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村落,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区,是人类心灵的一片净土。直到现在,我们读来仍有一股清爽之气油然而生。
桃花源明明是陶渊明心之幻想,却有多少人心之向往,找寻不已。
忘路之远近 SPRING IS COMING
文中的“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他的工作地点就在河流之上,像往常一样,顺着溪水往前划船,眼睛盯着水流,看看哪里有更大的鱼。接下来即可捕鱼、收网、卖鱼、换油盐柴米回家。这不就是我们现代的标准“打工人”吗!仔细一想,我们工作的时候,会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吗?真的有一天,在上班时间“忘路之远近”,心灵开小差,会怎么样呢?
所以武陵人的“忘路之远近”着实巧妙,就像有一天,你暂时忘掉自己的职业,卸下你的各种角色,让自己沉浸在一种舒服的状态中。记得有一本绘本中讲到,一个妈妈每天都会把自己关在浴室里独处8分钟。哪怕就是静静地坐在浴缸中,也是自己的心流时刻。正如蒋勋老师说的“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常常是你把现实的东西暂时忘掉的时刻。”
武陵人进入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将会邂逅什么呢?
怡然自得 SPRING IS COMING
首先映入武陵人眼帘的,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桃林,特别像现在的网红打卡点,精心种植,刻意布置。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么大片的桃花,竟无人知晓,也无人探寻到底呢?
《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们常常会迷失在一种自我认知欠成熟的状态中。是迷失在出世的繁杂中,迷失在都市文化中,迷失的人迷失了,武陵人却在这一天,宛若觉醒的心得到召唤,召唤他回归自然,探寻自我。接下来武陵人看到的桃花源是那么怡然自得。
桃林之中没有杂树,那么纯美;树林下绿草鲜嫩,落花铺展一地,充满生机;桃林的尽头是山,山下有一个透着光的小口,充满着希望。
进入桃花源村,地势平坦,房屋整齐,田地肥沃,一条条小路纵横交错,井然有序。仿佛是乡村振兴工程里的模范村庄模样。
男女青年,往来种作;老人小孩,其乐融融。之所以是“世外桃源”,大概是这种“怡然”不能得。今天的村庄,男女青年外出工作,老人在家带小孩,已经是常态了。留守儿童渐渐在农村盛行,却也很难看得到“怡然自得”的村容村貌了。
不足为外人道 SPRING IS COMING
一个什么样的社区,会让人心生好奇,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个陌生人闯入禁区,不但没有被驱赶,反而得到热情的招待。虽然大惊,但纷纷邀请到家做客,温酒杀鸡款待客人。
明明知道是陌生人,依然把“世外桃源”一一道来。他们避秦时乱,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后便再也没有跟外面的人来往过。
如果说这就是民风淳朴,那么这些娓娓道来也是一种表现。
一个自给自足,可以跟外界隔离,而“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又跟外人无异的村庄。
一个可以满足简朴生活,热情淳朴,对外界不生好奇的人民。
一个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安闲和乐的地方,恍若香格里拉。
这样的尤物,真怕被人打扰。
所谓伊人,追寻不已 SPRING IS COMING
这样的尤物,果真被人发现,信息泄露出来,怎会不惹人追寻。
所谓伊人,追寻不已。即使一再做记号,最终也不复得路,未果。
突然想起古代文人的田园山水梦,他们通常会在自己的家中布置一个庭院,就像是大自然的微景观,仿佛这样可以保留一点与自然的距离。
现代人的山水梦,也能找到踪迹,即使阳台再小,也愿意栽种一两盆花草,偶尔过滤一下迷蒙的双眼。
桃花源是陶潜追寻的理想社会,也是他归隐田园后构筑的心灵净土。
我们超越时空,再访桃花源,若能激发一点艳羡之情,促使一颗追寻之心,幸甚幸甚!
一颗追寻的心,在自家阳台践行,在一盆盆花草中寄托,有向往,有追求,用心培育,也是一种桃花源的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