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我最近在微信读书上听完了道听途说播讲的《大明王朝1566》 ,故事前半部主要讲述了,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期,裕王、海瑞等倒严的故事,后半部讲了,海瑞上书批评嘉靖皇帝的种种不称职的地方,以及嘉靖皇帝如何应对这个刚直的臣子。

故事从1566年的除夕开始,一位观察天象的官员,因为不愿意改口,他坚持说是皇帝无德导致上天不愿降雪,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下令让处刑的太监,仅仅二十杖就把这个官员打死了。其实嘉靖皇帝并没有要至这官员于死地,但是严世蕃横暴如此,根本不允许朝中有反对的声音。

之后的财政会议,是由严嵩主持的,嘉靖皇帝只是呆在不远的禅房里,如果对大臣的上奏没有异议,就敲磬示意,严嵩作为内阁首府就用朱笔批准。嘉靖皇帝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不想为了错的决议承担责任,害怕留下骂名,很多政令都是用一首诗或者一个物品去暗示大臣,让他们猜谜,这样如果哪个政令不对,责任都是大臣的,嘉靖皇帝就能一直保持好名声了。其实弄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皇帝连治国的责任都不愿意承担,每天主要就是炼丹修道,这无论怎样都是昏君,有什么可洗的呢?自己的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别人都看的见,只不过因为是皇帝,所以大家都不敢明说罢了。

财政会议中,高拱、张居正和严嵩、严世蕃辩论十分精彩。嘉靖皇帝因为住在紫禁城里被宫女下过毒,就不愿意再住在紫禁城,非要新盖宫殿和道观,所需的木材都是从云南大老远运来,一根木料耗费几万两银子不说,还要搭上几百人命。明朝的边境也是倭患严重,被俘虏的百姓上千,军费开支也很大。还有各地受灾,需要户部派粮赈灾。种种原因下来,国库亏损严重。会议最后的结果,就是尽快平息倭患,浙江的农民改农田为桑田,让江南织造局往西洋卖丝绸,以弥补国库的亏空。

在浙江,严世蕃的人马强迫农民改稻为桑,甚至诬陷不听话的农民勾结倭寇,幸好戚继光赶到,救下了反抗的农民齐大柱,把镇压农民的兵带走了,才免于一场农民的暴乱。江南织造局里,太监杨金水陪海外商人观赏完美轮美奂的丝绸样品,成功预订出去50万匹丝绸。在京城,裕王知道,严嵩提出这样改稻为桑的国策,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党羽敛财,裕王为了浙江的百姓,为了国家不出现暴乱,派谭纶到浙江,接近胡宗宪,劝说胡宗宪要考虑百姓疾苦,不要纵容严嵩的人强制改稻为桑,低价收购田地,造成农民暴动。

胡宗宪虽然是严嵩举荐的人,但是胡宗宪比较注重名声,他希望自己有个爱国爱民的好名声,这样在老家也能抬得起头。胡宗宪也十分感激严嵩,有很深厚的师徒感情,在改稻为桑这件事上,这两种感情就出现了矛盾。经过谭纶的一番劝说,胡宗宪还是选择了百姓和国家的稳定,可是胡宗宪有个手下叫马鸣远,他已经和严党勾结在了一起。

马鸣远对胡宗宪可是忠心耿耿,他知道胡宗宪苦于处理改稻为桑的问题,为了报答胡宗宪,他决心瞒着他,和其它严党一起,挖开了去年刚修好的几处堤坝,等雨季一来,水位上涨,改稻为桑的几个县就会被洪水淹没,这样农民想不改稻为桑都不行,而且淹掉的田地,价格可以更加便宜。

严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谋取钱财,已经到了丧尽天良的地步。南方的汛期来了,胡宗宪和戚继光焦急的在大堤上指挥抗洪,数十个沙袋都放下去了,却都被滔天的洪水卷的没了踪影,缺口堵不住,不得已,戚继光只能让十几位将士手挽着手跳入洪水中,将沙袋推到缺口上去,可惜十几位将士,跳下去之后,很快也淹没在洪水中。这时百姓中有勇敢的也要跳下去绑沙袋,胡宗宪和戚继光看这样下去也是白白牺牲,只能调整缺口,引导洪水只淹了淳安一个县和建德半个县。

