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对于这个单元,我有两个理解。首先,整个单元都是关于写风景的。其次,人文主题非常统一。
举例来说,第一课《古诗》描述的是一楼一瀑。而《黄山奇石》则描写了一山一石,这里的石头代表着一类石头。这些作品都展示了教科书编者的家国情怀。我们一定要对此加以了解。
《黄山奇石》还有一个特别好上的点是随处可见的随文练笔,这部分锻炼的核心素养是思维能力。随处练笔体现在课后题以及作业设计上。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非常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它能增强人们对石头背后故事的想象能力,同时深入渗透中华文化。
环节一:完成课后第一题
1、让小朋友借助文中的拼音逐段完成朗读。
朗读能够成为整个学习的一种基础保障,只要小朋友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识这个字,不会形成阅读障碍,我们就判定为这个字会认了。
但是有些词不仅需要读的顺畅,还需要理解意思。例如“陡峭”这个词,要求我们联系生活,猜出陡峭的意思,这就表示这个词是需要我们停留下来去教的。
那除此之外,剩下的一些字,比如“闻”、“名”、“景”、“区”等这些词,它不存在这样的教学需求,因此不要把它单列出来,仍应该把它送回到语言环境中。
图片
2、教师提示“都”字的读音。
多音字可能学生会,但是作为老师必须教。教完以后,四年级我们有《爬天都峰》,那个时候我们就提醒学生,二年级我们教过了。
3、读到了几块奇怪的石头?
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这是非常的基础的“检索”能力,检索完下一步提取信息。“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读到了几块奇怪的石头呢?”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快速定位“奇石”段落。同学们读到了第2段的“仙桃石”。这里注意先让学生在书本把“仙桃石”圈画起来,从小就让学生做好标注,慢慢地进行批语,因为批注是一种终身的读书方法。
接着问:“还有的在哪?”同学们读到了第3段的“猴子观海”。
这里注意,如果同学只关注到了猴子,我们就要说明猴子与黄山的关联。我们可以和同学介绍一下黄山的四绝:云海、奇石、古松、温泉。所以猴子在黄山,他得看看云海,这才配得上是黄山奇石。
这个环节是我刻意设计的,如果没有人讲猴子,那就不存在,如果有的话,我们也要有准备。
同学们还读到了第4段的“仙人指路”、第5段的“金鸡叫天都”以及第6段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图片
读一读,梳理(联合读)
梳理我们完成的就是从检索——梳理——合并的过程,这里我们要注意,新课标我们称之为 2022 版,梳理与探究从第一学段就要开始。所以我们梳理的这个做法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我们把这些词联合起来排列出来的时候,我会问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石头的名字,比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到底是像石头的名字还是像故事的名字?”这个问题就是这一课思维能力的核心训练点:故事力。
这里我们可以添加上导语:
其实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这里所有的故事,它都是关于石头的故事。因为黄山奇石,山离不开石,石离不开山,山和石都离不开故事,只有山、石、故事,它们在一起,黄山这些石头才叫奇石。
图片
图片
环节二:读好“奇石”
图片
1、读好“仙桃石”
a、朗读第2段
b、读完之后,老师出“仙桃石”的实景图
c、让小朋友看图说话,我们可以这么设计老师的问题支架:
①这块石头像什么?
这个样子很显然就像我们吃的水果,桃子。
②这块石头什么样?
这里我们可以请孩子们素描一下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大概是这样的:圆圆的,顶端有一点尖,整个石头像个圆球。
总结:
到了这一步我们可以来拓展一下,我们问小朋友:“当你知道「仙桃石」是这样的时候,请你猜一猜「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像什么?”小朋友就回答了“像猴子”。其他的石头我们都可以来问一问小朋友。这里我们要拓展出去,直接告诉小朋友,石头的名字命名和形状之间的关联,这个就叫做形象的关联。形象和含义的联想,我们在这个环节就顺势而为了。
图片
d、文字细节的品读
小朋友的语言文字敏感度、精准度、运用程度,老师平时是需要给小朋友们一些指导的,所以大家注意,我在这个环节中,抓了两个文字细节同步关联出故事。
我们说:“同学们,就说仙桃石,你知道这桃子是怎么来的吗?从天上飞下来,而且因为它是飞下来,所以叫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我们请小朋友拿起笔把“飞下来”和“落在”这两个词圈起来。读的时候,要读得惊喜一点,因为这石头来得太奇怪了。“飞下来”和“落在”两词,我们重读。这样读,小朋友读的就有节奏,这样读,孩子集体朗读时,声音好听,语感也得到训练。
接着就问了:“同学们,这桃子从天上下来,可见这桃子是有来历的。”
e、编故事:“桃子哪来的”
