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海滨小城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什么是海滨?(滨:水边。海滨:海边,沿海地带。)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凤凰 亚热带 榕树 石凳 每逢 除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 鸥 胳 臂 睬 载 凰 亚 榕 凳 逢 除
强调:“睬、载”是平舌音,“载”在文中读四声。
“胳”与身体有关,所以是月字旁。
可列举月字旁的字:胖、脏、腿、脚、肝、脾、胃、
膊等。
“栽”与“载”比较:“栽”表示种植,所以有“木”;“载”指用工具装,所以有“车”。
6.学习多音字“臂”。
胳臂(bei) 手臂(bì) 臂(bì)力
7.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重点点拨以下词语。
浩瀚:水势盛大。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场面非常活跃。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本课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3)小结: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反复地读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初读课文使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学词中,发挥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读文后生生评价。
2.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整理)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第1自然段:写海滨小城美丽的大海和天空。
第2自然段:写早晨,各种事物、人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写沙滩上的贝壳与渔民捕鱼归来时的情形。
第4自然段:写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写小城公园的美丽。
第6自然段:写小城街道的美丽。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4.梳通文章脉络。
过渡: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等5个场景,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的景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交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从海滨→小城,即地点转换的顺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梳理全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滨、渔、除、洁、躺、踩,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靠”是上下结构;“遍”是半包围结构,先写“扁”,再写“辶”。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遍”“躺”“靠”“洁”“载”“踩”的写法。
遍:注意“扁”的写法,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动画展示笔顺)
躺:“身”在做偏旁时长撇右侧不出头。
靠:“告”字要写得扁一点儿,最后一笔横压在横中线上;“非”的两竖在竖中线的两边,左右三横都是中间的稍短,间距要均匀。
洁:注意右上部是“士”。
载:“十”要写得小;第三笔横要写长;“车”字紧靠竖中线,第一笔横压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横变提。
踩:足字旁与“采”相比而言要写得短;足字旁中的“口”要写得小,“止”要写得宽一点儿;“采”字的下部分“木”的横压在横中线上,撇穿插到足字旁的下面,捺要舒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朗读课文,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海滩的情境图,海滩贝壳上的词语有:
海滨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凤凰 亚热带 榕树 石凳 每逢 除了
2.同学们,你们觉得海边的景色美吗?(很美)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老师回忆课文内容。
3.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教师进行引读。
4.回忆课文内容,“我们”是按什么路线来游览的呢?(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5.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玲珑的小城中美丽的庭院、公园、街道使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下面,我们就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观看录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回忆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
二、深入读文,品析语言
(一)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大海、沙滩之美。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想象海滨的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体会大海的色彩绚丽。
(1)读一读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蓝、棕色、银白色、白色、灰色、金黄色)
(2)课件出示图片:浩瀚的大海、蓝蓝的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展示大海的美,请学生完成填空。
天是( )的,海也是( )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 )的机帆船和( )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 )的、( )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4.体会动静结合之美。
过渡:远处的大海绚丽多彩,近处的沙滩又有什么特点?