这样的惊天灾难,震动了朝野,明明是去年才修的堤坝,为何今年都全部崩溃了呢?朝廷下令彻查此事,严世蕃当然不会让自己受牵连,只是把马鸣远等几位严党,以修筑堤坝不力的罪名斩首,胡宗宪更是进京请罪,上书要求皇帝免自己的职。

嘉靖皇帝知道,浙江的乱局非要胡宗宪才能控制的住,只是免去了他江南织造局的职务,让他去和戚继光抗倭。

这边裕王听了谭纶的汇报,对严党更是恨的咬牙切齿,他和高拱、张居正商议,严世蕃之后一定会想办法强行低价收购淳安、建德的土地,这样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园,浙江不乱都不行了。为了保护百姓,拯救危局,必须选出两位知县去淳安和建德,经过一番思考,裕王决心推举海瑞做淳安知县,王用汲任建德知县。

嘉靖皇帝心里知道,这次的灾难和严嵩脱不开关系,可是如今朝野里严嵩最得他心意,他觉得还无人能替代严嵩,但是也不希望严嵩太过于猖狂,所以就同意了裕王的任用,让海瑞和王用汲去了淳安和建德。

其实胡宗宪进京请罪的时候,同时向皇帝递呈了淳安、建德被淹的调查结果,嘉靖皇帝看了,并且也给严嵩看了,当时胡宗宪也在场,胡宗宪到底有没有说出实情呢?还是说出了实情,嘉靖皇帝为了安抚严嵩,故意装作没看过不知道呢?嘉靖昏庸的地方就在这里,这样伤天害理的大事都能这样糊弄过去,因为严嵩为他工作了多年,就处处维护,治国没有为天下人思考的心,完全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没有公理心,只考虑个人的私情,可见严嵩这一批奸臣的存在,都是因为有这样的,见到奸佞也不愿意铲除的皇帝的缘故。

再说马鸣远,他只知道为胡宗宪排忧解难,只知道忠于胡宗宪,却不知道有天理、有百姓,做出毁堤淹田这种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幸好最后自己认罪被砍头,免于牵连胡宗宪,不然胡宗宪最在乎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了。这样心里没有天理,只认私情的忠诚的人,还是少一点好。

海瑞是海南人,海瑞母亲是十分刚强的女性。海瑞的父亲去世的早,海瑞是被母亲一人拉扯大的,所以海瑞十分孝顺。海瑞接到了裕王的委任书,知道自己这次要去的是龙潭虎穴,凶多吉少,裕王在信中答应海瑞照顾他的母亲。为了百姓,海瑞再三的恳求母亲,母亲才让海瑞赴任去。

严世蕃为了抗衡裕王,委任了高瀚文去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选中高瀚文是因为高瀚文曾上书过能够缓和百姓和官兵的矛盾,又能实行好改稻为桑的国策的两难自解的方案,其实高瀚文就是一位翰林院里饱读圣贤书的文人,他并不了解浙江复杂的局势。

高瀚文在去浙江赴任的路上遇到了重病的胡宗宪,胡宗宪语重心长的告诉了他江南的困局,让高瀚文为了百姓顶住,不要贱买百姓土地,胡宗宪正要赶去和苏州的赵贞吉借粮给浙江的灾民,等借到了粮食,百姓度过灾荒,再改稻为桑。

高瀚文看到胡宗宪这样心系百姓,重病也不休息,还赶着去往了苏州,心里很是感动。高瀚文还不能算是严党,虽然他是严世蕃推荐的,但他毕竟一介书生,心思天真,当下就下决心要做百姓的父母官,保护浙江的百姓。

