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显现的画面感兴趣,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3.收集和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教学过程
一、感悟传统,喜迎“新”春
1.游戏导入
“闯古诗宫格”游戏导入,需要从九个字中找到一句诗,敢来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春风花草香)学生寻找诗句共同点。
师:春,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里,有一个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王安石的《元日》。
2.趣解诗题
师:“元”字下面像什么?(课件出示甲骨文)无论汉字如何变迁,上面这一横都没有变化,表示人的头部,所以“元”的本义就是“人头”。由此引申出两个意思,那元日的意思是什么?(生会借助汉字字义、借助注释理解“元日”的意思。)
师:元日,一元复始,一起走进王安石笔下描绘的元日(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汉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寻根,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祖先创造文字的智慧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
二、初探古诗,读出“新”韵律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共读古诗
(1)代表读: 读准屠苏、瞳瞳、旧符三个词语。
(2)生合作读,划分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时可以在每句第四个字后面适当停顿。
(3)讲究平仄,读出古诗韵味。根据古诗通读“仄声短平声长”的规律,师生吟诗。
(4)小诗人读,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读古诗采用个人读,合作读,小诗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丰富学生积累,巩固古诗朗读语感。】
三、理解诗意,想象“新”年画面
师:课前我们对《元日》中的节日习俗进行了资料收集,填写了学习单,现在来分享一下。
(一)预设1:燃爆竹
1、释义:“除”在字典中的解释有这几种解释,请选一选。
2、看图:那现在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听声:这爆竹声意味着什么?
4、小结:人们燃爆竹也是为了驱赶旧的一年里像年兽这样不好的事物、不好的运气。这样就能欢欢喜喜迎接新的一年。(齐读诗句)
(二)预设2:饮屠苏
1、释义:解释“屠苏”的意思。(视频了解饮“屠苏”习俗)
2、想象:当温暖的春风吹在人们的脸上,一家人围坐在饭香四溢的桌子上,饮着屠苏酒。举起酒杯,你想说些什么吗?
3、小结:这句诗中是否有一个字能表达出现在你的心里的感受?(暖)难怪王安石会这样写道:春风送暖入屠苏。
4、继续寻暖:请你读一读后面两句诗,还有什么给人温暖?
师生借助第三个注释、借助图片理解“瞳瞳日”,从而理解瞳瞳日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希望和温暖。
(三)预设3:换桃符
1、理解诗句:请认真读第四个注释,新桃、旧符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受每句七字的限制,将这个完整的句子压缩成“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没有变。(生通过查找资料汇报“桃符”)
2、拓展练习:如果把“桃符”换成“春联”,还是七个字,你认为这句诗可以怎么写?预设:总把新春换旧联。
3、感受春联:(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新春新景新气象 多福多才多平安;国泰民安歌盛世 年丰人寿庆新春)
预设:春联里都是人们的新年祝愿。
4、小结:春联帮人们抒发着新年美好的愿望。所以在暖洋洋的晨光中,都是谁家在换桃符?王安石看到这一幕幕情景写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结:透过诗中提到的三种习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节?
同桌合作学习:拓展其他带有春节习俗的古诗,找出对应的节日习俗:
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爆竹散千灾,从今事事谐。
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师:春节在我们中国人是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更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再读元日,读出自豪。(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追根溯源、古今对比、对话交流、适度拓展等途径,感受古今节日习俗的变迁,理解《元日》古诗本身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四)品味诗情,体会“新”年心愿
师:春节当天,提笔写诗的诗人王安石有什么新年心愿呢?要想了解这些,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王安石这个人。(课件介绍王安石生平)
预设:实行变法,让百姓富裕,国家富强就是王安石的新年心愿。
重点理解:通过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体会王安石变法信心的坚定。再顺势理解“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主语,不仅指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还有王安石。
师:在王安石的变法下,宋代百姓要有一个崭新的生活,宋朝要有一个崭新的世界。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师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情感是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此环节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寄托的诗人济世安民的情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认同。】
(五)传承文化,争做“新”接班人
师:渊源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传统节日,我们去古诗中领略它们的风采:
师:传统节日如纽带,联系着我们的血脉亲情,中华诗词如明珠,装点着我们的点滴生活。中华文明如浩瀚的江河,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撷取了浩瀚江河的一滴水珠。需要我们传承与探索的还有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靠我们,更靠你们。
(六)分层作业,巩固提升
师:我们今天的作业,邀请你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1、必做:与诗同行,书元日。背诵《元日》,完成书法作品。
2、选做:妙笔生花,写春节。围绕“春节真热闹”,写一写春节热闹的情景。
3、选做:追寻传统,作报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继续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古诗,完成传统节日追寻报告。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文,也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教学中呼应本单元人文主题,号召同学们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题目与诗人所表达的主题意义是密切联系的:“元日”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根据资料,此时此刻的王安石刚刚被任命为宰相。当时北宋王朝面临着政治危机,于是他进行新法改革,想通过新政使国家繁荣富强,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年对王安石来说,也是重要的日子。按上述线索备课,课前预习就可以布置学生查找《元日》中出现的春节习俗,初步了解关于过新年的春节习俗的来历等,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语文素养。
课堂中通过同学们课前找到的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种习俗学习感悟整首诗,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感知、赏析具体诗句。在学生对整首诗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品读,联系互文性文本来诠释整首诗,由此,带给学生无限的联想和思考。
教学中设计了深入了解诗人,通过了解王安石的主要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希望新法像新桃符一样,祈祷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幸福的愿望。课堂上一遍遍引导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使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瑕疵,比如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学生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