这些故事小朋友是很容易说的,小故事可以与西游记、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相关。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这么编: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孙悟空去偷桃子,没想到就是一边吃一边丢,有一颗大仙桃就丢在了安徽黄山,就成了仙桃石。这种编写是蕴含文化,有阅读支撑的。一个“仙”字,联系着“天上掉下来”,联系着我们读过的《西游记》的母本,能让孩子们的想象更大胆。这实际上就是二段的口头作文。
在课后,我们可以编写四个小故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以及《金鸡叫天都》。同时,根据课后的第二道题,我们可以将上课时的口头作文直接以百字形式写成一篇随文练笔。可见二年级开始百字,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梳理:当学生编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告诉小朋友这个石头“有模有样”,我们编的故事“有事有情”,合起来才叫神奇的故事。
图片
图片
2、读好“猴子观海”
a、朗读第3段
b、读完之后,老师出“猴子观海”的实景图,教科书上就有
c、关注“陡峭”
我们说:“小朋友,太危险了,这猴子坐在山顶上观海,你们看,这山这么高,这山的石壁这么直,就像用斧头劈的一样,又高又陡又直。非常的危险,你们会不会替小猴子担心?”在这儿,实际上是要完成课文中“黄泡泡”的任务,讲解“陡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让小朋友用陡峭造个句子,会用,这才是真正的理解了“陡峭”的意思。
二年级小朋友需要我们在给出任务之后搭建支架。“陡峭”这个句子不好造,因为在生活中没有陡峭,那怎么帮助小朋友造句呢?建议大家可以给孩子们出示几个当地的名山大川的图片,让小朋友用“陡峭”来说一说名山大川上又高又直又险的石头。
d、猴子什么样(制作、出示课件)
先出图,出图完之后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只小猴有怎样的脑袋?”我们一看,小猴脑袋圆圆的(圆圆的在课件上用来填空);
“这只小猴有怎样的身体”小猴的身体鼓鼓的,胖胖的(鼓鼓的,胖胖的在课件上用来填空);
接着再点击课件,课件上出示原文的话:小猴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蹲在山头。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猴子观海在课件上用来填空)。
这样一来,我们辅助二年级的学生不停地将“猴子观海”这个口头作文转化为百字短文。孩子们学得非常扎实,课堂进展也很顺利。我们充分考虑到了二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实际情况。
图片
e、编故事(口头百字)
这里编故事一定要记得把桃子再联系上。比如说悟空刚才不是扔个桃子下来吗?那他扔下来以后,他要下凡来看一看这桃子到底扔到位了没有?能不能给咱花果山的小兄弟。于是,他就下来了,下来一看,桃子居然不见了,到处都是云海,于是悟空就在这看,看久了他也就回不去了。
总结:样子+故事=神奇,我们告诉小朋友黄山“奇”就“奇”在它有样子,样子背后有故事,这才造就了神奇。
那接下来记住,读完黄山奇石,我们不要记那么多,我们就记住奇石的名字,因为我们一读到它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它背后的故事。
所以小朋友,我们把书读薄,最后我们带走的就四个字,“猴子观海”。把字读化开来,让思维跟着文字能聚得拢。
图片
3、读好“仙人指路”
a、朗读第4段
b、完成课后第2题
课后第2题是看图写话,看课后给我们提供的“仙人指路”的图片,像一个手指正在指路。我们这回就不搭建过多的支架了。因为前面已经详细讲解了“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到这里,我们就让孩子自己试着写一写。“这个石头像什么呢?”这里说好:“像仙人在给你指通仙之路”就行了。这部分就类似于学生在造句。
c、设计创意——手影戏
可以带上道具手电筒,结合自己的手指,演绎“神仙指路”。
再次梳理:黄山奇石,它起名字是有学问的,第一个它都是基于样子,第二个它背后都有一个想象故事,这个故事中一定要很多人都认识。我们可以举例吕洞宾,因为吕洞宾是地仙,经常在人世间出现,为人们指路。
图片
图片
4、读好“金鸡报天都”
a、朗读第5段
b、出图“金鸡报天都”
出图以后,让小朋友听故事,因为“金鸡报天都”这个峰的故事它比较的专一,它是有讲究的,是有谱系的,而且相对复杂,不是由学生自己想。“金鸡报天都”这里的鸡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只鸡,干嘛要报,它是有讲究的,我们不能自己编。
c、梳理:强化
让孩子讲故事、听故事、说样子、复述故事,告诉他“金鸡报天都”这座峰的神奇之处。
d、神奇升级:变化
“金鸡报天都”它的神奇还在一句话: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作者写景在这一段中出现了变化,通过变化来写景。所以我们得跟孩子说:“你瞧,作者可真会写景啊!”
全文梳理
全文都讲完了之后,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补充朗读第1段和第6段,读完之后我们总结,石头奇在它的样子,石头怪在它的故事,奇奇怪怪的石头,名字是它的代表、概括。
这时候请注意,课件上要反复出现黄山石头的名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彩蛋
课后作业:
请小朋友和老师去选一幅图(可以是书本上的,但是更好的是网络上的)选一块石头,编一个故事。
要做到:
一定随文练习百字;
一定时时练习百字;
一定无限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