高瀚文刚到了浙江,郑泌昌、何茂才就召集浙江官员开会,谈论改稻为桑的事,说是谈论,其实不过是让官员们都在贱买百姓土地的政策上签字罢了。新任淳安知县海瑞、新任建德知县王用汲也刚好赶到,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海瑞以大明律为依据,与何茂才据理力争,气的何茂才直拍桌子,王用汲和高瀚文也是一副坚决不同意的样子。何茂才心里纳闷,高瀚文不是严世蕃推荐的人吗?为何也给他使绊子。郑泌昌、何茂才看今天开会也达不到目的,就让官员都回去,改日再议。

郑泌昌、何茂才为了摆平高瀚文和海瑞,想出了两个阴招。何茂才叫江南制造局的沈一石,利用一位叫芸娘的名妓去勾引高瀚文,沈一石知道高瀚文喜欢弹琴,就让芸娘装作是他的妹妹,叫高瀚文去指导她弹琴。然而芸娘一直伺候太监杨金水,杨金水是宫里派来管理织造局的,高瀚文还在指导芸娘弹琴的时候,杨金水的手下就以通奸的罪名抓住了高瀚文,并让他写了认罪状。

海瑞和王用汲这边,在粮市刚好遇到了淳安的百姓齐大柱带人来买赈灾的粮食,齐大柱等人被官府的人抓住了,因为何茂才规定大灾之时不允许私人买卖粮食,海瑞用自己的官职担保齐大柱几人,才让他们脱险。何茂才看到了害海瑞的机会,就放了牢里的一个倭寇,让他装成粮商的样子,找到齐大柱,卖给他粮食,齐大柱毫不知情,正在买粮的时候,官兵出现,以通倭的罪名把齐大柱等几人都抓进了死牢。

几日后,又到了浙江官员再次开会商议改稻为桑的日子,这次局势就完全变了,高瀚文脸色煞白,坐在那里丝毫没有了第一次的锐气,反而一副随时都要倒下的样子。何茂才告诉海瑞,他放走的几个淳安的灾民,被抓到通倭,要海瑞到淳安亲自问斩这几人。一听到这个消息,王用汲马上也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海瑞仍然顽强抵抗,说如果这些灾民真的通倭,证据确凿按律当杀,但是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这些灾民就该放。最后高瀚文、海瑞、王用汲也没有在改稻为桑的文件上签字,真的是用生命为百姓谋利益了。

会后,海瑞马上就赶到了淳安,被诬陷通倭的百姓已经被押到了刑场,只等午时三刻海瑞下令问斩,可是海瑞看都没看这些要被问斩的百姓,径直走进了县衙大堂,要来了此案的卷宗翻看了起来,很快海瑞找到了疑点,为何举报人还没到衙门,抓捕的人就已经出发了,时辰不对,而且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齐大柱知道这个人就是倭寇,而且也没有批捕的文书。差役没有料到海瑞敢于质疑何茂才的决定,这些问题他一个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说是何茂才安排,这些通倭的人必须按时斩首。海瑞搬出了大明律,差役这次也无话可说,只能去补抓捕的文件,再去报告上级收集证据。就这样拖延着时间过了午时三刻,要斩首的百姓只能先收监,等待再次发落。

这日夜里,海瑞料到何茂才还会安排衙役设法杀害这些被诬陷的百姓。海瑞就彻夜坐在牢门口的大案边,不准任何人进到死牢里去。后半夜外面数十位衙役拿着火把,叫海瑞从大牢里出来,去接沈一石买灾民田的粮船,这些衙役还没胆量烧死朝廷命官,所以他们只能让海瑞出去才好下手,海瑞也深知其中利害,用各种理由坚决不出,将牢门用铁门栓固定好,就这样一直僵持。

何茂才安排高瀚文在天亮的时候到达淳安,是准备烧死这些被诬陷的百姓后,让高瀚文逼迫海瑞强行收购灾民的田地。高瀚文走在路上越来越担心海瑞,眼看就快到淳安了,护送他的官兵反而要停下来休息,高瀚文觉得不对劲,正要独自去淳安,官兵见他不听话正准备拔刀的时候,谭纶出现了,解救了高瀚文,并且带来了自己的兵,去淳安县衙里救下了海瑞和被诬陷的百姓。

