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
B. 翼然(yì) 野蔌(shù) 弈者(yì) 繁阴(fán)
C. 酒洌(liè) 辄醉(zhé) 伛偻(yǐ) 觥筹(gōng)
D. 颓然(tún)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C. 野芳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太丘舍去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才美不外见。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醉翁之意不在酒。4. 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 禽鸟知山林之乐 B. 名之者谁 C. 四时之景不同 D. 醉翁之意不在酒5. (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许多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下列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B. 泉声如听太守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D.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6. 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D.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7. 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8. 对课文第三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 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二、默写10.欧阳修《醉翁亭记》(1)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4)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1. 某班级举行“走进醉翁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1) 在琅琊山醉翁亭景区,慈孝竹郁郁葱葱,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却“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天长地久”……如果你看见一人正在涂鸦,准备如何劝阻他?
你说:______(2) 学完《岳阳楼记》后,小笑拟了上联,请你以《醉翁亭记》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希文俯瞰洞庭湖心忧天下
下联:______(3)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
四、文言文阅读1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掇:拾取。②荫:庇荫。(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①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③宴酣之乐 酣:________④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乃:_______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文在写景叙事中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醉翁亭记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
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材料二:
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1)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 词语 | 示例 | 加点字意义 |
字源法 | 行者休于树 | ①______ | |
迁移法 | 故虽吏事旁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______ |
查字典 | 属余为记 | 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zhǔ:①连缀;连续。②(意念)集中在一点。③同“嘱”,嘱咐。 | ③______ |
(2)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3) 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B.蔌sù。C.伛yǔ。D.颓tuí。
2.【答案】D【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做到分类辨析,理解记忆。
【解答】
A.谓:动词,称呼,命名/为,是;
B.秀:秀丽/茂盛;
C.发:开放/从……出发;
D.去:离开。
故选D。 3.【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解答时需要根据句意判断是否是通假字,并明确通假字所通的字以及意义。
【解答】
A.句意为: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通“返”,返回。
B.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见”通“现”,显现。
C.句意为: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属”通“嘱”,嘱咐,嘱托。
D.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故选D。 4.【答案】B【解析】A: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之”为助词“的”;
B:给它取名的人是谁?“之”为代词“它”;
C:四季的景色不同.“之”为助词“的”;
D: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之”为助词“的”.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解答本题主要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只有明确不同虚词的用法,然后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运用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之”是古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一般用作代词和助词,有时也出现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时要透彻理解各联句的内容,认真审题,根据《醉翁亭记》的原文内容,找出合适的对联。D项是写梅花的名句,与《醉翁亭记》的内容无关。
6.【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
A.有误,“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应翻译为:太守返回,宾客跟从;
BCD.正确。
故选A。 7.【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的意义要归类总结并熟记于心。做题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解析】
ABD.判断语气;
C.陈述语气。
故选C。 8.【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解答】
B项“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理解错误,这里形容太守的醉态。故B不正确。
ACD正确。
故选B。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写作技巧、重点词句和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结合写作背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做题时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逐项分析判断。本题中, B.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故选B。
10.【答案】(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4)伛偻提携 (5)泉香而酒洌【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你好,这郁郁葱葱的慈孝竹,为这醉翁亭景区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你这样刻刻画画,真有点煞风景,让我们做个文明的旅游人,好吗?【小题2】示例:永叔醉游醉翁亭乐惠黎民【小题3】醉翁亭四周古树苍翠,亭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那翘起的四角亭檐,若苍鹰凌空飞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委婉得体和连贯的能力。在劝说时要有礼貌用语,要注意语言的语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劝止的意思,表明其中的成败利害,让游客明白即可。如:你好,这郁郁葱葱的慈孝竹,为这醉翁亭景区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你这样刻刻画画,真有点煞风景,让我们做个文明的旅游人,好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本题的内容必须结合《醉翁亭记》的相关句子,形式上与上联相对即可。符合对联常识,体现文章主旨拟写即可。如:永叔醉游醉翁亭乐惠黎民。
3.本题考查图文的转换能力。根据课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语句,结合你对图片的认知,用精练、形象的语言描述,突出醉翁亭的特征即可。可答:醉翁亭四周古树苍翠,亭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那翘起的四角亭檐,若苍鹰凌空飞越。
12.【答案】(1)①花 ②陈列,摆开 ③尽兴地喝酒 ④于是,就(2)①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②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3)同:语言简洁;借四季美景,抒“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情。异:[甲]文一句一季景色,且抓住每个季节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直接描写四季景色之美。[乙]文一句两季景色,且分别通过人的动作和心理感受,侧面突出四季景色之美。(4)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①句意: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②句意: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③句意:宴中畅饮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④句意: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乃:于是,就。(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语。①句中重点词有:颜,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②句中重点词有:宣,宣扬。以,来。(3)本题考查对两文写景方法的比较与分析。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之景,都是借景抒情。[甲]文中写自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写四季之景,春天重在写嗅觉感受,夏天表现树木的繁茂,秋天以霜突出其高洁,冬天写水位的下落,一句一季景色,且抓住每个季节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直接描写四季景色之美。[乙]文中写自然之景的句子是“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也写四季之景,也突出夏天树木的繁茂、秋天的风霜以及冬天的冰雪。一句两季景色,且分别通过人的动作和心理感受,侧面突出四季景色之美。(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时先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文意来归纳概括。[甲]文第一段主要表现山水之乐,第二段还表现出了“宴酣之乐”,里面寄寓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感。[乙]文中的“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表现出地僻事简之乐和风俗安闲之乐。“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则又表现出一种岁物丰成之乐。“幸生无事之时也”表现出的是一种和平安定之乐,也是与民同乐。13.【答案】【小题1】①休息;②即使;③同“嘱”,嘱咐。【小题2】D【小题3】①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②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小题4】用所在地的地名、当地太守的号、来源于诗句、生活中的事物等。【小题5】示例:“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借用它陶渊明《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甲骨文中的“休”是一个人靠在树上,本义是在树荫下乘凉歇息,后引申为歇息。由歇息引申为停顿,停止等。休:休息。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驭着风,也没有这样快。虽:即使。
③属余为记:嘱托我写一篇记。属:同“嘱”,嘱咐。
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应该是“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故选:D。
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名,命名;自谓,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句意为: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②中重点词语有:惟,只;若,好像;句意为: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北固亭”是根据亭子的所在地来命名,“醉翁亭”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心远亭”中的“心远”出自陶渊明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孤鹤亭”是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命名的。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链接材料,结合平时积累来概括。如:“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借用它陶渊明《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参考译文】醉翁亭记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材料一:
台石使君镇守邕州,捐助钱财买了这里的土地,开辟了一条小路,种植花卉竹子,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在街巷的亭子高大独立,地势高而干燥,命名为“心远”,取陶渊明在人境结庐心远地自偏的话,甲子岁完工,嘱托我写一篇记。
材料二:
有人赠我了一只仙鹤,养得驯服柔顺,总是跟随人,于是用它做了亭名。美好的日子,穿着木头做鞋底的鞋,拖着手杖,自由自在地在亭中。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抚摸着它非常高兴,以至于忘了朝暮,所以即使有公事在旁边,我也按照心里面的想法去做,顺其自然。草亭寂静,月影轻快的跳舞,如同积满清水一样澄澈透明,鹤的叫声清脆悦耳,和山林清雅的风度没有什么不同。难道不是达观的人让自己的情怀、意念变得非常清澄,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的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