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说书》简评

是张岱在晚明时期寓居于南京时所创作的一篇小品文,收录于八卷本《陶庵梦忆》之卷五。文章篇幅不长,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字,却能在聚焦展现柳敬亭卓越的说书艺术的同时将他的形貌之粗朴、自然与性情之自尊、不羁刻画得活灵活现。

能够在较短的篇幅内凸显出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并将之塑造得如此生动,首先得益于作者对文章结构脉络、素材选取的精准把握。本文先从柳敬亭的外貌与神态写起,寥寥几笔塑其粗朴随性之形、神,并简单介绍他“善说书”的技能。接着从柳麻子每日说书频率低、要价高以及听其说书之不易三个方面道明他的行情极受欢迎,为下文做铺垫。随后作者选取自己曾经听柳敬亭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的经历作为具体事例,详细介绍其说书时在内容设计、描写刻画、声音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柳敬亭说武松到店买酒的情节说明柳氏在情节描写方面的细致入微,体现其说书技艺之精湛。接着写柳敬亭说书时不受听书者的勉强,体现他的自尊傲气。随后再次总结渲染其说书时令人叹服的总体风格,进一步强调柳敬亭说书技艺超群、受人追捧。最后,总结全文,表明作者对柳敬亭的赞赏,再次说明其同王月生一样受欢迎。全文无一句闲话,脉络清晰、裁剪得当,作者对文章节奏的把握正与柳敬亭说书一样“找截干净”,不缀繁文便将柳敬亭这位技艺高超的说书人的形象生动呈现。

其次,也要归功于作者对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善用白描,如“黧黑,满面疤癗”等语,简笔勾勒,便将柳敬亭之神、貌的特点呈现出来;善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柳敬亭的行情之盛,可从侧面反映他说书技艺的高超,而写其说书时的具体表现,则是从正面展现了柳敬亭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善以小见大,利用细节描写,写柳敬亭说《景阳冈武松打虎》时在内容、节奏、声音等方面的精彩呈现,甚至聚焦到武松到店买酒时的情节,从细节体现柳敬亭的说书奇才;善用夸张,“摘世上说书之耳……不怕其不齰舌死也”之语实为夸大,但亦可表达作者对柳敬亭说书技艺的叹服;作者亦长于“闲中著色”,善用衬托,在写柳敬亭说书艺术之前先写柳敬亭丑陋之外表,欲扬先抑,描其随性自然之神貌,与外貌形成反差,而后再写其一绝的说书技艺,富有层次感。且貌、神、技三者相衬,既凸显出柳敬亭的人格魅力之大、说书水平之高,又使柳敬亭这一人物形象更加跃然于纸上。此外,若以相貌论之,柳敬亭绝不能与名妓王月生相提并论,而作者在文中却以王月生之美好衬柳敬亭之美好,还两次提及柳、王行情正等,更显柳敬亭之技艺及风采令人心悦诚服,使其誉满南京。

柳敬亭形象的成功展现还离不开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口角波俏”。读此文章,首先注意到作者全文不称柳敬亭为柳敬亭,而直呼其诨名“柳麻子”,既加深了读者对他“满面疤癗”的印象,又更显亲昵,流露出作者对柳敬亭的欣赏。且文章以短句较多,读之句势有力,又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之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同时暗合作者所展现的柳敬亭形象。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等语,则均下笔凝练,三言两语即将柳敬亭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后,作者在本文中虽着力描写柳敬亭说书的高超技艺,但其所体现的角度并不局限片面,而从多角度入手。“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等语是柳敬亭说书行情之盛;而“一日说书一回”亦体现柳敬亭说书重“质”不重“量”;“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是柳敬亭深谙说书与小说呈现效果之异,亦是柳敬亭说书之创新、不拘泥于原文;至于“微入毫发”“找截干净”“闲中著色”“入情入理”等语,则是柳敬亭说书的艺术处理之高明;而“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辄不言,顾不得强”之语,则是柳敬亭对艺术表演的尊重,不因主人而放弃原则,重视说书效果;“摘世上说书之耳……不怕其不齰舌死也”等语是以作者为代表的世人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赞叹。作者从多方面入手,立体展现了柳敬亭崇高的说书艺术。

在本文中,作者毫不吝惜对柳敬亭的称赞,为世人生动呈现出这位技艺精湛、堪称艺术家的说书人,而观《柳敬亭说书》文本,亦知张岱写作之“微入毫发”“找截干净”“闲中著色”“入情入理”“口角波俏”,莫说柳敬亭说书之高妙,更有作文高妙似柳敬亭之说书者!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古文阅读

柳敬亭说书 原文翻译

2023-9-9 13:11:21

古文阅读

爱莲说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2023-9-11 6:41: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