到、近、左右、大约、平均等词,后边要跟确数。
(2)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倍数。
(3)船只、星斗、年华之类的集体名词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4)数量词如果修饰中心词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应仔细辨别。
(5)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连用,如“五十岁上下左右”等。
倍数:“一倍、两倍、三倍”等倍数词不能与“下降”“减少”等词连用。
分数、百分数:几分之几,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一……;百分之几,如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和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连用,。
约数:“大约(超过、将近)”不能与“左右(上下、多)”连用,“达到”不能与“左右”连用,“最多……以下”、“至少……以上”为错误用法。
分析:“累计”是总计,累计的数是所有的人数,而且应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可是后文却说“超过 100 万人次” ,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与“累计”矛盾。
例2: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超过130万以上。
分析:“超过”和“以上”意思重复,删去“以上”。
例3:有报道称,2018年全球的长颈鹿数量比2017年减少了2倍。
分析:倍数词不能用“减少”修饰。
堪(可以)、诸(之于)、于(来自)、罕(十分)、其(这)
成语使用引发的:
忍俊不禁(笑)、漫山遍野(到处)、真知灼见(意见)
程度副词引发的:
过分(苛)、目前(当)、非常(特)、十分(更加)、格外(多了)
约数词重复:超过(以上)、大约(左右)
其他类型:无声(潜台词)、涉及(到)、目睹(亲眼)
例1: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原因,是因为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
改正:“之所以……的原因和是因为……”句子糅杂,可删去“的原因”或“因为”
“主要原因是……所致”(“主要原因是……”或“是……所致”)
2.由于……的结果(“由于……”或“……的结果”)
3.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或“……的原因”)
4.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或"……决定性作用”)
5.初衷是对……有意义 (“初衷是……”或 “对……有意义”)
6.防止……不再……(“防止……再……”或“使……不再……”)
7.需要……不可(“需要……”或“非……不可”)
8.非……才行(“非……不可”或“……才行”)
9.“根据……状况出发”(“根据……状况”或“从……状况出发”)
10.从……为出发点(“从……出发”或“以……为出发点”)
1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12.对象主要是面向……(“对象主要是……”或“主要是面向……”)
13.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14.“同期……相比同比”(“同比……”或“同期……相比”)
15.“围绕……为中心”(“围绕……”或“以……为中心”)
16.成分是……配制而成(“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
17.分……部分组成(“分……部分”或“由……部分组成”)
18.大多以……为主(“大多是……”或“以……为主”)
19.以……为宜最好(“以……为宜”或“……最好”)
20.分外……多了(“分外……”或“……多了”)
21.付出了……为代价(“付出了……代价”或“以……为代价”)
22.高达……之巨(“达……之巨”或“高达……”)
23.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或“由……取得的”)
24.由于……的领导下(“由于……的领导”或“在……的领导下”)
25.借口为名(“借口……”或“以……为名”)
26.经过……下(“经过……”或“在……下”)
27.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或“以……为幌子”)
28.听到……消息传来(“听到……消息”或“……消息传来”)
29.特点是……独到之处(“特点是……”或“有……独到之处”)
30.是为了……为目的(“是为了……”或“以……为目的”)
例1:虽然这些年他一直在上海发展,但他的籍贯是吉林长春人。
分析:判断句,主语籍贯与宾语人搭配不当,可改为他的籍贯是吉林长春或他是吉林长春人。
书面语语容引起谦敬词使用不当。
令尊、令堂、令郎、令嫒(称别人家的父、母、子、女)、
“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
“高”(知高见,称对方见解)、
“拜”(如拜托,托人办事)、
“赐”(如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
“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等。
常见谦词:
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
“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
“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分析:令尊”是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此句用来指自己的父亲,不得体。
句子若出现代词,如“这”、“此”、“他”、“自己”等应注意代词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有无歧义。
例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分析:“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方面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此”指代不明。
声明:本内容部分材料搜索自网络,有所增添删改,仅用于学术交流。本平台尊重原创,作者未知,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