谭纶将兵权交给了海瑞,这样海瑞就不怕再被何茂才暗算了。沈一石用船载着买地的粮食,在码头等待海瑞多时了,海瑞本想着扣下这几船粮食,先给百姓赈灾再说,没想到沈一石见海瑞有兵马,知道斗不过,让手下放下了船上的条幅,条幅挂在织造局的灯笼下,写着“奉旨赈灾”,海瑞本来准备把沈一石也拿下收监的,这下也只能放了沈一石。

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灯笼去贱买百姓粮的事被上报给了朝廷,嘉靖皇帝非常愤怒,他是最好脸面的,这就等于是他安排去贱买百姓的粮食。于是,嘉靖皇帝下令彻查此事,并且要问当事人沈一石的罪。沈一石被抄家了,他将浙江官场贪腐的账本暗地里送给了郑泌昌、何茂才,自己自焚在家中。

沈一石就是一个依附于官府的商人,依然是封建王朝剥削的对象,需要他的时候,可以赏赐他官服,不需要他就抄他的家产,弥补国库的亏空,沈一石设计陷害高瀚文,也是何茂才指示的,他也非常不耻,但是他也没办法,何茂才的原意就是让沈一石在海瑞死后,赶紧贱买百姓的田地,只是沈一石不耻于这种行为,害怕事情有变,才事先藏好了“奉旨赈灾”的条幅。沈一石在死前,把浙江官场贪腐的账本的备份早就给了杨金水,杨金水暗暗送进了宫里,交给了嘉靖皇帝。

这次查抄沈一石的家,现银只有一万两,一个拥有三千台织机、二十五个作坊的大商人,竟然只有那么点家产,所有人都感到这件事情有蹊跷。皇宫里,嘉靖皇帝连夜计算着沈一石送来的账本,最后算出来浙江官员的贪腐数额简直触目惊心。嘉靖皇帝下令让赵贞吉接管浙江,并且和海瑞、王用汲彻查浙江官员贪腐一案,并且追回贪腐的银子,用作抗倭的军饷。

海瑞刚到了大堂,还未见赵贞吉,就马上要提审郑泌昌、何茂才。王用汲早已和海瑞说过此事不可着急,郑泌昌、何茂才背后是严党,倒严还要从长计议,可是奈何海瑞是刚直的性子,甚至早已经为了倒严豁出性命,并不采纳王用汲的建议。王用汲着急没法子,就报告了赵贞吉,赵贞吉并没有反对海瑞提审郑泌昌、何茂才,因为他想着让海瑞去当刺头,让他站在前头冲锋陷阵,如果有什么祸都让海瑞承担,有功劳当然还是赵贞吉的。

海瑞提审郑泌昌、何茂才,直接查出了为了改稻为桑水淹百姓的幕后主使,幕后主使就是严党,最主要的是嘉靖皇帝的国策的错误。赵贞吉感到不能再让海瑞查下去了,再查下去,皇帝的脸面也没有了。赵贞吉逼着海瑞改供词,海瑞反驳,大明律讲供词不可改一字,赵贞吉没办法,只能把海瑞的供词交上去,并另附一封弹劾海瑞的信。

嘉靖皇帝收到供词和弹劾信,也没有看,而是让胡宗宪去试探严嵩,让他拿着海瑞的供词去给严嵩,说是刚进京就先来找的严嵩,严嵩并没有毁掉供词,也没有看和改动,而是告诉胡宗宪这样不合制度,让他赶紧把证据给皇上。

因为严嵩表现良好,打消了嘉靖皇帝的怀疑,嘉靖皇帝就找来严嵩和吕芳,当着他们的面把未拆封的海瑞的供词和赵贞吉的弹劾信一起烧了,嘉靖皇帝警告严嵩,是看在他主持朝政多年的功劳,这次才不追究。严嵩谢恩,但是心里还是不服气,于是诬陷抗倭有功的齐大柱有通倭的嫌疑,要杀齐大柱。嘉靖皇帝也没有反对,要求锦衣卫去抓齐大柱。

