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代的记录者——《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群诗教学

【写在前面】
语文课不好教。越来越不好教。
不论是之前提出的群文教学,还是后来推进的整本书教学,抑或现在如火如荼的大单元教学,每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必将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思想的提升。
再加上新课标、大概念、思辨性、任务群、情境式,这些每每要“敲黑板”强调的词语“组团来袭”,需要经历一波又一波的头脑风暴,然后在漩涡中站定,慢慢消化,理解,沉淀,实践,反馈,提升。
这节《唐诗三首》整合课,是在任务驱动下备出来的课。这个活动名师云集,我一个普通的草根老师,该教出怎样的唐诗课堂的气象呢?
除了一头扎在浩瀚的文字中研读文本,还要关注情境,突出思辨。这节课在“做时代的记录者”的议题的统摄下进行教学设计,《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都是现实主义作品,诗人“为生民请命,向时代发声”的情怀是单元教学要落实的要求。杜甫和白居易是大唐民生的记录者。本节课聚焦三首诗歌主要人物的矛盾点,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先总后分再总,课堂大开大合,学生活动充分。
教学落脚点回归学生生活:往事越千年,在自媒体流行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你会选择什么内容来记录呢?愿大家心中有悲悯,眼底有温暖。
期待一起研讨,一起成长。
图片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首诗歌的三个故事。

2.通过思辨三首诗歌,体悟作者情感。

3.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记录生活。

二、教学过程

1.导语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档纪录片叫“时光影像”,用纪实的手法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我们今天所学的三首诗歌,称得上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时光影像,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三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课堂程序
环节一 时光影像之角色选取
师:同学们,在唐朝时光里的发生的三个故事,分别选取什么人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呢?他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这三首诗歌都选取了老人作为主人公,分别是:老妇,老夫(杜),老翁。
善待弱者是一个社会的良知,老人无疑是弱者的代表,这三位老人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不平之事,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件不平之事吗?
预设:差吏捉人;群童盗茅;宫使抢炭。
环节二 时光影像之故事讲述
师:三个故事中有六个人物,分别是这三组的矛盾冲突。下面我们分别这三组人物,为人物代言,要求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心情。
师:第一个故事的矛盾冲突是差吏和老妪。下面我们分成两组,男生组为差吏和女生组为老妪,差吏组说说你为什么怒?老妪组说说你苦从何来?
图片
思辨一:差吏的怒VS老妪的苦
师:夜深人静突然来袭,你怒从何来?请为差吏找出一个理由。
差吏组:
预设:1.我是官,他们是民,我高高在上,有一种趾高气昂的俯视感、优越感,态度自然蛮横;
差吏的怒来自叩门之后老妇人迟迟没开门的不耐烦,开门磨蹭了都不行,还是高高在上的官;
差吏是来捉人的,得制造出大的声势来,让老百姓吓到,吓到之后乖乖听话了。
差吏的怒来自夜晚还得工作的辛劳;
来自上级指派任务完不成的担心和焦虑,来自战争旷日持久没有尽头的恐慌。
师:老妪,请说说你苦从何来?
老妪组:
预设:1.老妪的苦是首先来自丧子之痛,“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以看出;
(师:她刚经历了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一个母亲而言,这个痛苦足以压倒她)
2.老妪的苦来自贫困之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家中的儿媳妇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可见家庭的贫困。
3.老妪的苦来自应征之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晚上走,清晨到战场,不能休息还得做饭。
师:孩子,这个请字不寻常啊,有人说,这里可以看出老妇人主动请缨上战场,体现了她的爱国情怀,你认同吗?
预设:“请”字背后另有苦衷,牺牲我一个,保全家中三人。在权衡之后,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如果支持战争,那老翁也不用逾墙走了。连一个老妇人都要捉去,可见征兵之急、用人之切。刚经历了死别现在正在经历生离,不久的将来也会是“死别”,时代的灰落在她的头上,成为一座山,需要她去背负。
战火快烧到家门口了,可见战争的紧张形势。战争不需要女人,非常时期,竟然连老妇人都不放过,可见真没人了。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一则材料,安史之乱前后人口数,说出你的感想。
唐朝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天宝十三年各州上报的人口数量5200万,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乾元三年,全国各州上报的户口为2933174户,大致为1600万的人口数量,人口损失大致3600万。户数损失率高达67.1%,人口损失率高达67.9%。
预设:老妪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普遍,这一家便是家家,石壕村便是村村。家家皆如是,村村皆如是。
师总:看似官民的矛盾,实则是战争的祸。从这一组人物中,我们看到了老妪的痛苦,和差吏捉人的飞扬跋扈外显的怒,我们更知道这故事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乱世。所以有人说,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杜甫眉头一蹙,就是半个乱世。这是发生在河南石壕小村的故事。接下来我们看两年后发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故事。
图片
思辨二:老杜甫VS小群童
师:我们还是分为两组,中间分开,一组为老杜甫,一组是小群童,请大家站在各自立场解说自己的内心。小群童组先来,你们何以敢公然抱茅?说你们是“盗贼”,你们接受吗?
预设:其一,群童有群胆。这一场罕见的大风不仅吹破了杜甫家的茅屋,卷走了他家的茅草,也吹破了家家的茅屋,卷走了家家的茅草,孩童家的茅草也“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去了,剩下的茅草完全可能和杜甫家的茅草混在一起,所以他们可能以为抱走的是自家的茅草,只不过抱得多了一些而已。
其二,我们家的茅屋也要修缮,抱走茅草不是恶作剧,是生活所需。
师:对,群童也有自己的苦衷。
师:老杜甫,不就是一把茅草吗?何必斤斤计较呢?不就是一群孩子吗?你怎么能称他们是“盗贼”呢?太没风度了吧。为帮助大家走进杜甫内心,请看助读材料。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一座茅屋,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到了第二年八月,一场秋风卷走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接着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普通人杜甫:建茅屋不易,修茅屋更难,这不是一捆茅草,这是他的家。一个老迈的、在困顿生活所迫下的杜甫,不得不对几把茅草斤斤计较,“唇焦口燥呼不得”如实的写出自己的狼狈,面对他人的狼狈,还有自己生活的狼狈,这是普通人杜甫。因其普通,所以真实,仿佛在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所以,这世上有那么多诗人,唯有杜甫,人们才会亲切地叫他一声“老杜”!
可是这明明就是几把茅草,最终茅草也没有要回来,还失了风度,在倚杖的叹息中一定有对自己斤斤计较的自嘲,这时的杜甫是普通人杜甫。
师:可是在这首诗中我们分明还看到另外一个杜甫?
诗圣杜甫:那是一个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的杜甫。他想到的是和他一样在风雨中受困的天下寒士,他为天下寒士大声疾呼,呼唤天下寒士都能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屋里,这是杜甫的推己及人。心怀天下,心系苍生。
不止于此,这天下寒士中不包括他自己,他选择了牺牲自我,换来天下寒士的安居,这是杜甫的舍己为人。这世上有那么多诗人,唯有杜甫,被称作“诗圣”。他有圣人一样的力量,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上天让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
他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仅体现在深沉内容的沉郁之中,也体现在诗歌外在形式的顿挫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这就是杜甫的顿挫。前扬后抑,跌宕有力,这是顿挫。不得不被后面的几个字牵绊,必须停顿,驻足,沉思,感动。油然而生的是敬佩。

