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③。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慷慨。②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③馕(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8.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4分)
19.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2分)
20.品味语言。(4分)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2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6分)
参考答案
18.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4分)
【答案】一般人:温柔、朦胧、美丽;李白:苍茫、雄浑、伤感;“我”: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卢纶:悲壮与苍凉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这需要仔细审题,从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然后选取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析就可以。文章第1段写了一般人和李白对月亮的不同感受,文章第2段写了“我”和卢纶对月亮的感受,从文中挑选具体的词语回答即可。
19.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2分)
【答案】月亮也有雄壮、苍茫的一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的含义。作答时,需要联系全文内容和上下文进行分析,文中说李白把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向读者展示了月亮雄壮的一面,一扫一般读者对月亮的认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月亮。
20.品味语言。(4分)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答案】“沐浴”原来比喻受润泽,也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在文章中是“充满、浸润”的意思,写出了林则徐纪念馆满身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的能力。结合语境,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解释词语的语境义,最后分析运用该词语的作用。本题“沐浴”在文章中是“充满、浸润”的意思,写出了林则徐纪念馆满身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西北生活的怀念,对拓荒者的感激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这需要首先判断修辞手法,然后围绕具体的修辞手法分析作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偶、排比、反问等,本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看到月亮时,想到了“大漠”“天山”“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2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6分)
【答案】西北的月亮最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作者亲身体会到西北人的纯真,真性情,每当作者望月时就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这里充满着作者对西北的情感,所以在作者的心目中,“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探究的能力。这需要通读全文,然后归纳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联系前后文作答,本题“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句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原因需要从文章的第②③④⑤几个自然段中找,因为在作者看来西北的月亮最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在作者心目中,不管走到哪里,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这里充满着作者对西北的情感,所以在作者的心目中,“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