真是可惜,海瑞冒着生命危险彻查的真相,嘉靖皇帝竟然看都不看就烧掉了,嘉靖皇帝是知道严党的所作所为的,但是他觉得严党还没有太过分,还有利用价值,所以就故意不予追究。嘉靖皇帝心中都没有公理心,也没有百姓苍生,只是觉得这个人我用的方便,对我有好处就留着,这样的皇帝简直太自私,太过于任性了,而且因为严嵩干的时间长就对他网开一面,这也是妇人之仁。

锦衣卫的人其实是很欣赏齐大柱的,因为他的体格健硕,武艺也好,在抗倭的时候立了不少大功。锦衣卫头目朱七虽然把齐大柱压到京城关押了起来,但是也在积极的想办法解救他,裕王和李夫人知道了这件事,决心救下齐大柱,此时芸娘献上了老家带来的,张天师手抄的血经,这是嘉靖梦寐以求的珍宝,李夫人将宝物献给了嘉靖皇帝,并且说这是齐大柱的老婆献给皇上的,这样才让嘉靖皇帝网开一面,放了齐大柱,齐大柱也加入了锦衣卫。

嘉靖皇帝得到了宝物,自然要办一场祭典,迎接宝物,并且宣示因为自己的德行而感召到了稀世宝物。为了恭贺嘉靖皇帝得到宝物,大臣们纷纷送上贺信。由于这宝物是裕王的人送给皇帝的,严党已经知道这宝物其实是芸娘送到京城的,芸娘这样的青楼头牌送来的宝物,难免有辱皇帝的威严。所以严党没有一个人给皇帝送上贺信,并且要以此为借口,弹劾裕王的人欺君。

为了填补国库空虚 ,嘉靖皇帝让严世蕃手下人去收盐税,收上来了三百万两,另有一百万两已经拨到建造道观的部门。平时收盐税最多收二百万两,严世蕃还很得意,和嘉靖皇帝说了自己多么不容易,多么为朝廷着想。

一开始嘉靖皇帝很满意严世蕃,但是他也在派锦衣卫暗中调查收盐税的情况,锦衣卫汇报的情况是,盐税收上来三船,一船进京了,一船送到了严嵩的老家,一船送到了严世蕃的家里。这下嘉靖皇帝就不能忍了,严世蕃只给了三分之一的盐税款,却还敢在他面前请赏。

正月十五的晚上,严世蕃以欺君之罪正在抓捕芸娘,张居正就拿着圣旨来抓住了严世蕃,以及严党一干人等,到此严党终于倒了。

虽然严世蕃等人被抓,但是严嵩并未受处罚,严党倒台的消息传到了民间,京城里有名的酱菜铺子“六心居”不想和严党扯上关系,不肯给严嵩送酱菜。嘉靖皇帝知道了这件事,觉得人心冷淡,就将严嵩和酱菜铺老板都招到了御前,让严嵩给酱菜铺提匾额,嘉靖将酱菜铺名称改成了“六必居”。嘉靖讲:“六个人便六条心,这就不好。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我大明现在是六千万人,照他们这样想,那便是六千万条心。朕替你出个主意,在‘心’字上加一撇,把‘心’字改成‘必’字!六合一统,天下一心!”

但从此六必居的生意一落千丈,因为和严嵩扯上了关系,加上皇帝也很关注这个酱菜铺,派了锦衣卫在周围把守,百姓和官员都不敢冒险来这个店买酱菜了。

海瑞升迁到京城做户部主事,这日正牵着毛驴赶到了京城,看见六必居门前有锦衣卫把守,老板愁容满面的坐在门口,海瑞便上前询问,老板告诉了他缘由,还说“您要是没有其他的事就请离开吧。”海瑞觉得这老板真是可怜,就走进酱菜铺子买了一些酱菜,看了看六必居的匾额,让店小二拿纸笔来,老板怕海瑞被锦衣卫抓去,催他赶紧离开,但海瑞不管,在纸上写下了“产地必真,时令必合,瓜菜必鲜,甜酱必醇,盛器必洁,水泉必香!”这几个字,让老板将这些字做成牌子挂在门外,这样生意就会好了。