(1)轻声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抓住“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来体会贝壳的颜色多。
②抓住“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理解“寂寞”。(联系上下文理解,“寂寞”是形容贝壳没有人理睬。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作用——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
③这里除了讲沙滩的贝壳多之外,还讲了沙滩在船队靠岸时的喧闹,这喧闹的情景文中没有具体描写,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当时喧闹的情景:沙滩上会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然后用一段话把你想的描述出来。
④指名描述想象的画面。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海滨美景。
(二)学习第二部分,欣赏小城之美。
1.课文中最能概括海滨小城景色特点的句子是哪句话?请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齐读)
3.课文写了小城的哪些场景?每个场景是什么样的?(庭院、公园、街道)
4.认识总起句。
(1)这些地方各自又有什么特点?请把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构段的特点去寻找庭院、公园、街道的美,了解“关键句”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板书:庭院美 公园更美 街道也美)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
③小城的街道也美。
(3)过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想画出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4)小结:像这种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概括这一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叫总起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它。它对我们快速理解课文会有很大帮助。
(5)过渡:作者是如何观察出小城景色的特点的呢?又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描写小城景色的特点的呢?这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学习第4自然段。
(1)围绕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些树?(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板书:树多)
(2)你对哪种树比较感兴趣?结合重点词语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体会桉树叶子很香的特点;抓住“笼罩”“一片片红云”体会凤凰树开花时的美与红。)(板书:叶香 花美)
(3)出示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及凤凰树开花的图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每一个”“都是”“笼罩”来感受庭院里
“树多”的特点。
(4)指导朗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城的公园又是怎样的呢?哪些地方描写出了这种“美”呢?结合重点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教师重点点拨:
①课件出示句子: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②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写出了公园里“榕树大”“树叶密”的特点。
③出示榕树图片,请学生直观感受。
(3)指导朗读。
7.学习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够体会到“美”。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路面是用细沙铺成的。
②从“一片落叶都没有”体会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3)指导朗读。
8.总结引读。
(1)就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一样——(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学生齐读)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说说结尾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来谈海滨小城留给自己的印象。关注文章的写法,感受使用总起句的好处,明确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有条理地介绍海滨小城。同时,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加深对海滨小城的印象。
三、模拟导游,训练表达
1.海滨小城导游展示。请同学来当海滨小城的导游,选取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向游客介绍。(可以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导游展示的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运用积累的语言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创作表达,尝试练笔
1.之前布置的观察任务:找一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用一句话来进行介绍。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在写美景时,可以尝试使用总起句,围绕一个意思写。
2.学生交流之前找到的一处美景是哪儿,有什么特点。
3.动笔进行写话练习。
4.投影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布置观察任务,把任务分解到每一课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将学到的总—分的构段方式运用到习作当中,运用积累的语言,从而降低难度,以读促写,为习作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城”这个字的解释是,“以盛民也”;而“市”则是“买卖之所”,可见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抛除经济基础的影响,一个城市对于个人的植入骨髓的影响则不仅仅在于经济,更多的是百姓的居住之所,是一日三餐,是胡同里弄,是那浓郁的人情味儿。
这学期仔鱼团队磨课的第一篇课例就是《海滨小城》。能代表小组出课,我紧张且满怀感激。
由于我们生活所在的城市与文中的城市相差较大,所以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上课伊始,请学生先谈一谈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样子,再引入课文插图,发现图中城市的不同。孩子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靠海的城市,顺势引入“海滨”一词,并拓展“河滨”、“湖滨”等词语,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开始是检查预习的环节。我将本课词语分了两组:第一组是海滨小城中出现的景物,第二组则是易读错的词语。我将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放入一句话中,“游行的人们挥舞着手臂(bì),朝阳为他们的脸和胳臂(bei)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降低学生的识记难度。
在写字指导中,本着“同类项优先”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我选择的是“载、栽”两个字。先从字形上区分两个字,让学生交流,得到一个小口诀“有木来栽(zāi)树,有车来载(zài)货”。此时再出示色块、辅助线等工具,从结构上认识它是半包围结构,出示辅助线明确小撇的穿插,主笔斜勾要写的舒展。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载”的书写口诀“车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学生仿照着这个字的口诀,补充完成“栽”字的口诀“木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出示这一类的字还有“截、裁、戴”都可以用类似的技巧进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换评价,修改再写。