(学生朗读练习。)
师过渡:由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在乱世中,一把茅草对普通老百姓的重要,以及沉沉黑夜中杜甫发出的呐喊。
图片

思辨三:卖炭翁VS宫使
我为卖炭翁代言:你的千余斤的炭是怎么来的?能不能简要说一说。
卖炭翁的炭=一斧一斧的伐+一根一根的烧+一个一个的装+人和牛雪天路滑的行
牛困人饥日已高,此句互文,人与牛皆困和饥,一方面是雪天路远行路不便,另一方面,也因为炭多车重,赶路不易。这一车炭是全家人的生计。
我为宫使代言:
宫使的绫:半匹红纱一丈绫,系上牛头充炭直。挂在牛头上,可见它有多轻。交易的严重不对等,几近于抢掠。所以,苦宫市也。
师:感谢杜甫白居易这两位伟大的诗人,让我们看见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真实发生。因为作者的看见,才让我们看见。下面请大家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通过三首现实主义诗歌,
我既看见差吏的 ,更看见老妪的 ;
我既看见小群童的 ,更看见老杜甫的 ;
我既看见宫使的 ,更看见卖炭翁的 。
每一诗的背后都跳动着作者的心,大家发现没有,这三首诗作者的讲述视角是不一样的。石壕吏叙述视角是旁观者角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亲历者角度,卖炭翁的视角是转述者的角度。
师:同学们,如果这三首诗角逐最佳纪录片奖,你会选哪一首诗呢?
提示:请从故事内容、讲述角度、读者感受三个维度来思考。
师:孩子们,何止一老妪,何止一老夫,何止一老翁,那是家家的老妪、户户的老夫,是卖油翁、是卖菜翁、卖布翁在受苦、在流泪啊!好的纪录片在讲述故事之外,还有作者情感或含蓄或深沉的表达。来读一读这些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走进生活,做时代的记录者
师:往事越千年,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现如今,我们记录方式更加多元,我们记录的内容更加多元,普通人的温暖的瞬间同样值得被铭记。
大家看,中国外卖小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这是用图片记录时代,大家看2022年感人的泪目瞬间。(播放视频)
同学们,在自媒体流行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如果你来记录,你会选择什么内容来记录呢?愿大家心中有悲悯,眼底有温暖。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思无邪,品真情——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整体教学设计

2023-4-19 18:36:52

教学设计

红花更需绿叶衬 烘云托月意更悠——《刷子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4-26 7:09: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