嘉靖皇帝马上就知道了这件事,看着海瑞对“六必居”名字的解释,很是恼火,因为当初海瑞是裕王举荐的,他就让裕王将这六必的解释抄一遍给六必居做块牌子挂上去。嘉靖皇帝解释六必居的意思,是希望天下人都要为他着想,都要为他尽忠,不要有私心,而海瑞的意思,是要人做到真材实料,洁身自好。

要说海瑞真是大胆,居然敢改皇帝的解释,说好听点这是给皇帝提意见,说难听点这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海瑞来到京城,本来也有改变官场积弊,大干一场,做出一番事业的理想,况且海瑞一向就是这样不看上司脸色的人。嘉靖皇帝让裕王抄写海瑞解释的六必,就是要提醒裕王,看看你举荐的什么人,以后你要管好自己的人。

这时的户部是赵贞吉在主管,当时在浙江,海瑞就多次顶撞赵贞吉,赵贞吉本来就对海瑞心存不满,这次海瑞刚来京城就自己捅了娄子,赵贞吉趁机和皇上提意罚掉了海瑞半年的俸禄。

海瑞本来就两袖清风,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海瑞住在京城的房子,房租还是王用汲付的,半年没有俸禄,海瑞的母亲只能每日织布换点钱补贴家用,这样也只够海瑞一家每天喝稀粥的,还经常是水多粥少。

大明的财政早已年年入不敷出,这年春节更是困难,京城官员的俸银发不出来,只能拿仓库里的物品抵俸禄,来领俸银的官员看到这种情形大为不满,和户部发钱物的官员大闹起来,他们一起聚集到嘉靖皇帝新修的宫殿前,弹劾首府徐阶懒政,弹劾嘉靖皇帝劳民伤财修建宫殿庙宇。大太监陈红为了压制住这些官员,让周围侍卫拿鞭子抽这些闹事的,好几名官员受不住鞭打晕倒在地,徐阶害怕事情更加严重,只能承诺两个月之后一定把官员的欠俸付清,这才暂时平息了事件。

这些官员正在闹事的时候,嘉靖皇帝和贴身侍奉嘉靖的太监黄锦正在附近的山上,看的一清二楚,嘉靖心中很是恼火,自己的江山,自己修个宫殿庙宇,这些官员还要跑来闹事。

嘉靖一直以为自己做皇帝还是不错的,今天这么一看,感觉众臣对自己的不满已经很深了。

这样过年的时节,通州闹饥荒,大雪纷飞,饿殍遍地,赵贞吉就派海瑞前去赈灾,海瑞赶到通州,看见通州的知县就眼睁睁的看着饥民倒在地上,什么也不做,也不分发粮食,大为恼火,马上命令知县将县衙里能腾出的地方都腾出来让百姓御寒,将带来的粮食分发给百姓。

海瑞就这样在通州忙了好几天,总算安置了灾民,海瑞也是又冻又饿,几天没有合眼。回到京城的家中,见到王用汲和名医李时珍正来拜访,李时珍在给海瑞的夫人瞧病,海瑞正要给李时珍和王用汲行礼,感谢他们来照顾自己的家小,就在这时,海瑞再也支撑不住,直接倒在了地上。

李时珍马上叫众人把海瑞抬到床上,让海瑞的夫人把家里的被子都拿来给海瑞盖上,可是海瑞家里只有这一床棉被,王用汲看到海瑞家这样惨状,命令自己的随从去拿棉被和柴火等所需用具。

不多时随从拿来棉被、柴火、米面菜蛋等物品,李时珍吩咐他们把棉被都给海瑞盖上,把炕炉的柴火都烧旺,还让海瑞的母亲和夫人去做热粥热菜。“海瑞这是连日受冻,寒气入体,加上饥饿,心理压力大,体力不支导致了休克。”李时珍和众人解释道。王用汲看到海瑞为了百姓不顾自身安危,冻饿如此,大为感动和敬佩。