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以及队友老师们,针对这一部分给出了很多批评建议,先不提我那令人发指的烂字,但是从细节上就有很多问题。我在PPT中给出的生字太小了,辅助线选择的颜色不清晰,孩子看不清楚;而在我的学习单上给出的田字格则太大,学生不会写那么大的字,把字都写散了。并且指出了我们对于写字教学上的研究远远不够,二年级有二年级的研究方向,并结合优质课中出现的几个写字指导的范例,与我们进行探讨。同时我个人由于紧张的关系,还忘记了再我范写结束后,对照着小口诀,再标红一些穿插、避让、舒展的笔画,我的教学基本功不行啊。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进行了指名轮读全文,查读正音。交流围绕文中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我有意识的让回答完的同学站着等待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希望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要完整,但是我相应的总结没有到位,课后我思考如果当时我进行总结“海与天、船舰、海鸥、云及早上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了海上的场景;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滩的场景。”此时板书“海上、海滩”才显得行云流水。之后板书了孩子比较容易找到的“庭院、公园、街道”,并且在这里指出,海上和海滩两处场景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是写小城的,借助课题完成了一个思维导图,并请学生根据板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完成了对全文的初步整体感知。
接下来就是进入这节课的重难点了,学习找关键句。我用了一个非常“尬”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什么就直接上什么。我直接跳过了前三个自然段,看第四自然段。我认为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来讲,或者前摄干扰等诸多因素,直入正题,有提高注意力、明确重点的作用。
在原定的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的前置学习基础,这篇课文是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紧接着出现的,而那一课借助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学完后就应该掌握了寻找关键句的方法,即“先读懂每一句话,再想想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那句话我们就叫它‘关键句’。”在这样的学习基础上,我这时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海滨小城》第四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圈出有关词语。
然而通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这样处理是十分失败的。我前一天去见学生的时候,确实了解到学生的还没有学习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这样我教学设计中的前置假设就不成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在明知道学生还没有学习找关键句时,就让他们回顾之前的方法这是不合理的,没有及时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没有真正尊重学生,仿佛我给出我的剧本,孩子们就跟我一起演下去。
在听了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的指导后,我渐渐明确,先学方法,才能用方法。要让孩子充分的读后三段,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先读,理解每一句,在看看这些句子都是在写什么,都是写“树多”,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可以帮我们理解整段内容,之后到了第五、六段,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写的,围绕着哪一句写,通过读来感受。也可以拓展阅读,继续找关键句;或者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
针对团队老师们提出的怎样处理课文第1-3自然段,指导老师给出了围绕着“读”进行,整体感知后顺着读,通过读来感受美。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静思默想、滔滔不绝”。而我原来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抓住颜色词,进而提出了“感官参与”的概念,则过于拔高,部编版教材编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课处理好一个问题,积累下来就能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有些偏离正轨了。
在课文的语用点训练上,结合本单元习作与交流平台,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是“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我设计了看图,利用“抓关键词”、“感官参与”两个方法说一段话,也就显得十分唐突了。
纵观这节课,我有许多的问题,但从备课到三次校内试讲,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们学校学生人数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先用了五年级讲了这节课,感觉就是无比顺畅,但是我想孩子们是在帮我,本身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之后在三年级讲,真的遇到了几个问题,我们学校的同事们一起帮我想办法,思考怎样解决。最后又在四年级讲了一遍,算是帮我巩固。这其实也在提醒老师,要向郑立平老师说的“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真正去了解学生,知其所需,授其所用。
另外,本课人文要素就是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反复朗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另一位老师引用的作者介绍,“作者生在河南,却说自己的家乡在广东”,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放在这里十分合适。
指导老师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觉得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归根到底是为了抒情,关注的终究还是人的情感。我在这篇文章中真的读到了人情味儿。“寂寞的贝壳”其实是写物产的丰饶,“喧闹的海滩”则是写丰收的喜悦,“石凳上坐满了人”是生活的惬意,“整洁的街道”就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人们幸福、和谐生活的体现。对于这些人文情感,老师要不要渗透?或者怎样渗透?指导老师指出了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是深刻的、全面的,但是课堂上带给学生的应当是慎重的,要把握好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
虽然我的这节课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正如,李乐老师所说“关键是研讨的过程”。通过这样一次研讨交流活动,带我走出原有的闭塞,打破原有的孤寂。在讲课、听课、研课中,我有尴尬的小九九,有紧张的怦怦跳,有羞怯的红脸蛋,有张扬的不安分,有上万字的手写稿,有其他老师无私的帮助,有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这点点滴滴都将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所有的小语人,在与语文的邂逅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在与教学的缠绵中活出精彩。