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01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①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①瀵:水自地下喷涌而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见曦月  曦:                  (2)良多趣味  良:               

(3)哀转久绝  绝:                  (4)下临峭岸  临:               

(5)不可正视  视: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景,分別表现了怎样的特点?(4分)

4、【甲】【乙】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案】

1、(1)太阳或(阳光)(2)甚,很(3)消失(4)靠近,对着(5)看

2、(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2)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

3、【甲】文:水流急,清澈碧绿【乙】文:水势浩大,璀璨透明。

4、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02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①,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②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③分明④,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⑤,虽途迳信宿⑥,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⑦,回望如矣。

(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有删改)

【注】①黄牛山: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宜昌境内。②色:景色,样子。③成就:形成。④分明:清晰逼真。⑤纡(y)回:曲折,回环。⑥信宿:连宿两夜,这里引申为两三日。⑦纡深:回环幽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

(1)略无阙处     阙                (2)虽乘奔御风     奔                             

(3)林寒涧肃     肃                (4)迳黄牛山       迳                                      

(5)犹望见此物   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         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___________特点。(2分)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两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1、(1)同“缺”,空隙、缺口   (2)飞奔的马   (3)凄寒,肃杀  (4)经过   (5)好像

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 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3、湍急  纡回或回环曲折

4、【甲】【乙】两文都引用歌谣,【甲】文是为了突出猿声的凄凉悲哀,【乙】文是为了突出水路回环幽深。

03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沿溯阻绝                     (2)属引凄异                       

(3)不及返顾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3、【甲】文表现三峡夏水水流湍急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乙】文作者主要从    觉角度描绘山中之景。(2分)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歌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各1分)

2、(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3、对比 视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04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峽中平如油查”。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濒堆9。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人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峙:裂缝。③滟灏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沿潮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    发:_____________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__________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2分)

16. [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3. (1)顺流而下(2)迅速,快 (3)出发 (4) 好像……的样子

14.(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5.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    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

16.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05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这里指阴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或王命急宣      或:               

②不以疾也     疾:           
③四顾无纤翳      顾:

 ④惟神女峰      惟: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①有时    ②快    ③环顾,看,视    ④只

2、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古文阅读

初中古文中常见字解析、例句及翻译

2023-10-8 7:05:32

古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伙滑吏》

2023-10-9 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