过了几个时辰,海瑞终于慢慢睁开了眼睛,看见守着自己的李时珍和王用汲,海瑞突然大哭起来,他哭诉着通州饥民的惨状,哭诉着大明朝政的昏聩。李时珍和王用汲听着也留下了热泪。这时海瑞心中突然下定了决心,“我要给皇帝上书!”。海瑞请王用汲将他的家小都带到南京去,说自己就要调任到南京。其实海瑞这次要单独上书直指嘉靖皇帝的错误,他知道凶多吉少,不想连累家人,也不想连累李时珍和王用汲。

嘉靖皇帝要举办迁居新宫庙的庆典,要求所有大臣都呈上贺词,徐阶要求六部抓紧收上所有大臣的贺词。到了嘉靖皇帝迁居新宫庙的那天,所有贺词都已放在了嘉靖的御案上,除了海瑞的。赵贞吉十分着急,命人赶紧从海瑞府上把贺信拿过来。这时嘉靖问徐阶,贺信都在这了吗?徐阶只能只能说还差户部主事海瑞的,嘉靖一听,又是海瑞,脸上就不太高兴。这时海瑞的“贺信”也送来了,信封之中装了很厚一沓纸。

嘉靖本以为海瑞不会送来贺信,看见了这厚厚一沓,心里很满意,但是嘉靖拿出了信读了几句,立刻气的把信摔在桌上,大喝到:“来人啊,赶快把这个海瑞抓住,别让他跑了!”在一旁的黄锦和徐阶瞥到信的内容,也十分震惊,黄锦想起锦衣卫报告海瑞已经在家里买了棺材,就回到:“海瑞不会逃跑的,他已买好了棺材。”

嘉靖让黄锦把海瑞抓到锦衣卫大牢关押了起来,他反复阅读着海瑞写的信,信上说嘉靖皇帝有汉文帝的才能,但是任用小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细数了嘉靖皇帝的罪状。本来嘉靖皇帝觉得自己是个明君,看了海瑞的信,他才明白在大臣和百姓的眼里,自己是个十足的昏君。这对嘉靖皇帝来说是个极大的刺激,他反复看着这厚厚的信,看了快要一千遍,精神也越来越崩溃。

嘉靖皇帝叫来了徐阶,问他如何处置海瑞,徐阶给海瑞求情,说海瑞这么做不过是贪图名声,如果杀了海瑞,就成全了他。嘉靖就让所有官员讨论海瑞的罪状,给海瑞定罪名,不让他得到名声,并且要杀他的头。

但是众臣心里知道海瑞说的都是实话,讨论了半天,只能给海瑞定个顶撞皇帝的罪名。

嘉靖皇帝看群臣也不觉得海瑞说的有半点不对,他决心见见这个海瑞,嘉靖皇帝就在一天夜里,秘密的进入了锦衣卫的大牢,见到了海瑞。海瑞的官位并不能上朝,所以没见过嘉靖皇帝,他不知道来的是谁,嘉靖皇帝就他上书的内容和他辩论,海瑞全都据理力争,对答如流,连嘉靖皇帝自己也无法反驳海瑞上书所陈述的他的罪状,嘉靖皇帝心中积郁,口鼻中竟然留下了鲜血,晕了过去。

嘉靖皇帝经过抢救,逐渐苏醒了过来,身体也日渐衰弱,再加上乱吃丹药,不积极医治,眼看时日不多了。海瑞无法定罪,放了他也不甘心,拖了几个月,嘉靖皇帝病逝。裕王继位,大赦天下,海瑞也得到了赦免。

海瑞被重新任用,提出的政治主张是没错的,可惜太过于偏激,他要众臣都像他一样清廉,贪官都应该按洪武年间的刑罚扒皮,可是明中晚期的官员几乎是无人不贪了,这样的严苛的刑罚必然会招到大臣的集体抵制。

海瑞太过于刚正不阿,甚至于不顾及上司和皇帝的地位和颜面。海瑞冒死直谏的勇气让人敬佩。海瑞这样的官员,需要一个真正忍让贤明的君主才能承受的了。海瑞的主张,往往是利益了百姓,而损害了地主和官僚的利益,这也需要君主爱民如子才能支持海瑞。奈何海瑞生到了这样一个朝政昏暗的时代,只能是郁郁不得志了。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3584.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3月 1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6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